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
這種從越來越近到越來越遠的痛苦感,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也許他們與故鄉(xiāng)的距離,可以無限靠近零,但卻永遠無法達到零。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人們不停地說著,北方,北方。那是哪個方向,我不知道。我生在南方,長在南方,兒時的記憶里,沒有故鄉(xiāng)這個詞。我以為,我生長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xiāng)。我不明白,為什么爺爺奶奶總是朝著一個方向望著,對著那里沉思。
北方,像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如水如璃的南方,是易碎的南方,輕聲言語,溫婉舉止,輕輕的咳嗽一聲都怕攪擾了那寧靜的山水畫。而北方,是粗糙的畫筆蘸滿了朱紅的顏料肆意涂抹出來的山丘高陵,是不需要安慰的壯漢,是可以經受起創(chuàng)傷,經受起打擊還能繼續(xù)站起來的巨人。
那一年的暑假,我和爺爺奶奶踏上了向北的旅程。我特意選擇了火車靠窗的位置,想看著路上的風景是如何從柔嫩的南方漸漸地變成粗獷的北方。水稻變成大麥,紅土變成黃土。書上說,過了秦嶺淮河線,南方跟北方就被筆挺地分開了。景可以用經度緯度來定位,但情要怎么測量呢?
火車上,爺爺奶奶緊緊地坐在一起,臉貼著玻璃,臉上有著少年才有的期待與向往。兩個老人的臉上和眉眼間的歡喜是無法遮掩的???0年了,故土已有多少次塵埃變更,土木修葺,數不清了。半個世紀前,他們兩個獨自從鄉(xiāng)村走出來,在南方的某個小城里定居,最開始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就不常回故鄉(xiāng)。后來因為太遠,距離遠,心與心也遠了,便沒有再回去過。
這一趟的旅程只是經過那個小城,并不停留。他們不停地數著還有多少站到故鄉(xiāng)。太久了,他們太激動,也太害怕突然再踏上故土。過了那一站,他們開始說起多年來都沒有說過的方言,在我聽來非常陌生。幾十年來已經習慣了說著南方的語言融入社會,但他們身上的血仍然是北方的血,他們的根依然在北方。
火車繼續(xù)向前飛馳去,帶著無數人北漂的夢,也帶著多少人背離家鄉(xiāng)所付出的傷痛。
奶奶往窗外望了一眼,看著那個城鎮(zhèn)越來越小,她眼睛眨了幾眨,也許是讓眼淚流回去,也許是她的皮膚已經適應不了北方干燥的空氣了。這種從越來越近到越來越遠的痛苦感,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也許他們與故鄉(xiāng)的距離,可以無限靠近零,但卻永遠無法達到零。
“你知道嗎?我是學造船的。我來到南方,是要造船的?!蹦棠虒ξ艺f道。
我知道,但是我卻不敢回答。我們這個城市,有水,有湖,有河。但時間飛速前行,科技不停地進步,老一輩的人在大學所學的微薄知識很難跟上。很快地,奶奶她們那一輩的人都被淘汰了。為了一個遙遠飄渺的夢,她離開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卻發(fā)現那個夢仍那么遠,而故鄉(xiāng)也遠了。他們就這樣在夢與現實中徘徊,發(fā)現自己不屬于任何地方。這是流浪心靈的悲傷,是難以彌補的傷痛。后來,爺爺也追隨奶奶到了這個城市。這是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但是生活依舊要繼續(xù),不過是把一個人在異鄉(xiāng)的獨處變成了兩個人在異鄉(xiāng)的迷茫。
他們總是給家人通信,有一些是讓人欣喜的,家里的牛羊又有了小崽,但是很多都是借錢的。爺爺奶奶從來不拒絕這些要求,他們知道比起家鄉(xiāng)的人而言,他們的條件好太多了,他們慷慨地借出自己的錢,也許也是讓自己在外漂泊的心少一分愧疚。
火車快開到目的地了。車上的人們開始收拾自己的行囊,喊醒熟睡的同伴,這一趟旅程真的太長了。很多胡子拉碴的年輕人眼睛紅著,他們看起來很年輕又很蒼老。也許他們知道自己未來的路,也許他們毫無頭緒,只是被生活所迫,去北方漂泊。
離開家鄉(xiāng),便是漂泊。像是筏著一葉輕舟,在水上逆流而上,前面的風光迷人,但只要你輕輕一放船槳,便朝著家鄉(xiāng)的方向奔去?,F在很多人,把船槳握得緊緊的,朝著前方,忘記了故鄉(xiāng)。他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回去,已經回不去了。
旅程的目的地到了。爺爺奶奶站起來了。
他們深深地吸了一口北方的空氣,回頭朝著故鄉(xiāng)的方向,再望了一眼。
翁德林摘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