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龍
前些日子,兒子獲得了全市征文大賽一等獎,把我們一家人高興壞了。我自豪地把獲獎證書發(fā)在社交網(wǎng)站上,引起了無數(shù)親朋好友的點贊。兒子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和我的嚴格要求也是密不可分的。我曾要求兒子每天必須堅持寫1篇日記,還要讀上1個小時的文學書籍。然而,不知為何兒子卻對文學一直提不起興趣,剛開始存著抵抗情緒,后來經(jīng)過我軟磨硬泡才終于屈服。兒子雖然表面上順從了,但眼里總閃爍著憂郁的神色。
一天,我路過兒子的房間,忽然聽到他的房間里傳出了悅耳的歌聲。只見兒子正抱著吉他投入地唱歌,陶醉其中的他,竟是如此快樂。這時我猛然想起,我一直逼兒子寫作,盡管在我的監(jiān)督下,他一次次獲得了榮譽,但在他的臉上卻見不到一絲愉悅,那些榮譽真正是他想要的嗎?他從中真正獲得了快樂嗎?還是那只是我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給他強加上的意愿?就這樣,在不斷對自我的追問和思量下,我終于做出了決定,告訴兒子明天將會給他一份意外的驚喜。
第二天是周六,兒子一臉好奇的跟著我,等我們的步伐在音樂學校門前停下時,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難得的笑意。我隨即給他在音樂學校報了唱歌的課程,從那以后,我的社交網(wǎng)站上少了對兒子的炫耀,但兒子的房間里卻多出了清越的歌聲,那歌聲聽起來是如此的自由與愜意。
我一直錯誤地認為孩子生來就是一塊白板,孩子身上的許多情感與認知,都是我們家長從小在他們身上涂抹出來的。當我們將自以為正確的做法強加給孩子,去自私地修正他們的熱愛,剝奪他們選擇的權(quán)利時,應該先好好反思,孩子那些所謂的優(yōu)秀是否只是供我們攀比和炫耀的素材?我們又是否了解過孩子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如果沒有,那么從現(xiàn)在起請將選擇的權(quán)利還給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