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指出,在當代初中生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發(fā)展初中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其思維能力,激發(fā)其想象創(chuàng)造潛能。本文介紹了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數據調查和教學方法,以期利用思維導圖將復雜的文字知識轉為可視化的有序信息,提升初中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fā)。
【關鍵詞】思維導圖;群文閱讀;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1-0038-02
【本文著錄格式】高建芳.思維導圖引導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探析初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J].課外語文,2020,19(21):38-39.
引言
思維導圖具有良好的關聯(lián)性和引導性,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在帶給學生全新教學體驗的基礎上,便于教師將多篇文本有機串聯(lián)到一起,使初中生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合理的關聯(lián)性思考,幫助其找到群文閱讀的操作方向,有利于閱讀效率的提升。
一、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數據調查
為明確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本文對某市A中學的18位初中語文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了解了教師的備課來源、教學方法及其對思維導圖和群文閱讀教學的認知程度等內容。首先對初中語文教師備課來源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借助網絡資源與參考教師用書是當前最主要的備課方式,分別占據了整體的33%和28%,而獨立鉆研教材和依托集體備課的教師數量較少,兩者均占據整體的11%。這一結果極易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此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地將多篇文章有序融合到一起,促進師生思維的縱向深入,幫助教師獲取更多的教學思路。其次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比例高達50%,而以師生對話為主、以小組討論為主和以合作探究為主的課堂比例分別為22%、17%和11%,嚴重阻礙了初中生的學習熱情,此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提升其課堂參與度,有助其思維網絡的有效構建,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最后對以問導讀、體驗悟讀、專題閱讀和合作閱讀這四種高效閱讀課堂效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44%的受訪教師認為專題閱讀的效果最為顯著,因此為提升當前初中生的閱讀效率,教師應當令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通過自行與文本對話并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更好地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提升其學習樂趣、增強自身的閱讀參與性。
二、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圖形工具,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學中主要應用思維導圖的表現(xiàn)形式為放射狀邏輯關系,這種邏輯關系便于教師在課堂上將文章內的邏輯關系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
(一)確定文章的關聯(lián)點
在正式開始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之前,教師應提前對群文閱讀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分析整合,發(fā)現(xiàn)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為思維導圖教學提供設計參數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思維導圖體系。具體來說,在找尋群文間的關聯(lián)點時,語文教師可以從群文閱讀教學的任務目標、文章的內容以及閱讀訓練的重點、難點、熱點等方面入手,通過對知識點進行整合的方式為初中生帶來清晰的閱讀啟迪,這有利于學生自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利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提升思維導圖的使用效果,語文教師應當在對學生群文閱讀基礎進行有效分析的基礎上,從初中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設計接近學生思維、行為習慣的思維導圖,加深其對群文閱讀內容的感知程度,豐富其文學知識素材的積累。比如在講授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課朱自清的《春》時,由于這是一篇主要描寫景色的抒情性文章,語文教師還可以與第一單元的另一篇文章,老舍的《濟南的冬天》聯(lián)系起來,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設計。通過向初中生詢問類似“這幾篇文章中,作者均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進行文章內容的描述,那么這幾篇文章所抒發(fā)的情感有哪些異同點”等問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其能夠對文章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分析、歸納和總結,從而使其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增長了群文閱讀能力。
為使初中生能夠獲得更為直觀的群文閱讀引導,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投影儀等教輔工具開展思維導圖教學,通過在大屏幕上放映與文章學習目標、文章主旨、主題情感、寫作線索、好詞佳句以及結構特點等內容相關的思維導圖的模式,幫助學生有效建立統(tǒng)籌性的閱讀思維。同時為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群文閱讀交流互動,教師需要深入初中生的閱讀學習中,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調度監(jiān)控,通過合理的思維導圖設計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機會,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重閱讀分析的方式,令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群文閱讀間的關聯(lián)點并能夠集中展示其自我閱讀認知,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二)選擇合適的切入點
為使語文教學可以提供給初中生更多的學習啟示,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具備足夠的優(yōu)化整合意識,通過選取合適的文章切入點,布置恰當的閱讀思考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任務的方式,為初中生帶來有效的群文閱讀引導。為滿足當前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對學生的思維模式有所了解,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參照學生的思想觀念對思維導圖進行整合優(yōu)化升級,從而使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被學生理解吸收。
由于大部分的初中生對群文閱讀擁有一定基礎性的了解,為幫助學生梳理出適合其學習的思維路線,教師需要對群文閱讀的內容進行對比性的設計,選擇恰當的閱讀切入點對思維導圖進行優(yōu)化升級,從而使學生建立科學的關聯(lián)意識,學會展開多項對比,分辨閱讀文章內容,最終建立完整的閱讀認知體系,提升其群文閱讀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的過程中,由于這篇文章是以家庭親情為主旨內容的敘事性散文,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結合莫懷戚的《散步》一文進行思考,增強群文閱讀的趨同性。
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為提升初中生的學習興趣,需不斷提升思維導圖的品質,從而為學生提供清晰的群文閱讀學習路線。由于群文閱讀的開始關鍵為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引導過程中,為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應選擇多種方式進行知識講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開放性思考問題、制定新奇的閱讀任務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入群文閱讀學習中,加強思維導圖的調度性。仍以《秋天的懷念》和《散步》為例,為提升學生對親情的思考,教師可以令學生參與群文閱讀演繹活動,即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對這兩篇文章進行仔細的閱讀,對文章內的角色進行深度分析討論,并從中選擇一篇進行課本劇改編,劇本的語言對話和行為動作要符合課文內人物的身份性格,最終以小組為單位對其進行演繹,真正表達出文章中的情感。為達到上述要求,在正式討論之前,教師應對文章的角色進行講解,給學生一定的改編提示,在使學生形成嶄新的閱讀認知的同時,增強其寫作理解能力。
(三)創(chuàng)設科學的引導點
現(xiàn)階段,大部分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缺乏固定的形式,很多初中生沒有掌握明晰的閱讀學習路線,因此語文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文章講解的過程中應當在教學方法上付出更多的精力。首先,由于群文閱讀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文章內容相符的閱讀情境的方式,開拓學生的閱讀眼界。其次,由于大部分初中生不能充分掌握群文閱讀的具體方法,教師可以通過預先制定閱讀任務的方式,為學生理清閱讀思路,從而提升其群文閱讀的質量。再次,為強化思維導圖的實踐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群文閱讀習慣。最后,為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教師可以為初中生定制符合其興趣愛好的閱讀任務,從而令其獲得豐富的閱讀認知。比如在講解鄭振鐸的《貓》時,為使學生充分理解文字中充斥的作者的愧疚,教師應當令學生對作者三次養(yǎng)貓的經歷進行梳理,從中找出能夠深刻表達作者情感的內容,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具體的文字內容進行分析,指出文字的敘述手法,并聯(lián)系上下文對這段話為什么這樣寫進行分析,從而體悟鄭振鐸在寫下這篇文章時的情感。為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在講解《貓》的過程中,引入《動物笑談》和《狼》形成群文閱讀教學,開展閱讀鑒賞活動,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整合,從而獲得全新的閱讀鑒賞成果。
(四)校準有效的訓練點
為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覆蓋面,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通過在閱讀訓練中對訓練內容、訓練形式等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了解方式,使學生在不斷地思考、整合、分析中,更為充分地理解群文閱讀的意義,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比如在《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中,安徒生通過荒誕的情節(jié)描寫向人們揭露諷刺了皇帝與大臣的虛偽愚蠢,由于這篇文章屬于童話故事,教師可以將《天上的街市》《女媧造人》列入群文閱讀,這幾篇文章向學生展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調動學生對童話故事這一類文章的學習熱情,并通過對童話故事進行仿寫、續(xù)寫等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啟迪,從而更好地推行群文閱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再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記錄了魯迅先生妙趣橫生的童年生活,現(xiàn)在講解過程中,若僅僅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不利于學生充分感悟那一年代少年兒童的學習生活狀況,為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不同作者的童年生活經歷”為主題,引導學生閱讀莫言的《賣白菜》、張潔的《撿麥穗》等文章,使學生在體悟不同作者童年回憶的同時,縱向挖掘文章內涵,實現(xiàn)群文閱讀的可視化表達。
三、結論
由于思維導圖具有較為直觀的教學特點,初中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調查的基礎上,圍繞文章中心點向外擴散,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設計的起點,并篩選出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指明方向,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周芝.基于思維導圖法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2]高漢武.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21).
[3]張彩紅.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
[4]王芳玲.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