華穎慧
朱熹(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回大地之時,我們??吹交▓@或馬路的綠化帶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爭相綻放,時不時幾只蝴蝶或蜜蜂在花間飛舞。在南宋,著名詩人朱熹用“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恰到好處地將這一景致描繪出來。那么,你知道為什么花朵大多是紅、黃色的嗎?
就像我們皮膚和瞳孔的顏色是由基因決定的,在花朵“出生”之前,植物體內所含的色素就決定了它們的顏色,花青素和類胡蘿卜素便是其中的兩種。
在酸性細胞環(huán)境中,花青素會使花朵呈紅色;在中性細胞環(huán)境中,它會使花朵呈紫色;在堿性細胞環(huán)境中,它會使花朵呈藍色;如果堿性過強,花便是藍黑色的。類胡蘿卜素則能使花朵或水果呈現出橘黃色、橘紅色等。
與此同時,花瓣內各種色素含量的不同會造成花色深淺的不同,白色花和淺色花說明其中的花青素含量較低,深紫色的牽?;▌t是花青素含量較高的結果。正是各種色素的組合,使得自然中的花朵多姿多彩。
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fā)現大自然中紅花、黃花似乎更為常見,藍色花卻少之又少,黑色花則幾乎絕跡,這是怎么回事呢?陽光中含有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可見光,有的不容易被物質吸收,則會反射出來,例如紅花反射的大部分是紅光,黃花反射的則大多是黃光。但藍光容易被大多數生物色素吸收,難以被反射出來,因此我們很少見到藍色花。而黑色花則會吸收所有的光,但陽光帶有能量,能量過高會灼傷花朵。于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自然界中的黑色花便消失了。只有在人工制造的特殊培育環(huán)境中,黑色花才可能出現。
科學家通過化石研究,發(fā)現早期的花朵并沒有太多的色素,也沒有如今如此多的顏色,大多是淡黃色或是綠色的,直到1億多年前,艷麗的顏色才出現在花朵上??茖W家認為,這些特征可能是植物為了吸引不同的傳粉者進化出來的,比如,蜜蜂對黃色敏感,鳥類更偏愛紅色和橙色。
因此,傳粉者對顏色的偏愛其實也在潛移默化中決定了自然界中花朵的顏色。
當昆蟲或鳥類落在花朵上吸取汁液時,花粉就會沾到它的腳上;當它飛到下一朵花上采蜜時,花粉就會落到這朵花的花柱上,完成授粉,授粉之后,植物才能結出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