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方,姚 娟*,黃婷婷,彭紅俠
(1 西安市胸科醫(yī)院婦兒結核科,西安 710100;2 咸陽市中心醫(yī)院傳染二科;*通訊作者,E-mail:yaojuan220@163.com)
新型冠狀病毒是正鏈RNA病毒[1],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環(huán)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可能[2]。該病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極易造成暴發(fā)流行。國家衛(wèi)健委在2個多月內連續(xù)下發(fā)7版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表明針對此病認識在不斷的提高中,但目前尚無特異的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本文對西安市胸科醫(yī)院于2020-01-29~2020-02-27收治的36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選取西安市胸科醫(yī)院2020-01-30~2020-02-27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確診標準[3],臨床表現為發(fā)熱和或呼吸道癥狀,胸部CT表現為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咽拭子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SARS-CoV-2核酸檢測陽性。本研究共納入36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齡22-82歲,中位年齡為51歲。
依據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辦公廳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3]分型:(1)輕型: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2)普通型:具有發(fā)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3)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條:①出現氣促,RR≥30次/min;②靜息狀態(tài)下,指氧飽和度≤93%;③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 mmHg(1 mmHg=0.133 kPa)。高海拔(海拔超過1 000 m)地區(qū)應根據以下公式對PaO2/FiO2進行校正:PaO2/FiO2×大氣壓(mmHg)/760。肺部影像學顯示36-48 h內病灶明顯進展>50.0%者按重型管理。(4)危重型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①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②出現休克;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要ICU監(jiān)護治療。
本研究將4種類型患者分為2組,普通組包括輕型和普通型,重癥組包括重型和危重癥型。其中普通組23例、重癥組13例。普通組年齡(46.43±15.60)歲、重癥組年齡(61.77±14.36)歲,兩組間年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CD19+)、NK細胞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Cantoo流式細胞分析儀測定,試劑為BD公司提供的配套試劑盒(BD MultiTEST IMK Kit)。免疫球蛋白采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ADVIA2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試劑盒由寧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常規(guī)采用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BC-6800 PLUS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測定。
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清晨取空腹靜脈血2 ml于EDTA-2K抗凝管中送檢。
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清晨取空腹靜脈血3 ml于肝素鈉抗凝管中送檢。
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清晨取空腹靜脈血2 ml于EDTA-2K抗凝管中送檢。
白細胞計數(3.50-9.50)×109/L,淋巴細胞計數(1.10-3.20)×109/L,CD3+計數690-2 540個/μl,CD4+計數410-1 590個/μl,CD8+計數190-1 140個/μl,NK細胞計數150-900個μl,CD19+計數90-580個/μl。
36位患者中淋巴細胞計數減低18例(50.00%)、T輔助淋巴細胞(CD4+)減低15例(41.67%)。重癥組CD3+、CD4+減低發(fā)生率高于普通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及T淋巴細胞減低情況 例(%)Table 1 Incidences of blood routine and T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 reduction in two groups cases(%)
與普通組比較,重癥組總CD3+及CD8+絕對計數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OVID-19患者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between two groups
60歲及以上患者總T淋巴細胞(CD3+)、T抑制淋巴細胞(CD8+)較60歲以下患者絕對計數下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組COVID-19患者細胞免疫對比 (個/μl)Table 3 Comparison of cellular immunity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couts/μl)
T淋巴細胞是參與機體特異性免疫反應的非常重要的免疫細胞,主要由CD4+和CD8+兩群細胞組成,CD4+T細胞是誘導性的輔助細胞,對外源性抗原產生拮抗作用,進而輔助其他細胞進行免疫調節(jié)[4],CD8+淋巴細胞是機體免疫反應的效應細胞,正常情況下淋巴細胞亞群之間相互協(xié)調、相互平衡,使機體處于免疫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可抵抗外界病原體的入侵[5]。NK細胞可通過直接殺傷病毒感染細胞進行免疫調節(jié),而對正常組織無殺傷作用[6]?,F已發(fā)現越來越多的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與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有關。因此臨床治療中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對COVID-19治療以及療效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發(fā)現COVID-19患者在發(fā)病初期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及淋巴細胞計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淋巴細胞計數下降的發(fā)生率達50.00%,CD4+達41.67%,CD3+達30.56%,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使免疫系統(tǒng)功能降低,有可能會導致各種細菌和病毒的繼發(fā)感染。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3月4日發(fā)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增加病理改變,根據目前有限的尸檢和穿刺組織病理的觀察結果總結得出脾臟明顯縮小,脾臟和肺門淋巴結淋巴細胞顯著減少,T淋巴細胞減少,提示免疫抑制,甚至出現急性免疫功能缺陷[7,8]。進而從病理學上證實了COVID-19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損害。
本研究顯示重癥組患者年齡較普通組患者大,CD3+細胞、CD4+細胞、CD8+細胞絕對計數均明顯降低,此結果與已經報道研究結果相符合[5,9,10]。尤其是60歲及以上患者CD3+、CD8+較60歲以下患者減低更明顯,提示重癥肺炎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及免疫紊亂或免疫鈍化。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對292例COVID-19患者進行了其進展為重癥的危險因素分析[10],重癥患者CD3+T淋巴細胞計數、CD8+T淋巴細胞計數以及CD4+T淋巴細胞計數均顯著低于輕癥患者,CD3+T淋巴細胞計數和CD8+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相關,可作為重癥患者的早期預警指標。
血清免疫球蛋白是體液免疫功能檢測常用的指標[11],IgA、IgG和IgM屬于免疫球蛋白細胞,和細胞免疫共同抵御各種病原體的侵犯,對維持機體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IgA、IgG和IgM結果無明顯差異,但有研究[12]表明危重型患者IgM較普通患者和重癥患者水平明顯降低??赡芘c本研究納入的病例主要為普通型和重癥型肺炎患者、缺乏危重型患者數據有關,因此對于危重癥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變化需要進一步研究。
目前有限的證據顯示,有效的機體免疫應答對COVID-19的預后發(fā)揮重要作用[13],研究中重癥組患者的年齡大,且T淋巴細胞受損更嚴重,因此在臨床治療COVID-19的過程中、在面對60歲以上且T淋巴細胞減低的患者時,醫(yī)務人員需警惕危重癥發(fā)生的可能。同時也提醒我們在臨床治療中使用糖皮質激素時要慎重,應當注意較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會延緩對冠狀病毒的清除[8],避免對免疫的進一步抑制,減少細菌感染的風險。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樣本量有限,數據統(tǒng)計難免會有一些誤差。關于疾病引起T淋巴細胞減少的機制后期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