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干預后, 研究組VAS評分(2.42±0.70)"/>
何正保 何偉蘭
【摘要】 目的 研究發(fā)散式沖擊波松解脛骨內上髁軟組織運用于足底筋膜炎中的價值。方法 72例
足底筋膜炎患者, 根據隨機雙盲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36例。研究組給予發(fā)散式沖擊波松解脛骨內上髁軟組織治療, 對照組給予局部常規(guī)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踝-后足評分系統(tǒng)(AOFAS)評分、生活質量(QOL)評分。結果 干預前, 兩組患者VAS、AOFAS、QOL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研究組VAS評分(2.42±0.70)分低于對照組的(3.98±1.22)分, AOFAS評分(92.44±15.76)分、QOL評分(52.11±3.46)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5.46±12.03)、(46.90±5.1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發(fā)散式沖擊波松解脛骨內上髁軟組織運用于足底筋膜炎中效果明顯, 可快速降低疼痛, 改善患者足踝功能, 同時提升生活質量, 具有臨床推廣使用的價值。
【關鍵詞】 發(fā)散式沖擊波;足底筋膜炎;脛骨內上髁軟組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36
足底筋膜炎屬于骨科常見疾病, 主要是指患者足底肌腱或者筋膜出現無菌性炎癥反應, 臨床表現以疼痛不適為主, 可能影響正常行走, 給患者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相關數據中曾顯示[1], 足底筋膜炎的發(fā)生率約占足部疾病的10%~15%左右, 其發(fā)生機制可能與過度運動、外傷、年齡、肥胖等因素息息相關, 同時具有起病較緩、病程長等特點, 明顯增加患者痛苦, 因此選擇有效治療方案至關重要。近年來, 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完善, 臨床發(fā)現體外沖擊波療法在足底筋膜炎中效果較好, 具備安全有效、無創(chuàng)等優(yōu)勢, 受到臨床廣泛認可[2, 3]。但臨床在治療選點上存在較大爭議, 本文對此展開實驗, 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門診2019年1~12月收治的72例足底筋膜炎患者, 根據隨機雙盲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36例。研究組男17例, 女19例;年齡30~66歲, 平均年齡(41.93±8.03)歲;雙側3例, 單側33例;病程30~730 d, 平均病程(96.62±211.13)d。對照組男15例, 女21例;年齡28~69歲, 平均年齡(40.24±9.59)歲;雙側2例, 單側34例;病程31~722 d, 平均病程(92.20±209.94)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4]:①患者與家屬簽訂知情書;②均符合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 并經過X線等檢查確診;③患者基礎信息齊全, 參與整個實驗過程。排除標準:①經檢查顯示凝血功能障礙、腫瘤疾病、肝腎疾病、急性炎癥者;②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婦女。
1. 2 方法 研究組給予發(fā)散式沖擊波松解脛骨內上髁軟組織治療, 首先進行治療選點, 其中包含脛骨內上踝2 cm范圍(A)與足底局部壓痛點(B), 選擇沖擊波設備(Treatment equipment: STORZ MEDICAL MP100), 調整其壓力為1~2 Bar, 頻率7 Hz, 次數控制在2500次, 隨后將沖擊波治療探頭置于A、B點實施治療, 其中注意探頭移動范圍≤2 cm, 1次/周, 3周為1個療程。
對照組給予局部常規(guī)治療, 選擇沖擊波設備, 相關參數調整與研究組相似, 隨后將沖擊波探頭僅置于患者足底局部壓痛點進行治療, 其中注意探頭移動范圍≤2 cm, 1次/周, 3周為1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評分、AOFAS評分、QOL評分。①VAS評分[5]:0分:無痛;0~3分:輕度疼痛, 能夠忍受;4~6分:疼痛明顯, 尚可忍受;7~10分:劇烈疼痛, 難以忍受。②AOFAS評分[6]:總分100分, 主要是對患者足踝功能進行評估, <50分足踝功能較差, 50~74分為可, 75~89分為良, 90~100分為優(yōu)。③QOL評分[7]:其中包含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日常生活等項目, 總分60分, <20分為生活質量極差, 20~30分為差, 31~50分為一般, 51~60分為良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 兩組患者VAS、AOFAS、QOL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研究組VAS評分(2.42±0.70)分低于對照組的(3.98±1.22)分, AOFAS
評分(92.44±15.76)分、QOL評分(52.11±3.46)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5.46±12.03)、(46.90±5.1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足底筋膜炎作為常見的足部疾病, 其病因與足底慢性損傷、結構上造成的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等因素密切相關, 一旦發(fā)生后可能使患者足底筋膜的生物力學出現變化, 從而造成平衡異常, 加上反復性外力刺激, 超出跖筋膜承受的生理極限后, 其筋膜止點可產生退變、撕裂或者水腫等現象, 直接影響患者日常行走及生活能力, 給患者帶來嚴重后果[8]。
目前臨床治療方式較多, 既往常用的非手術方式雖然能夠減輕病情, 但治療周期較長, 且治療后的復發(fā)率較高, 不利于病情快速康復。隨后臨床經過研究分析后發(fā)現, 體外沖擊波療法的效果更好, 其具有一定的力學、聲學物理特性, 具有高頻率、短周期及高壓強等特點, 可有效修復并重建組織損傷, 還可對組織粘連發(fā)揮松解功效, 裂解其中高密度組織, 同時還可擴張血管, 并促進血管再生, 有效控制感染與炎癥反應, 在多種骨骼肌肉系統(tǒng)疾病中獲得了較高的應用價值[9, 10]。但臨床在足底筋膜炎治療中的選點存在較大爭議, 本文對此展開實驗, 結果表明:干預后, 研究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 AOFAS、QO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研究組干預后疼痛明顯降低, 且足踝功能恢復, 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 為預后提供保障。由于足底筋膜炎患者通常伴有脛骨內上踝壓痛感, 結合生物力學與解剖學的相關知識, 發(fā)現脛骨內上踝依附半肌腱、縫匠肌、半膜肌、股薄肌等軟組織, 因此若能夠在體外沖擊波治療中增加對脛骨內上髁軟組織進行松解, 可快速降低或者清除軟組織對隱神經的危害, 促進隱神經控制區(qū)域足底內側軟組織恢復正?;顒幽芰11-13]。當沖擊波進入機體體內時, 可產生不同的機械應力效應作用于不同組織界面處, 表現為對組織產生不用的壓應力及拉應力, 其中壓應力可有效提高細胞攝氧, 并時細胞彈性變形, 而拉應力可使組織間松解, 促進微循環(huán)。沖擊波還具有空化效應, 可急速膨脹組織內的微小氣泡, 十分有利于改善微循環(huán)及疏通閉塞微細血管, 并可有效重新活化原始肝細胞與釋放生長因子, 從而增強成骨細胞活性, 促進組織與血管再生, 且可促進愈傷組織形成[14]。另外, 通過高強度的局部沖擊波還可過度刺激機體的痛覺神經感受器, 以改變細胞周圍自由基, 使抑制疼痛的物質得到釋放, 降低神經敏感性, 阻滯神經傳導功能, 從而緩解疼痛。進而證實發(fā)散式沖擊波松解脛骨內上髁軟組織的療效, 具有臨床推廣使用的價值。
綜上所述, 發(fā)散式沖擊波松解脛骨內上髁軟組織運用于足底筋膜炎中效果明顯, 可快速降低疼痛, 改善患者足踝功能, 同時提升生活質量, 具有臨床推廣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霍修林, 王克濤, 張曉瑩, 等. 氣壓彈道式放散性沖擊波和超聲引導下類固醇激素介入治療足底筋膜炎的預后分析.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 38(2):135-140.
[2] 王小磊, 王翠紅, 李大村, 等. 放射式沖擊波與外敷用藥治療足底筋膜炎的對比分析.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7, 31(3):315-316,
329.
[3] 靳倩瑩, 于文浩, 馮虎, 等. 發(fā)散式體外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臨床研究. 河北醫(yī)藥, 2018, 40(5):755-758.
[4] 霍修林, 楊靜, 張璇, 等. 超聲介入和體外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療效觀察. 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 2018, 39(1):51-53, 61.
[5] 王穎穎, 于洋, 毛世剛, 等. 不同頻率體外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療效研究.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9, 37(6):79-80.
[6] 宋秀豹, 史長征, 洪其生, 等. 體外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療效研究.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9, 41(6):434-438.
[7] 李文鋒, 張洲. 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臨床療效研究.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7, 8(16):43-44.
[8] 劉鳳岐, 馬立峰, 郭艾, 等. 腓腸肌內側頭腱膜松解術和沖擊波治療單側慢性足底筋膜炎療效的對比研究.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19, 46(6):391-395.
[9] 田有糧, 班東林, 張昕, 等. 體外沖擊波結合深層肌肉刺激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臨床研究. 頸腰痛雜志, 2019, 40(5):595-597.
[10] 段好陽, 李貞蘭, 劉娜, 等. 體外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療效觀察.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9, 41(6):445-446.
[11] 聶洪崚, 宋國平, 金亮, 等. 發(fā)散式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臨床觀察.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9(18):1-3.
[12] 鮑航行, 朱磊, 張佳穎, 等. 發(fā)散式沖擊波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的療效觀察. 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電子版), 2018, 11(3):187-188.
[13] 方健輝, 李國新, 張文, 等. 聚焦式體外沖擊波治療運動員慢性足底筋膜炎療效觀察.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3, 32(1):62-63.
[14] 馬雷, 劉述梅, 周益凡. 體外沖擊波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足底筋膜炎療效觀察. 飲食保健, 2017, 4(2):66-67.
[收稿日期: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