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政穎
摘 要 智障中職生回歸生活世界,與常人共同依存,共融于社會,是培智學校教育目標之一。依我多年的特教經(jīng)驗和對智障學生、學生家庭、同類學校以及社會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1)學生畢業(yè)后沒有融入社會,活動空間還僅在家庭,社會適應能力也逐漸退化;(2)社交禮儀的教育與應用有助智障中職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希望通過本文能對智障中職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研究有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社交禮儀 智障中職生 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就是指社交能力、生活能力、處事能力、人際關系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等,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高低,是個體融入社會,接納社會能力的表現(xiàn)。智力障礙教育的目的是使智障學生提高適應社會能力,使之走出校門后能夠順利適應社會,獲得與普通人平等的機會,具有自立生活,與人和諧交流,融入社會,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公民。
智障學生因自身生理缺陷以及禮儀表現(xiàn)差,父母也因“面子觀”極少帶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導致智障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弱。社交禮儀的教育和應用有利于提高智障中職生社會適應能力,社交禮儀涵蓋、滲透著溝通等廣泛的社會適應能力。
如何以社交禮儀促進智障中職生社會適應能力呢?
1注重個人禮儀修養(yǎng),拉近智障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距離
個人禮儀有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等方面,它涉及到個人儀表、穿戴整潔,舉止文明等行為,是一個人自身形象,與人交往、與人產(chǎn)生距離的因素。
智障學生各方面能力低下,對個人的審美有些缺失,不會對自己外表和普通人那樣特意去打理和修飾。個人臉部不夠干凈,衣服、鞋襪臟,不喜歡刷牙,身體有異味。另外,智障學生由于外表、言語、心智本身與普通人存在一定的差異,普通人與智障孩子剛接觸時會有驚奇、抵觸、排斥的行為,拒絕智障學生的近距離接觸。
智障學生要看到自身的缺陷,從個人禮儀出發(fā),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縮短與普通人的距離。首先,要自尊自愛,養(yǎng)成整潔、講衛(wèi)生習慣。睡前睡起、飯前飯后常洗刷,保持臉部干凈;勤洗澡,衣服、鞋襪勤換洗,保持身體無異味。其次,要有一定的社會公德。智障學生思想單純,天真、好客,喜歡交朋友,但他們的言語、溝通能力有障礙,自控能力也差,常做出一些像摳鼻屎、流鼻涕、流口水等不文明行為。所以,要常自備紙巾或手絹,抹去鼻涕或口水,或遮擋自己不文明的行為;談吐舉止要文明、穿戴要得體,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拉近距離,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溝通才沒有隔閡,才能參與、融入群體的生活,自己的語言、交際等社會適應行為才得到訓練。
2加強校園禮儀訓練,使智障中職生社會適應行為應用自然
學校教育是禮儀文化教育的規(guī)范化階段。禮儀文化教育不僅是學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從其適用性來看,也為其今后步入社會生活正確為人、處事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校園的課堂、辦公室、宿舍等場所以及同學、老師、職工是智障中職生重復學習禮儀、訓練禮儀、實踐禮儀最好的保障。學生、師生以及學生與職工互相問候、互相溝通、語言訓練是促進智障生社會適應能力提高的最好途徑。因此,要重視校園禮儀的學習與訓練,對學生進行檢查、監(jiān)督、考評,強化訓練,讓智障學生像普通學生那樣具有正確的審美觀。
智障學生要重視自己的文明禮儀和修飾行為。堅持做到儀容整潔,舉止文明,穿戴樸素得體;堅持洗手、洗澡、刷牙、洗臉、常洗衣服和鞋襪的衛(wèi)生習慣,保持身體上、衣服上沒有異味;堅持生活區(qū)、學習區(qū)、活動區(qū)的合適著衣行為,別穿著睡衣、拖鞋到處行走;堅持用禮貌語言、文明舉止進行溝通和交流,為融入社會提前做好鋪墊。
3加強日常交際禮儀應用,助智障中職生社會適應能力提高
日常交際禮儀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日常交往活動中常用的禮儀,是互相溝通、互相尊重的體現(xiàn),它包括見面禮儀、電話禮儀、探訪禮儀、就餐禮儀等。
在生活中,智障中職生要主動、大膽運用日常交際禮儀,熟練交際行為,提高能力。如:(1)互相見面時問候禮儀有很多,像“你好!叔叔阿姨好!哥哥姐姐好!近來好嗎等問候語”;(2)購物時的禮儀,“請問某商品在哪里?質(zhì)量怎么樣?一共多少錢……?”;(3)用餐禮儀,“給客人倒茶,使用公筷,不把菜占為己有,不能把身體太靠近飯菜,吃飯時要保持衛(wèi)生,保持臉上無飯粒,不摳鼻屎、挑耳屎、剪指甲等不文明行為……”;(4)探訪時禮儀,“準時赴約,帶點手信,敲門技巧,主人默許后才可以坐等行為?!碑斎唬粘=浑H禮儀還有很多,要想讓學生掌握、熟練日常交際禮儀,提高適應能力,家庭的協(xié)助和人員的引導是最為重要的。家人要打破“面子關”,常帶孩子外出參與社區(qū)活動,融入社區(qū),多帶孩子串串門,拜訪親戚朋友,到飯店吃飯時也要帶上孩子參與,讓孩子在環(huán)境中體驗、學習、訓練、實踐,也讓普通人群認識、接觸、了解、接納、幫助智障孩子。
美國政府為確保特殊需要兒童社會適應行為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調(diào)動各方面的社會資源,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把特殊孩子置于正常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正常的社會環(huán)境鍛煉和提高了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促進周邊社會群體德育素質(zhì)的提高。
培智學校長期探索提高智障中職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課程與方法,而社交禮儀恰恰涉及到這一方面的能力。因此,要想促進智障生社會適應能力提高,社交禮儀的教育和應用更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方俊明.今日學校中的特殊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
[2] 劉全禮.實用培智學校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
[3] 楚琳,王栩.美國聯(lián)邦政府促進特殊需要兒童社會適應行為發(fā)展的教育對策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6).
[4] 李澤慧.特殊兒童溝通與交往[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 杜本友,張蕾等.視障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的策略與實施[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