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元
摘要:襲人在《紅樓夢》中是忠主的婢女,也是有口皆碑的大丫鬟,同時也是富有心計步步為營的“內定”姨娘,為掃除阻礙告密。每一面都是她性格的碎片,拼接起來才算完整。
關鍵詞:襲人;告密;內定姨娘
襲人是金陵十二衩又副釵之首,作者曹雪芹給襲人的判詞:“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堪羨優(yōu)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開篇黛玉、寶釵的判詞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對比判詞我們會發(fā)現,作者對寶釵是“嘆”,有嘆息、感慨之意,對黛玉的“憐”,有憐惜、保護之意,這是作者對金陵十二衩正釵兩位女主的態(tài)度,嘆息寶釵的“德”,憐惜黛玉的“才”。皆是曹老在褒獎兩位女主的美好品格。然而,對于副釵之首的襲人,作者卻一連用了“枉”、“空”二字。難道這是在以判詞之口來對襲人進行批評嗎?那襲人真正的品格是如何的,且容我慢慢分析。
一、與寶釵行為對比
薛寶釵嫁給賈寶玉,說到底并非寶釵貪圖富貴,而是賈母、王夫人、薛姨媽、賈元妃權衡利弊之后的結果,而薛寶釵對自己的終身沒有決定權,原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于作者曹雪芹而言,薛寶釵嫁給寶玉既誤了自己,又害了黛玉,并非是薛寶釵之過,所以是可嘆的。嘆息她一個好女子嫁給了心里有人的男人。但襲人與寶釵不同的是,襲人早早獻身寶玉、被賈家眾人內定為“姨娘”,不僅是襲人的主觀意愿,還是襲人打敗其他人自己“爭”來的。而襲人的“溫柔和順”、“似桂如蘭”是襲人為了達到目標所營造出來的假象還是她真正的為人,作者曹雪芹會一連用“枉”、“空”兩個字來形容襲人,是對可憐女子命運的同情,還是對襲人算盤落空的嘲諷。這都要看襲人在大觀園里是如何處事的。
二、處事中反映出的真正為人
襲人的性格和在小說中,有著幾次大起大落的描寫。第一次是十九回和二十一回,都是寫襲人對寶玉的規(guī)勸,彰顯她賢德的品行;第二次是三十四回寶玉挨打之后,襲人在王夫人前進言,“借刀殺人”趕走了競爭對手晴雯。前一次表明襲人所遵奉的行為規(guī)范是和薛寶釵相一致的,所以二十一回中間特地插入從寶釵眼中所見的襲人;后一次則是襲人的一次進言,她向王夫人發(fā)出寶玉有可能越出禮法之外的警告,以此表明她對主家的忠心,這樣她贏得了王夫人充分的信賴,并因此提拔她為“內定”的姨娘。
(一)備受爭議的告密
晴雯的被趕跟襲人沒有直接關系,但卻有間接關系。因為襲人的進言,讓王夫人意識到怡紅院的種種不穩(wěn)定因素,間接的被王善保家的抓住機會,參了晴雯一本,這才導致了晴雯的悲劇。襲人的一席話有理有據,看似對寶玉盡職盡責、看似對王夫人發(fā)自肺腑,但實際上也避開了最大的坑,這個坑就是襲人自己。王夫人因為襲人的進言,意識到賈寶玉可能跟誰“做怪”,襲人回答沒有。但實際上和寶玉“做怪”的恰恰是襲人自己,那個時候寶玉還不足十三歲。襲人一席話成功引起了王夫人的警覺,讓王夫人意識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可能遭了很多人的惦記,明面上襲人指的是寶釵、黛玉,但實際上王夫人會自動自覺把這個范圍擴大,擴大到和寶玉有密切聯(lián)系的、怡紅院的所有人。襲人此舉讓王夫人直接插手怡紅院的院中事務,更是讓自己借此長了威、掃了道。這個結果最得利的無疑是襲人了,說她無意也著實牽強。她確實這么做了,在向王夫人表忠心的同時,禍水東引到晴雯身上。這是她品行中的缺陷--“自私”,是對晴雯的報復。這足以證明平時在外的好名聲是真的,但人性自私為己也不是假的。最后的“枉”和“空”,我相信是曹老對她這件事情的嘲弄。
(二)多面鏡的襲人
襲人的性格是復雜的。一方面襲人對人和氣,處事穩(wěn)重,富有心機,在大觀園里眾人是人前人后的夸獎她。就連手下人也對其服氣,是出了名的賢人。心中亦有些癡處,她服侍誰,心里便唯有誰。她與寶玉有情,是《紅樓夢》中唯一與寶玉發(fā)生關系的丫鬟。她不時規(guī)勸寶玉要讀書上進。寶玉挨打后,她向王夫人進言好好管教寶玉,并建議為防不測而搬出園子來。賈寶玉此后被迫搬離怡紅院,再也不能和黛玉朝夕相處,也隔斷了寶釵一天兩三次探望的殷勤。這一手計謀既在王夫人面前賣了深明事理的形象,又有力隔絕了其他女子與寶玉的接觸。?可謂是費盡心思贏得了一箭雙雕。
她工于心計,如愿讓自己成了王夫人、王熙鳳、甚至是賈母都內定的“姨娘”,在寶玉還未內定正妻時,就以賈寶玉“姨娘”的身份和規(guī)格回家探親,可見對其的重視。另一方面襲人溫柔和順,似桂如蘭,伏侍寶玉細心周到,恪盡職任,“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她一心為寶玉前途憂慮,“每每規(guī)諫,寶玉不聽,心中著實憂郁”;她雖身為奴婢,卻能事事為賈府大局著想,寧可自己委屈些;人性何其復雜,襲人一方面嚴于律己、恪守職責,無微不至的照顧寶玉,另一方面與人為善、不爭寵、不賣乖,脾氣好的好似沒脾氣,在晴雯在種種場合不給自己臉面,讓她下不來臺,襲人一回擊晴雯就離開了賈府。她討好王夫人,雖有私心,但確實對寶玉和賈府一片赤誠。也因此得到自由,最后嫁人,結局也算“圓滿”。
然而,襲人想到了一切,卻沒有料想到富貴塔也有倒塌的一天,賈府沒落了,她的美好期盼落空了。最后嫁給了社會地位更低賤的伶人。這不算是最好的結局,但對襲人,這是“圓滿”的結尾。最后下嫁優(yōu)伶蔣玉菡,也是因為襲人有一個幫她、愛他的哥哥花自芳。這也離不開襲人對寶玉無悔的付出,平時的恪盡職守讓賈家眾人放了她一條生路,保全了自己。我們可以說襲人是精于算計,但也可以說是襲人愛寶玉愛到了骨子里,作者安排襲人心愿落空,但結局歸于平淡,是手下留情的嘲諷。
但可以確認的是,襲人對寶玉的滿腔愛意終究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寶玉說襲人是“出了名至善至賢之人”,薛姨媽說她是“說話見人和氣里頭帶著剛硬要強”。這些可從正面反面理解她的性格中的要害。她是自私的至善至賢的人。
襲人是被馴服的婢女,她有一顆要強向上爬的心,身份低微注定她向上走只有“做妾”,寶玉是她最好的選擇,所以她使盡手段。襲人也非全無正義感,在賈赦要強娶鴛鴦時,她也表示了憤慨和同情。寶玉對襲人看重和依賴,兩人之間的感情也是真摯的,不僅是因為他“惜花”,更是因為看到了襲人對他的殷切照顧。日復一日的赤誠相伴值得人依賴。若不是身份受限,如果她是名門小姐,不必用盡手段只為出頭,她的閨譽想必是在夫人圈里也是交口稱贊的。可惜沒有如果,襲人只是寶玉的“身邊人”,做得再好也只會被提拔姨娘。她不是圣人,做不到無私,但從她的一生來看,實在是令人可憐,可嘆。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2]朱麗.《紅樓夢》襲人形象的傳統(tǒng)解析與現代視角[J].語文建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