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戀
讀是寫的前提?!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弊x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要重視“讀”,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讓“讀”貫穿一堂課的始終,打好語文“讀”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段重視朗讀,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是一個從易到難的過程,也是打好朗讀的基礎階段。語文教師在這個時候尤其要做好指導,讓學生學會朗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讀
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動力,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所以教師在教授不同課文時要針對課文內容和特點設計不同場景、有趣味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其帶著情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朗讀中。
視聽設備用起來 情境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音頻、視頻等現代化教育工具,發(fā)揮它們的視聽效果。如在教學《黃山奇石》時,教師通過播放有關黃山景區(qū)奇石的宣傳片,帶領學生感受黃山的秀美,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帶著對美好事物的期待感去朗讀課文,會更容易讀出作者對黃山奇石描寫的韻味,學生學習的情緒也會更加高漲。
課文內容演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諸如《坐井觀天》《寒號鳥》《狐假虎威》等課文故事性很強,內容易理解且富有童趣。這種類型的課文,教師不妨舍棄枯燥的講解,讓學生演起來。學生為了讓自己的角色立起來,就會不自覺地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再加入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情感,角色朗讀會更到位。通過不同學生對同一人物的不同演繹,激起了學生的好勝心,更會投入到角色中去,既通過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提升了朗讀水平,還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到了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發(fā)揮想象,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拓展思維,還有利于學生準備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畢竟文字所要表達的東西,還要靠學生加入自己的想象才會更加瑰麗。特別是對于散文、古詩這類課文,讓學生讀一句,停下來想一想。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在大致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黃蝶”是什么樣子?為什么會“飛入菜花無處尋”?學生輕聲朗讀,使詩歌描繪的景物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邊讀邊品味,細細咀嚼詩句中描寫的意境。
深入思考會默讀
除了大聲朗讀外,默讀能促進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獲取更多信息量,所以教師要在學生大聲朗讀的基礎上逐漸加大學生默讀的時間。由于默讀一般要求不出聲,所以學生之間不會相互影響,且學生邊讀邊思考,既保障學習環(huán)境的安靜,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又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集中精神思考文章中遇到的問題?,F代社會網絡飛速發(fā)展,信息大爆炸,未來更需要從海量信息中選取有用信息。一個適應未來社會的人,必定善于默讀,善于捕捉有用信息,善于在閱讀中思考,所以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養(yǎng)成良好默讀習慣,這些尤其要從小學生抓起,打好基礎。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默讀的良好時機,當然,不同學段對默讀要求不同,達到的目標不同,總的原則是要循序漸進。
加強訓練,逐步培養(yǎng) 要讓學生按照正確的默讀方法,去除“動唇”“略微出聲”這些多余動作。剛開始進行默讀,學生肯定會不習慣,還會嘴巴不停,讀出聲音,教師要不斷提醒學生依靠眼睛的轉動速度要比動嘴巴來得速度快,慢慢糾正學生在默讀過程中的不良動作,逐步培養(yǎng)其形成習慣。除了動嘴巴、出聲外,有些學生在開始默讀時還會出現用手一個字一個字進行指讀的現象。這樣做,不僅影響默讀速度,還會影響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由一次看一兩個詞語,拓展到一次看一句話,再發(fā)展到“一目十行”。
加強默讀技巧 默讀也是講求方法的。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加快默讀速度。比如精讀、略讀、點讀等。略讀,好處是可以快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查讀,有目標地尋找指定事例,重點的細節(jié)、情節(jié)或描寫等;推測詞義,閱讀中碰到不懂的詞語,可以先根據上下文進行推測,不要著急查字典,這樣先猜測,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對上下文進行更好地理解。
課堂教學貫穿“讀”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闭Z文課堂教學要“以讀為本”,讓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代替教師的肢解分析。如在教授《梅花魂》這篇課文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集體誦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并思考詩歌的具體寫作內容是什么。此詩作者是王維,他當時寫這首詩時才17歲,從家鄉(xiāng)山西獨自一人到洛陽與長安之間,詩歌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通過誦詩,讓學生們感受詩人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古詩、積累古詩的興趣,進而遷移到身在異國、隔著大洋的華僑對祖國的眷戀又該多深啊,從而導入對《梅花魂》的教學。
在具體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先默讀課文,并同時進行批注,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這里老師要教給點學生批注閱讀的方法,如用什么符號,批注什么內容。在《梅花魂》一文中,可以用波浪線“﹏﹏﹏”標出作者寫的關于外祖父的事情,用橫線“____”標出描寫外祖父眼淚的句子;最后通讀全文,思考作者以“梅花魂”為標題的寫作目的是什么;講完課文,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讀同主題的詩歌或文章,或者一首歌。通過同主題閱讀,不斷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提升。
這樣以“讀”貫穿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思,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