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如云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yī)院放射科 重慶 401331)
中耳炎屬于耳鼻喉科炎癥,膽脂瘤型是其病情較為嚴重的常見分型。膽脂瘤型中耳炎容易對患者聽小骨造成破壞,致使患者聽力功能喪失,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較大[1]。目前臨床中只能通過手術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于術前則需要通過CT檢查對患者病情狀況進行診斷,以供手術方案的設計實施進行參考[2]。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膽脂瘤型中耳炎的MSCT表現與臨床手術的對照研究結果,詳情如下。
選取了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74例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共74耳。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檢查以及臨床手術檢查,其中MSCT的檢查結果作為MSCT組,臨床手術的檢查結果作為手術組。其中研究對象男女比例為39/35;年齡20~65歲,平均(42.67±6.49)歲。
納入標準:經診斷患者病情符合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相關診斷結果,且經病理學診斷確診。排除標準:溝通功能缺陷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手術組診斷方式為手術病理診斷。
MSCT組診斷方式為MSCT檢查,檢查流程:診斷儀器為16層螺旋CT掃描儀,掃描過程中,管電壓的參數設置為120kV,電流參數設置為380ms,掃描螺距參數為1.0,層厚參數為0.3mm,矩陣參數為1024×1024,主要對患者耳顳部以仰臥橫斷位進行掃描檢查,掃描內容包括外耳道下緣至巖骨棘,隨后對掃描圖像進行骨算法重建,而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間隔參數為0.4mm,層厚參數為0.75mm,對患者骨質破壞狀況、病變組織的范圍以及所在部位進行重點觀察。
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對MSCT組與手術組的檢查結果進行統計記錄,檢查部位包括鼓竇、聽骨鏈、面神經管以及乙狀竇骨壁。
使用SPSS21.0軟件對MSCT組與手術組的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SCT組在鼓竇、聽骨鏈以及乙狀竇骨壁上的診斷準確率與手術組一致,在面神經管上的診斷準確率略低于手術組,但兩組患者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MSCT組與手術組的檢查結果[n(%)]
膽脂瘤是由鼓竇內或者鼓室中的脫落上皮及囊內角化物不斷積聚擴大形成的,該瘤體不屬于惡性腫瘤,但具有極強的侵襲破壞能力[2]。在臨床中膽脂瘤主要被劃分為后天繼發(fā)性、后天原發(fā)性以及先天性三種類型[3]。膽脂瘤中耳炎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膜松弛、耳內惡臭以及反復長時間流膿,確診后應需盡快接受相關有效治療干預,任由病情發(fā)展會導致膽脂瘤不斷擴大膨脹對耳內骨質造成破壞[4]。
目前臨床中膽脂瘤中耳炎的主要診斷方式為MSCT,與過往常規(guī)CT相比,該診斷方式能夠通過患耳快速容積掃描以及相應的骨算法重建技術來獲取患者耳內詳細情況圖像,可以為臨床醫(yī)師提供精細準確的檢查圖像,對手術方案的制定給予相應助力[5]。在膽脂瘤中耳炎患者的MSCT診斷結果中,其主要診斷特征包括鼓室外側壁盾板破壞、外側半規(guī)管侵蝕破壞、乙狀竇骨板破壞等多種顯著特征[6]。在本次研究中MSCT組在鼓竇、聽骨鏈以及乙狀竇骨壁上的診斷準確率與手術組一致,在面神經管上的診斷準確率略低于手術組,但兩組患者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MSCT診斷在鼓竇、聽骨鏈、乙狀竇骨壁、面神經管上的診斷價值較高,可以有效對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病情狀況做出準確診斷,在臨床手術方案制定中起到的助力較大。
綜上所述,MSCT診斷方式在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臨床診斷中表現良好,能夠準確對患者鼓竇、聽骨鏈、乙狀竇骨壁、面神經管的病情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值得在臨床醫(yī)療中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