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洋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急性腦血管病變在臨床中是一種誘發(fā)心血管改變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心電圖異常和心肌酶學的改變。本篇研究針對104例CT或MRI確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心電圖改變進行及時的分析和護理措施的改進,現(xiàn)已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本次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遴選104例2019年5月—2020年4月來我院就診的老年病科患者,對患者的一般人群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存在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33例,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的區(qū)間為59~87歲,平均年齡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為(67.7±10.8)歲。所有患者可參照標準臨床規(guī)范,實行頭顱CT和MRI檢查后并結合臨床觀察,對疾病進行確診,排除其中具有心臟病史人群以及腦部腫瘤疾病、感染、電解質紊亂以及自身免疫病患者。在104例患者中存在47例高血壓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和37例高脂血癥患者。
對確診人群入院1~3d之內展開首次心電圖檢查,采取心電監(jiān)護措施,并進行病情分析,對于心電圖異常患者可在4周之內開展心電圖異常復查[1]。
1.2.1 心電圖改變
104例老年患者出現(xiàn)異常心電圖71例(68.27%),患者存在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者肺性P波、頻發(fā)房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左室高血壓、傳導阻滯或者竇性心動過速等問題。
1.2.2 心肌梗死對心電圖異常的影響
心電圖異常71例患者中,丘腦和基底節(jié)出現(xiàn)節(jié)區(qū)梗塞心電圖異?;颊弋惓B蕿?2.98%(39/47)、具體見表1。
表1 71例心電圖異?;颊吖K啦课粚ζ溆绊懛治鯷n(%)]
1.2.3 梗死部位對心電圖異常類型的影響
老年梗死患者中存在71例異常心電圖者,常表現(xiàn)為心肌缺血,異位搏動和心房纖顫等[2]。
對老年人護理工作的開展要首先對病房內的環(huán)境進行整潔與清掃,患者入院后一周禁止外人探訪,避免患者情緒波動和受到不良刺激。護理人員要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健康知識,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病因、誘因以及其他預防措施。積極鼓勵患者學會自身護理,增強自我照顧的信心以及能力,幫助適應家庭生活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遵醫(yī)囑對癥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靜脈給藥的患者注意給藥過程中保持患者的輸液道通暢,進行藥物推射時保持給藥速度緩慢,觀察患者的心律變化;對于口服給藥患者,及時觀察患者服藥后是否有不良反應或者應激反應。病情嚴重的患者,在相應設備完全的手術房中,要備有除顫器等搶救儀器,防范手術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室性心動過速或者心臟驟停等疾病,并及時處理[3]。
老年腦血管疾病由于存在病情進展快、病程長,易多發(fā)各種疾病,且住院時間長,思想易出現(xiàn)顧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護士可根據(j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進行調查,在開展相應護理工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正確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2)妥善與患者溝通,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性格以及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針對性安慰,減少患者心理壓力,在接下來的手術中保持良好的依從性。(3)心情抑郁、焦慮是腦血管疾病發(fā)作的主要誘因,患者應該及早的消滅不良隱患帶來的影響,促進腦血管疾病的康復和減少疾病復發(fā)率。
71例心電圖異常患者4周后開展復查,71例患者中存在56例患者心電圖異?;謴?,恢復率為78.87%,15例患者心電圖未見恢復,異常率為21.13%,見表2。
表2 梗死部位對15例心電圖異?;颊叩挠绊慬n(%)]
腦梗死引起心電圖異常一般是在3d之內比較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xiàn)好轉或者恢復,在部分患者入院后心電圖表現(xiàn)加重,這種變化與病情演變相互一致。心肌梗死作為腦梗死的并發(fā)癥,引起心電圖的改變方式眾說紛紜,現(xiàn)階段最具公信力的說法是由于患者的自身神經(jīng)改變,交感神經(jīng)張力相對增高,心電圖波形成有節(jié)律的變化,在病程的不斷推進中,腦缺血和腦缺氧等癥狀明顯降低。本次調查中有56(78.87%)例患者經(jīng)過臨床干預后,心電圖恢復正常,與本次報道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要熟悉各種心內科知識和基本心電圖識別,及時對患者突發(fā)的心臟疾病進行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配合醫(yī)生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