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楊秋艷,樊榮清,付啟春,彭磊
(1.云南農業(yè)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2.蒙自市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云南 蒙自 661100;3.大關縣植保植物檢測站,云南 昭通 657400)
枇杷是薔薇科枇杷屬植物,原產于我國南方[1],是亞熱帶常綠果樹,花期較長,抗寒能力強[2]。枇杷主要生長在我國南方[3],不僅口感鮮美,而且可以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其花可入藥,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枇杷成熟期一般為1~3 月[4],成熟期在冬、春水果較少、氣候干燥的季節(jié),所以市場價格較高。隨著消費者的認可,枇杷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果農認識到了枇杷中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逐漸形成枇杷規(guī)?;N植。以云南蒙自為例,2019 年枇杷種植面積達到了6400 hm2。
近年來,市場對于高端水果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大宗水果種植從產量提升、面積提升向品質提升轉變,綠色產業(yè)越來越受到青睞。但由于綠色農產品生產對種植的要求較嚴格,所以很多地區(qū)沒有實施,只是以常規(guī)種植為主。以蒙自為例,枇杷種植面積6400 hm2,但進行綠色種植并通過綠色產品認證的僅80 hm2。因此,推行一套有效的枇杷綠色種植生產技術對當?shù)罔凌朔N植規(guī)范化、品質提升有重要意義。
年平均氣溫需保持在12 ℃左右,才能保證枇杷正常的育苗結果,18~22 ℃是其受精的最佳溫度。枇杷秋冬開花坐果,花器官能耐-6 ℃低溫,而幼果在-3 ℃就受凍嚴重[5]。因此,要想滿足枇杷的基本生長環(huán)境,溫度需要保持在15~22 ℃,且不能出現(xiàn)明顯的冷熱交替。所以通常選擇在年平均氣溫16~19 ℃的南方種植。海拔在1250~1600 m,年降雨量為700~900 mm,pH 6.0~7.5的微酸性砂壤土壤,且需要有相應的灌溉條件。
選擇適應當?shù)貧夂蚝屯寥罈l件、優(yōu)質、高產、穩(wěn)產、抗逆性強的品種。早鐘枇杷成熟期早,價格高,經濟效益最好;長虹三號枇杷雖成熟期較早鐘晚,但品種具有豐產穩(wěn)產、管理粗放等優(yōu)點;解放鐘以其果特大、皮厚、耐運輸、遲熟而聞名,可作為晚熟品種推廣[6];大紅袍品種果大,肉厚,外形美觀,品質佳,豐產,抗寒并較耐儲運[7];大五星枇杷樹勢強旺,易于管理,病蟲害較少且易防治,果品上乘,抗霜凍和倒春寒[8]。所以蒙自地區(qū)可以選擇以上五個品種作為主栽品種。苗木引進和移栽前要經過相關部門的檢驗檢疫,且要求苗木根系發(fā)達。
壩區(qū)平地種植宜選用4 m×4 m、3 m×5 m 或4 m×5 m的株行距,每667 m2種植30~40 株[9-10]。
挖長、寬、深各80 cm 的定植塘,在塘內施入有機肥50 kg、磷肥1.5 kg、鉀肥0.5 kg,與塘內的回填土混合均勻放在中下層[11]。在定植塘回填土上挖30 cm的定植穴,將苗木放入穴中央,扶正,邊填土邊提苗、踏實,種植深度與苗圃相同,沿苗木四周理成直徑1 m 的樹盤,澆足定根水。
生草法或覆草法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調節(jié)園內小氣候。果園種植草種可選擇白三葉、黑麥草、苜蓿、箭舌豌豆等。生草法定在人工種草后的整個生長期內通過人工或機械反復刈割3~4 次[12],將草高度控制在≤30 cm。覆蓋法用秸稈(稻草、蔗渣、玉米秸稈和麥秸稈)進行物理覆蓋,防止雜草叢生,實施免耕栽培,3~5 年深翻一次。將秸稈埋入土中[13]。
3.2.1 肥料種類
枇杷使用的肥料包括有機肥、腐殖酸類肥、化肥、葉面肥和微生物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充分施入堆廄肥、糞肥、魚肥、餅肥、秸稈等,并適量施入鈣鎂肥等微量元素肥料。N、P、K 三種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根據枇杷各物候期對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特點及果園土壤肥力水平、樹勢、葉色、結果量而定。
3.2.2 不同樹齡的施肥量
枇杷樹移栽的前1~5 年為幼齡期,還未掛果或掛果率不高,以確保果樹生長為施肥要點,此時氮肥施用量較高。5~20 年果樹進入盛果期,增加磷鉀肥施用的比例,施肥量是幼齡期果樹的2~5 倍。20 年以上進入衰老期的果樹,為保證樹勢,應適當增加氮肥的使用比率。
表1 不同樹齡枇杷施肥參照表Table 1 The fertilization of loquat at different tree ages
3.2.3 不同生育期的施肥量
果實中鉀的含量特別高,氮、磷次之,其次為鎂、鈣等。一般成年樹盛果期在中等肥沃的土壤中每667 m2需施氮量為270 kg、磷210 kg、鉀240 kg[14]。春季果樹萌芽階段施肥應以氮肥為主追肥;5~6 月,以氮肥、磷肥為主并配施少量鉀肥,彌補果樹花芽分化階段營養(yǎng)地大量消耗;隨著果樹花芽分化的不同,在花芽分化前15 d 左右施肥為宜。在果樹結果后到果實成熟前,還需以磷、鉀肥為主,以促進果實膨大,提升果實品質[15]。枇杷施肥特別注意重施采果肥,輔施花前肥和壯果肥。采果肥施肥量占全年總施肥量的50%~60%;花前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20%~25%;壯果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總量的20%~25%。施肥沿樹冠滴水線為界開溝施肥。
枇杷生長要求較多的雨量和濕潤的空氣,但蒙自地區(qū)春季降水過多,容易造成枝條徒長、果實口感變差、裂果等。所以合理控制水分,對枇杷生長期管理至關重要[16]。冬季澆水保證開花和幼果生長;早春至夏初季節(jié)遇干旱應及時灌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灌溉可以采用滴灌、噴灌、滲灌等節(jié)水灌溉方法。在有條件的地區(qū)也可采用漫灌,但要注意及時排除果園積水[17]。蒙自地區(qū)夏季降雨量大要注意加強排水工作,及時排除園內積水,防止?jié)澈Πl(fā)生。
枇杷疏穗、疏花、疏果是增產、提高優(yōu)果率的重要措施。枇杷的單穗花量多,若任其生長發(fā)育,勢必造成樹體負荷過重,養(yǎng)分消耗過大,果實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而形成小果、差果,甚至造成果樹大小年。枇杷疏穗時間越早越好,應保留健壯花穗,宜在10~11 月進行,一般每個結果母枝上有2~3 穗的疏1 穗,4~5 穗的疏2 穗[18]。
10 月至次年1 月,枇杷開花前一周摘除頂端和最下端的小花枝,只留花序中間部分的4~5 個小花枝。對留存的花穗,摘除其頂端或支軸頂端的花蕾,每穗保留30~40 朵花蕾。
一般幼果長至豆粒大小時進行疏果,先疏去畸形果、病蟲果、機械傷果和受凍果。每個結果枝留果根據品種而定,大果型品種留3~4 個果,中果型品種留4~5 個果,小果型品種留5~7 個果。
枇杷果實套袋技術能有效降低日灼和果面損傷的發(fā)生,減少病蟲害、機械導致的果面受損,減少果面毛絨和果粉脫落,可明顯提高果實品質,從而提高經濟效益[19]。套袋前要全面噴灑1~2 次甲基托布津和菊酯類農藥,預防果實發(fā)生病蟲害。紙袋材料以耐水的紙袋為佳。把靠近果穗的2~3 片葉一并套進紙袋,以防止紙袋觸及果面造成日灼和蟲害。
大樹修枝在采收完枇杷果后,先剪除徒長枝、細弱枝、交叉枝以及病蟲枝,再根據果樹年齡、種植密度等進行修剪。通過修剪、控制樹高、冠幅,改善樹體內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枇杷樹體的有效結果枝。由于矮化開張型的枝梢生長與空間分布的樹形特點,更適合在生產上推廣[20-21]。
矮化開張型樹形通常有3~4 層,主枝為6~8 個。一般第一層預留高度為距主干高度30~60 cm 位置處,而第二層與第一層之間距離則相對較大,通常為1.1 m 左右,第三層與第二層之間距離則控制在0.8~1.0 m,主干上配置3 個副主枝,各主枝之間互相錯位排開。留主枝需要注意的是,上層主枝的副主枝少,下層副主枝多,避免出現(xiàn)重疊的情況[22]。
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品種更新,可以在春秋兩季采用多頭高接換種新技術,嫁接時間以春、秋兩季的晴天為宜。充分利用原有枇杷樹的樹冠骨架,采取切接或腹接法,對其進行多頭高接換種。選擇結果3 年以上、優(yōu)質豐產的母樹,剪取樹冠外圍或中上部木質化的春梢作接穗。幼樹每株嫁接5~8 個芽,10 年生以上的大樹嫁接20~30個芽。春季采用切接法嫁接,夏季采用腹接法為宜。嫁接后注意肥水管理,在接芽春梢、夏梢和秋梢抽發(fā)前,各施一次促梢肥[23]。
枇杷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的實施,重點突出高效、生態(tài)、綠色、安全的病蟲害防控技術,通過綠色防控技術來防治枇杷病蟲害,對于枇杷質量安全、品質提升有重要意義[24]。為害枇杷的病蟲害種類繁多,主要病害有干腐病、炭疽病等,主要蟲害有薊馬、蚜蟲、紅蜘蛛、金龜子、麻皮椿象、桃小食心蟲、桔小實蠅等。
提倡做好冬季清園管理工作,采取剪除病蟲枝、清除枯枝落葉、刮除樹干裂皮,集中燒毀或深埋、加強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適量留果等措施防治病蟲害[25]。采收后進行清園,將病果、病葉和病苗徹底清除燒毀或深埋,以減少病源。
當個體較大的害蟲少量發(fā)生時,一般可以人工捕殺或用農藥堵塞昆蟲產卵洞口。也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使用各種光源來誘殺害蟲,其中以黑光燈誘殺效果最好,殺蟲燈的高度略高于枇杷植物的高度即可[26]。由于蒙自地區(qū)桔小實蠅危害較重,一般用甲基丁香酚類性誘劑誘殺實蠅類害蟲效果顯著,也可采取樹干纏草、糖醋液等方法誘殺。利用昆蟲的趨黃性,可懸掛黃板進行誘殺。
釋放赤眼蜂、保護天敵措施進行蟲害的防治,達到以蟲治蟲的效果,是目前最安全、使用最為廣泛的生物防治措施。赤眼蜂防治一般是引導赤眼蜂將卵產在害蟲卵內,使害蟲的卵不能孵化,從而達到減少害蟲數(shù)量的目的[27]。天敵防治一般是保護肉食性昆蟲,通過捕食害蟲來減少害蟲數(shù)量,使天敵與害蟲二者達到一種生態(tài)平衡,從而確保樹葉免受危害,達到防治效果。
做好枇杷蟲害發(fā)生的系統(tǒng)調查及預測預報,及時發(fā)布枇杷病害防治信息,提出指導性防治意見。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嚴禁調運出發(fā)生區(qū),防止蟲害的擴散蔓延[28]。禁止果園內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和致畸、致癌、致突變等農藥,并注意用藥間隔期,提高果實品質。
枇杷套袋前的主要病蟲害為紅蜘蛛、梨小實心蟲、枇杷黃毛蟲、蚜蟲、炭疽病及葉斑病等,應在套袋前進行一次全面的病蟲害防治,蟲口密度大、蟲害發(fā)生嚴重時,結合病害進行噴藥防治。枇杷抽發(fā)新梢后,以防治蚜蟲、桃小食心蟲、枇杷潛葉蛾為主;花蕾至幼果期以防治薊馬、麻皮椿象、蚜蟲、桃小食心蟲、紅蜘蛛、金龜子以及天牛為主;果實成熟期以防治桔小實蠅為主。
枝干腐爛?。涸诖合陌l(fā)病季節(jié),如在樹干和大枝上出現(xiàn)病斑應及早刮除,并在刮凈的傷口上涂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 倍液。炭疽?。喊l(fā)病嚴重的枇杷園,在果實著色期前一個月,噴灑0.5%~0.6%等量式波爾多液,或甲基硫菌靈、多霉靈等藥液。葉斑?。簢娛?0%多菌靈·咪鮮胺防效最好,其次是68%多菌靈·代森錳鋅、咪鮮胺,可選用3 種藥劑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29]。枇杷潛蛾:在成蟲羽化高峰期用40%樂斯本乳油1000 倍液、90%殺蟲丹800 倍液、20%滅掃利2000 倍液噴霧防治,隔10 d 噴一次,連噴2~3 次?;ㄋE馬:盛發(fā)期用20%滅掃利2000~3000 倍液或樂斯本1000 倍液噴霧防治。金龜子:成蟲發(fā)生期傍晚噴90%晶體敵百蟲500 倍液+0.5%洗衣粉。麻皮蝽蟓:若蟲3 齡前用5%來福靈2000~3000 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 倍液噴霧防治。蚜蟲:蚜蟲對枇杷的為害主要出現(xiàn)嫩芽和新梢,影響枇杷的生長。蚜蟲發(fā)生在春秋兩季,可采用啶蟲脒、吡蟲啉等殺蟲劑進行防治[30]。
采收成熟度和保鮮方法將直接影響到枇杷果實的品質和貯藏效果,七成熟采收的枇杷果實可滴定酸含量高,總糖含量低,貯藏過程中總糖、酸的消耗快,不宜用于保鮮;8~10 ℃低溫保鮮的枇杷以八成熟采收為佳,貯藏過程中總糖的保持率高,品質較優(yōu),但以保鮮一個月內為宜[31]。所以田間采收判斷標準一般為果實全面、充分著色、風味濃厚,用果剪將果實帶果梗小心剪下,輕拿輕放,防止損傷果面茸毛。采收后應及時進行低溫冷藏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