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江
摘要:淚水比笑聲更能打動人,悲劇較之喜劇更能震撼人心,我一直認為不管是戲曲還是影視劇、話劇、小品等等各種題材的文藝作品,能感動你讓你落淚的作品,一定是一部用心、用意、用情凝聚出來的匠心之作。這也是各類舞臺上悲劇作品少之又少的根本原因。
關(guān)鍵詞:玉蟬;芳心碎;癡女情;創(chuàng)作體會
我們創(chuàng)作改編的《玉蟬夢》就是這樣的一出悲劇。其實就劇本來說《玉蟬夢》有很多個版本,并有多個劇種、多個藝術(shù)院團演出。每一個版本、每一個院團的每一場成功演出對這個戲的深入人心、對曹芳兒人物形象的升華、對戲曲藝術(shù)的傳承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當然,我所熟悉的并使我印象較深的當屬鄭州市曲劇團著名曲劇表演藝術(shù)家董秀娟老師主演的這個曲劇版本。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對戲曲藝術(shù)欣賞能力的提高,基于個人對戲曲藝術(shù)編劇創(chuàng)作的愛好及個人的膚淺認識,我和創(chuàng)作搭檔蘇景濤共同對傳統(tǒng)的《玉嬋夢》進行了創(chuàng)作整理改編?,F(xiàn)在看來的確有較為理想的成功之處,同時也存在有不少瑕疵和亟待提升的方面。創(chuàng)作的路程很遠,為了以后的不斷提高,謹在此淺談我對此次劇本整理改編創(chuàng)作的體會,也借此機會做一自我總結(jié)。
一、關(guān)于《玉嬋夢》的故事梗概
故事講述的是:妙齡少女曹芳兒,其父曹觀瀾為感謝沈東川救命之恩,以雙玉蟬為聘,將女兒許給沈東川之子沈夢霞為妻。半年后沈東川夫婦病故,遺囑將襁褓中的兒子沈夢霞送曹家撫養(yǎng),曹觀瀾發(fā)現(xiàn)大錯鑄成(曹父知夢霞屬牛、芳兒屬雞,原以為沈夢霞比曹芳兒大八歲,不想生肖誤會,沈夢霞反而比自家女兒還小了十六歲),但迫于族規(guī)與道義,只能讓女兒與夢霞以姐弟相稱,將夫君撫養(yǎng)成人后再拜堂成親。芳兒歷盡艱辛,含辛茹苦,將夢霞養(yǎng)大,自己卻積勞成疾、鬢生華發(fā)。后避亂世住在世伯呂翰林府中。半年后,夢霞考中狀元。久病初愈的芳兒原以為能與夢霞擇吉完婚,她興沖沖地對鏡梳妝,卻發(fā)現(xiàn)自己紅顏已逝,憔悴不堪,然而對其婚姻仍懷揣著最后的希望。而夢霞不知前因,已與呂家千金訂婚,并將芳兒終身不嫁、養(yǎng)育幼弟之事上奏朝廷,請旨旌表。朝廷賜以“義比女委”金匾,芳兒見匾悲忿不己,病勢加重。她取出玉蟬,當眾訴說原委,最后為了成全夢霞的幸福甘愿退出,玉蟬夢碎,香消玉殞。
二、關(guān)于《玉嬋夢》的劇中人物
曹芳兒,劇中一號人物,若以行當來論,當屬閨門旦(后半場是)青衣。是一個富有蠟燭精神的古代傳統(tǒng)女性。
沈夢霞,娃娃生、小生,是一個知恩圖報知恩感恩的傳統(tǒng)男性。劇中的主體結(jié)構(gòu)、主要場次大多以他們兩人為主線來表現(xiàn)。
曹觀瀾,老生,曹芳兒的父親,觀念傳統(tǒng)守舊的一位老人。是劇情矛盾的“導火索”。
呂碧云,閨門旦。是曹芳兒和沈夢霞遇難后遇到的好人之一,也是因不知真情而誠心誠意愛上沈夢霞而又無辜尷尬可能與沈夢霞結(jié)為連理的一個“人物”。
曹三叔,界于小生和老生之間的“小生”,論行當來說,劇情中有一定的不可界定性,是一個不甘命運束縛而又擺脫不了命運枷鎖的傳統(tǒng)男性。
曹三嬸,青衣行當。她是一個和芳兒一樣命苦心善的女人,在故事中曹三嬸可以說是芳兒的前車之鑒,同樣她也是另一個曹芳兒。
還有老族長(老生)、呂翰林(老生)、呂夫人(老旦)等都是劇中不可缺少的舞臺藝術(shù)人物。
三、關(guān)于《玉嬋夢》的結(jié)構(gòu)層次
首先,第一場,驚蟬,大幕拉開,嬌俏艷麗的曹芳兒正在為自己刺繡嫁衣,她沉醉于對新婚的向往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在伴唱:“人生浮沉一場夢——恩情愛情恩愛情”后曹芳兒接唱“——但愿玉蟬雙配對,月里嫦娥也偷眼瞧”。曹三嬸看到芳兒閨中待嫁的嬌羞之態(tài),和芳兒打趣逗樂,一片溫馨祥和的氛圍中,曹觀瀾失魂落魄懷抱嬰兒進家,說嬰兒就是將與芳兒完婚的丈夫,有玉蟬為憑。曹芳兒如雷擊頂,“一場美夢化成灰”。繼而在曹觀瀾“實實的出于無奈”的“跪”求之下,曹芳兒攙起爹爹從此開始了“憂憂郁郁八年整”的人生。
第二場,訴蟬,曹芳兒與沈夢霞姐弟相稱:撫養(yǎng)沈夢霞并養(yǎng)其“南學讀書苦用功”的人生經(jīng)歷。曹芳兒通過對八年來的回憶表達內(nèi)心的無奈、心酸、苦楚、嘆息,同時也對人生寄予希望。
第三場逼蟬,曹家祠堂上,曹族長“一族之長百事管,芳兒夢霞結(jié)紅鸞,拜完天地遂心愿,互敬互愛到百年……我也心安”的大家規(guī)族規(guī)威逼芳兒與夢霞完婚而引起的矛盾糾葛。曹芳兒在“祖廟族規(guī)大如天,活著更比死了難”的重重壓力下,又“走了三嬸兒的路,風風雨雨又十年”。
第四場戀嬋,劇情進人到“十年后”荒郊野外、天寒地凍、漫天飛雪。曹芳兒與沈夢霞“顛沛流離”的路上?!暗缆房部离y行路”殘酷現(xiàn)狀和曹芳兒“病重體弱舉步難”的沉重壓力在考驗著患難與共的“姐弟倆”。山清水浸已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敖愕軅z”被沈夢霞的父親沈東川當年的故交呂翰林夫婦相救,并收留府中供沈夢霞讀書。
第五場贈嬋。半年后,盛夏,沈夢霞書房,趕考的前一晚上,沈夢霞與呂桂蕓在窗外柳枝拂動、蟬兒鳴唱的美好時刻,互生愛慕吐露真情、指蟬為證約定終身:玉蟬成對便是親,世兄世妹結(jié)聯(lián)姻。
第六場夢嬋,這一場當是該劇的重要劇情轉(zhuǎn)折,也是該劇的核心場次。芳兒手拿玉蟬望長空,望穿秋水盼弟歸。幸喜,丫環(huán)稟報:沈相公得中狀元了!曹芳兒喜出望外,喜極而泣。她以為“一對玉蟬成雙影,喜上加喜喜相逢”。她便急忙試穿嫁衣、梳妝打扮,迎接夢霞弟弟、丈夫榮歸。
第七場省夢呂府,喜堂上張燈結(jié)彩,鼓樂喧天,衙役捧鳳冠霞帔及匾額上,后跟紅袍官帶的沈夢霞。沈夢霞大禮參拜呂翰林呂夫人為岳父岳母,并聲稱萬歲欽賜鳳冠霞帔,加封桂云世妹誥命夫人!他還說要將此喜稟報姐姐曹芳兒,也好給姐姐一個驚喜!懷揣熱夢的曹芳兒自以為弟弟得中榮歸、“伯父”(呂翰林)也看透了芳兒的心事,就該與夢霞完婚了。誰知,呂翰林卻要讓沈夢霞與女兒呂碧云“快快過來雙雙拜兄你家姐姐”并聲稱:自今日起我二老也要改口叫你親——家——姑了。這一聲“親家姑”如雷擊頂,曹芳兒如同跌進萬丈深淵。然而,萬歲特賜“義比女委”的一塊金匾,使曹芳兒以為“這只玉蟬本是你們沈家之物.今日物歸原主”并囑托:“望弟弟妥為保存”!此時呂桂蕓也取出玉蟬對視,大夢方醒的沈夢霞才以為:姐姐莫非你就是我的……?曹芳兒百感交集,道出了自己的一片苦衷:姐姐功養(yǎng)你十八載,就是能讓你蟾宮折桂、成就功名展翅新征途……做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她將無遺無憾含笑九泉的女性情操。
四、關(guān)于《玉嬋夢》的舞臺語言
1.以大量的合唱烘托劇情氣氛。為了更好地突出主題、表現(xiàn)人物,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以大量的合唱烘托劇情氣氛。如第一場驚嬋,一開始就以伴唱:“人生浮沉一場夢
恩情愛情恩愛情”來暗示并交代劇情,同時展示曹芳兒對“穿紅裝入洞房共度良宵,佳偶天成度鵲橋”的美好向往。又在曹觀瀾“竹竿挑水后稍長,幸福定在后半生”實實的出于無奈的傳統(tǒng)觀念的支配下,曹芳兒答應(yīng)與沈夢霞姐弟相稱以身相許時啟合唱“夫妻反作姐弟稱,撫孤育嬰履薄冰,淚難干、怨難平、憂憂郁郁八年整”結(jié)束第一場并引出“八年后”第二場“訴蟬”。
又如在第三場“逼蟬”中,在曹家祠堂族人現(xiàn)場布置“喜堂”上,曹芳兒在“祖廟族規(guī)大如天,活著更比死了難”的重重壓力下“唯有自刎喪黃泉”欲上吊而死時,夢霞新衣端酒碗上:姐姐,姐——姐——”!此時用女聲伴唱:“一聲姐姐好心酸,相對無言淚漣漣,芳兒她走了三嬸兒的路,風風雨雨又十年”來揭示曹芳兒的矛盾心情并在伴唱聲中燈光轉(zhuǎn)換場景引出“十年后”的第四場“戀蟬”。這樣劇情的發(fā)展、人物情感、時間的交代都有了較清晰的推進。
這就自然而然的說到了第四場“戀嬋”。在十年后荒郊野外、天寒地凍、漫天飛雪的惡劣天氣狀況下,曹芳兒與沈夢霞在滿天飛雪中顛沛流離艱難行走,道路的坎坷、曹芳兒的“病重體弱”舉步難給“姐弟”兩人增大了巨大的壓力,更使曹芳兒不愿因自己的“病重體弱”而連累沈夢霞,她對自己的人生也失去了信心。她說道:夢霞!你看姐姐這病.恐怕姐姐以后不能再照顧你了,你還是一人逃生去吧!沈夢霞:姐姐——你不能撇下我,弟弟我不能沒有你呀,咱姐弟生生世世不分離,兄弟我要報答姐姐養(yǎng)育情時,用沈夢霞的唱也用做伴唱曹芳兒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就分別兩次用女聲伴唱:“情切切患難與共,意綿綿盡在不言中”和“姐弟情、恩愛情,患難與共,情切切意綿綿,盡在不言中”來表達烘托劇中人物感情。
再如第五場“贈蟬”中,在沈夢霞即將趕考的前一晚上,沈夢霞與曹芳兒的對話中多處用女聲伴唱“窮途落魄復又生”和男女聲伴伴:“芳兒啊……夢霞呀……可曾想喜堂對拜系紅繩”等來烘托氣氛。
當然,第六場夢蟬中的女聲齊唱:“大雁南飛紫燕回,秋去冬逝歲月催”和女聲獨唱:“玉蟬盡灑辛酸淚,望穿秋水盼弟歸”更是對曹芳兒“我為你終日病困在房中,我為你三餐無味憂忡忡”的生動詮釋。一直到曹芳兒得知沈夢霞得中狀元后又喜又憂(喜的是“弟弟”得中狀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憂的是歲月一去、自己已衰老,不配與“弟弟”做夫妻)時的伴唱“姐姐莫要太傷痛,弟決不拋棄姐姐獨自行,十八年含辛茹苦恩養(yǎng)我,患難中弟更珍惜姐弟情”既是對曹芳兒思想矛盾的刻畫,也是曹芳兒自我安慰的思想情感的表達。就在該劇即將結(jié)束時仍然用伴唱“無牽無掛去尋夢,玉蟬成雙大禮承,隨緣如愿了心愿,恩情愛情恩愛情”揭示主題豐富《玉嬋夢》的色彩、結(jié)束全劇,給觀眾以充分的想像和回味。
2.以充足的唱詞表現(xiàn)刻畫人物。在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在舞臺語言方面除了正常的運用唱詞和念白外,還注重在核心部分、重要情節(jié)處以必要充分的唱詞來刻畫人物、表達情感。如在第二場訴嬋中,曹芳兒對往日的辛酸和對生活的期盼用“自那年夫君夢霞抱進門,俺二人姐弟相稱已八春……咱都是苦命的人”“襁褓時,米汁兒當奶把你喂”,“兩歲時”,“三歲里”一直表達到“七歲時”“八年來”等等足夠的唱詞表達心酸和希望。
又如在第六場曹芳兒得知“沈夢霞得中狀元”后,既對美好生活向往而又不忍心因自己影響“弟弟”沈夢霞與呂碧云的美好幸福時的思想矛盾和感情糾葛時,用“怎忍看賢弟他離我去,怎忍心空幃守孤燈”等四個“怎忍心”和“為什么今生今世多不幸,為什么道路坎坷又不平”等六個“為什么”來豐富和加強人物內(nèi)在情感。特別是在第七場省夢中,當沈夢霞張燈結(jié)彩的喜堂之上得知“玉蟬成對便是親”!姐姐就是他的“親”時,要與“姐姐”拜堂。曹芳兒用“我也想疲憊的身倦靠棵樹,我也想玉蟬成雙燃紅燭”等二十六句唱來表達情感。而此時沈夢霞用“姐為我一生苦受盡”和“實難忘為弟漿洗又縫補,實難忘又是姐又是娘苦心操勞把弟養(yǎng)撫,實難忘風雪中纖綿雙手將弟護,實難忘溫暖的胸懷將弟暖,貼心的話語啊感肺腑”以及“愿與姐攜手同走人生路,比翼雙飛到白頭”來表達對往昔的懷念、對姐姐的感恩、對愛情的珍惜和赤城。
最后曹芳兒用“今日里凌云壯志有出息,頂天立地一男兒,姐養(yǎng)你為還令尊一樁愿,為報恩姐姐養(yǎng)你十八年”和“永不后悔的十八年”及“無遺無憾含笑九泉”的大段賦予豐富內(nèi)在情感的唱結(jié)束全劇。一個完美的舞臺藝術(shù)形象和一臺較為理想的傳統(tǒng)戲劇樹立在了藝術(shù)舞臺上。
摘要:淚水比笑聲更能打動人,悲劇較之喜劇更能震撼人心,我一直認為不管是戲曲還是影視劇、話劇、小品等等各種題材的文藝作品,能感動你讓你落淚的作品,一定是一部用心、用意、用情凝聚出來的匠心之作。這也是各類舞臺上悲劇作品少之又少的根本原因。
關(guān)鍵詞:玉蟬;芳心碎;癡女情;創(chuàng)作體會
我們創(chuàng)作改編的《玉蟬夢》就是這樣的一出悲劇。其實就劇本來說《玉蟬夢》有很多個版本,并有多個劇種、多個藝術(shù)院團演出。每一個版本、每一個院團的每一場成功演出對這個戲的深入人心、對曹芳兒人物形象的升華、對戲曲藝術(shù)的傳承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當然,我所熟悉的并使我印象較深的當屬鄭州市曲劇團著名曲劇表演藝術(shù)家董秀娟老師主演的這個曲劇版本。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對戲曲藝術(shù)欣賞能力的提高,基于個人對戲曲藝術(shù)編劇創(chuàng)作的愛好及個人的膚淺認識,我和創(chuàng)作搭檔蘇景濤共同對傳統(tǒng)的《玉嬋夢》進行了創(chuàng)作整理改編?,F(xiàn)在看來的確有較為理想的成功之處,同時也存在有不少瑕疵和亟待提升的方面。創(chuàng)作的路程很遠,為了以后的不斷提高,謹在此淺談我對此次劇本整理改編創(chuàng)作的體會,也借此機會做一自我總結(jié)。
一、關(guān)于《玉嬋夢》的故事梗概
故事講述的是:妙齡少女曹芳兒,其父曹觀瀾為感謝沈東川救命之恩,以雙玉蟬為聘,將女兒許給沈東川之子沈夢霞為妻。半年后沈東川夫婦病故,遺囑將襁褓中的兒子沈夢霞送曹家撫養(yǎng),曹觀瀾發(fā)現(xiàn)大錯鑄成(曹父知夢霞屬牛、芳兒屬雞,原以為沈夢霞比曹芳兒大八歲,不想生肖誤會,沈夢霞反而比自家女兒還小了十六歲),但迫于族規(guī)與道義,只能讓女兒與夢霞以姐弟相稱,將夫君撫養(yǎng)成人后再拜堂成親。芳兒歷盡艱辛,含辛茹苦,將夢霞養(yǎng)大,自己卻積勞成疾、鬢生華發(fā)。后避亂世住在世伯呂翰林府中。半年后,夢霞考中狀元。久病初愈的芳兒原以為能與夢霞擇吉完婚,她興沖沖地對鏡梳妝,卻發(fā)現(xiàn)自己紅顏已逝,憔悴不堪,然而對其婚姻仍懷揣著最后的希望。而夢霞不知前因,已與呂家千金訂婚,并將芳兒終身不嫁、養(yǎng)育幼弟之事上奏朝廷,請旨旌表。朝廷賜以“義比女委”金匾,芳兒見匾悲忿不己,病勢加重。她取出玉蟬,當眾訴說原委,最后為了成全夢霞的幸福甘愿退出,玉蟬夢碎,香消玉殞。
二、關(guān)于《玉嬋夢》的劇中人物
曹芳兒,劇中一號人物,若以行當來論,當屬閨門旦(后半場是)青衣。是一個富有蠟燭精神的古代傳統(tǒng)女性。
沈夢霞,娃娃生、小生,是一個知恩圖報知恩感恩的傳統(tǒng)男性。劇中的主體結(jié)構(gòu)、主要場次大多以他們兩人為主線來表現(xiàn)。
曹觀瀾,老生,曹芳兒的父親,觀念傳統(tǒng)守舊的一位老人。是劇情矛盾的“導火索”。
呂碧云,閨門旦。是曹芳兒和沈夢霞遇難后遇到的好人之一,也是因不知真情而誠心誠意愛上沈夢霞而又無辜尷尬可能與沈夢霞結(jié)為連理的一個“人物”。
曹三叔,界于小生和老生之間的“小生”,論行當來說,劇情中有一定的不可界定性,是一個不甘命運束縛而又擺脫不了命運枷鎖的傳統(tǒng)男性。
曹三嬸,青衣行當。她是一個和芳兒一樣命苦心善的女人,在故事中曹三嬸可以說是芳兒的前車之鑒,同樣她也是另一個曹芳兒。
還有老族長(老生)、呂翰林(老生)、呂夫人(老旦)等都是劇中不可缺少的舞臺藝術(shù)人物。
三、關(guān)于《玉嬋夢》的結(jié)構(gòu)層次
首先,第一場,驚蟬,大幕拉開,嬌俏艷麗的曹芳兒正在為自己刺繡嫁衣,她沉醉于對新婚的向往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在伴唱:“人生浮沉一場夢——恩情愛情恩愛情”后曹芳兒接唱“——但愿玉蟬雙配對,月里嫦娥也偷眼瞧”。曹三嬸看到芳兒閨中待嫁的嬌羞之態(tài),和芳兒打趣逗樂,一片溫馨祥和的氛圍中,曹觀瀾失魂落魄懷抱嬰兒進家,說嬰兒就是將與芳兒完婚的丈夫,有玉蟬為憑。曹芳兒如雷擊頂,“一場美夢化成灰”。繼而在曹觀瀾“實實的出于無奈”的“跪”求之下,曹芳兒攙起爹爹從此開始了“憂憂郁郁八年整”的人生。
第二場,訴蟬,曹芳兒與沈夢霞姐弟相稱:撫養(yǎng)沈夢霞并養(yǎng)其“南學讀書苦用功”的人生經(jīng)歷。曹芳兒通過對八年來的回憶表達內(nèi)心的無奈、心酸、苦楚、嘆息,同時也對人生寄予希望。
第三場逼蟬,曹家祠堂上,曹族長“一族之長百事管,芳兒夢霞結(jié)紅鸞,拜完天地遂心愿,互敬互愛到百年……我也心安”的大家規(guī)族規(guī)威逼芳兒與夢霞完婚而引起的矛盾糾葛。曹芳兒在“祖廟族規(guī)大如天,活著更比死了難”的重重壓力下,又“走了三嬸兒的路,風風雨雨又十年”。
第四場戀嬋,劇情進人到“十年后”荒郊野外、天寒地凍、漫天飛雪。曹芳兒與沈夢霞“顛沛流離”的路上?!暗缆房部离y行路”殘酷現(xiàn)狀和曹芳兒“病重體弱舉步難”的沉重壓力在考驗著患難與共的“姐弟倆”。山清水浸已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敖愕軅z”被沈夢霞的父親沈東川當年的故交呂翰林夫婦相救,并收留府中供沈夢霞讀書。
第五場贈嬋。半年后,盛夏,沈夢霞書房,趕考的前一晚上,沈夢霞與呂桂蕓在窗外柳枝拂動、蟬兒鳴唱的美好時刻,互生愛慕吐露真情、指蟬為證約定終身:玉蟬成對便是親,世兄世妹結(jié)聯(lián)姻。
第六場夢嬋,這一場當是該劇的重要劇情轉(zhuǎn)折,也是該劇的核心場次。芳兒手拿玉蟬望長空,望穿秋水盼弟歸。幸喜,丫環(huán)稟報:沈相公得中狀元了!曹芳兒喜出望外,喜極而泣。她以為“一對玉蟬成雙影,喜上加喜喜相逢”。她便急忙試穿嫁衣、梳妝打扮,迎接夢霞弟弟、丈夫榮歸。
第七場省夢呂府,喜堂上張燈結(jié)彩,鼓樂喧天,衙役捧鳳冠霞帔及匾額上,后跟紅袍官帶的沈夢霞。沈夢霞大禮參拜呂翰林呂夫人為岳父岳母,并聲稱萬歲欽賜鳳冠霞帔,加封桂云世妹誥命夫人!他還說要將此喜稟報姐姐曹芳兒,也好給姐姐一個驚喜!懷揣熱夢的曹芳兒自以為弟弟得中榮歸、“伯父”(呂翰林)也看透了芳兒的心事,就該與夢霞完婚了。誰知,呂翰林卻要讓沈夢霞與女兒呂碧云“快快過來雙雙拜兄你家姐姐”并聲稱:自今日起我二老也要改口叫你親——家——姑了。這一聲“親家姑”如雷擊頂,曹芳兒如同跌進萬丈深淵。然而,萬歲特賜“義比女委”的一塊金匾,使曹芳兒以為“這只玉蟬本是你們沈家之物.今日物歸原主”并囑托:“望弟弟妥為保存”!此時呂桂蕓也取出玉蟬對視,大夢方醒的沈夢霞才以為:姐姐莫非你就是我的……?曹芳兒百感交集,道出了自己的一片苦衷:姐姐功養(yǎng)你十八載,就是能讓你蟾宮折桂、成就功名展翅新征途……做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她將無遺無憾含笑九泉的女性情操。
四、關(guān)于《玉嬋夢》的舞臺語言
1.以大量的合唱烘托劇情氣氛。為了更好地突出主題、表現(xiàn)人物,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以大量的合唱烘托劇情氣氛。如第一場驚嬋,一開始就以伴唱:“人生浮沉一場夢
恩情愛情恩愛情”來暗示并交代劇情,同時展示曹芳兒對“穿紅裝入洞房共度良宵,佳偶天成度鵲橋”的美好向往。又在曹觀瀾“竹竿挑水后稍長,幸福定在后半生”實實的出于無奈的傳統(tǒng)觀念的支配下,曹芳兒答應(yīng)與沈夢霞姐弟相稱以身相許時啟合唱“夫妻反作姐弟稱,撫孤育嬰履薄冰,淚難干、怨難平、憂憂郁郁八年整”結(jié)束第一場并引出“八年后”第二場“訴蟬”。
又如在第三場“逼蟬”中,在曹家祠堂族人現(xiàn)場布置“喜堂”上,曹芳兒在“祖廟族規(guī)大如天,活著更比死了難”的重重壓力下“唯有自刎喪黃泉”欲上吊而死時,夢霞新衣端酒碗上:姐姐,姐——姐——”!此時用女聲伴唱:“一聲姐姐好心酸,相對無言淚漣漣,芳兒她走了三嬸兒的路,風風雨雨又十年”來揭示曹芳兒的矛盾心情并在伴唱聲中燈光轉(zhuǎn)換場景引出“十年后”的第四場“戀蟬”。這樣劇情的發(fā)展、人物情感、時間的交代都有了較清晰的推進。
這就自然而然的說到了第四場“戀嬋”。在十年后荒郊野外、天寒地凍、漫天飛雪的惡劣天氣狀況下,曹芳兒與沈夢霞在滿天飛雪中顛沛流離艱難行走,道路的坎坷、曹芳兒的“病重體弱”舉步難給“姐弟”兩人增大了巨大的壓力,更使曹芳兒不愿因自己的“病重體弱”而連累沈夢霞,她對自己的人生也失去了信心。她說道:夢霞!你看姐姐這病.恐怕姐姐以后不能再照顧你了,你還是一人逃生去吧!沈夢霞:姐姐——你不能撇下我,弟弟我不能沒有你呀,咱姐弟生生世世不分離,兄弟我要報答姐姐養(yǎng)育情時,用沈夢霞的唱也用做伴唱曹芳兒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就分別兩次用女聲伴唱:“情切切患難與共,意綿綿盡在不言中”和“姐弟情、恩愛情,患難與共,情切切意綿綿,盡在不言中”來表達烘托劇中人物感情。
再如第五場“贈蟬”中,在沈夢霞即將趕考的前一晚上,沈夢霞與曹芳兒的對話中多處用女聲伴唱“窮途落魄復又生”和男女聲伴伴:“芳兒啊……夢霞呀……可曾想喜堂對拜系紅繩”等來烘托氣氛。
當然,第六場夢蟬中的女聲齊唱:“大雁南飛紫燕回,秋去冬逝歲月催”和女聲獨唱:“玉蟬盡灑辛酸淚,望穿秋水盼弟歸”更是對曹芳兒“我為你終日病困在房中,我為你三餐無味憂忡忡”的生動詮釋。一直到曹芳兒得知沈夢霞得中狀元后又喜又憂(喜的是“弟弟”得中狀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憂的是歲月一去、自己已衰老,不配與“弟弟”做夫妻)時的伴唱“姐姐莫要太傷痛,弟決不拋棄姐姐獨自行,十八年含辛茹苦恩養(yǎng)我,患難中弟更珍惜姐弟情”既是對曹芳兒思想矛盾的刻畫,也是曹芳兒自我安慰的思想情感的表達。就在該劇即將結(jié)束時仍然用伴唱“無牽無掛去尋夢,玉蟬成雙大禮承,隨緣如愿了心愿,恩情愛情恩愛情”揭示主題豐富《玉嬋夢》的色彩、結(jié)束全劇,給觀眾以充分的想像和回味。
2.以充足的唱詞表現(xiàn)刻畫人物。在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在舞臺語言方面除了正常的運用唱詞和念白外,還注重在核心部分、重要情節(jié)處以必要充分的唱詞來刻畫人物、表達情感。如在第二場訴嬋中,曹芳兒對往日的辛酸和對生活的期盼用“自那年夫君夢霞抱進門,俺二人姐弟相稱已八春……咱都是苦命的人”“襁褓時,米汁兒當奶把你喂”,“兩歲時”,“三歲里”一直表達到“七歲時”“八年來”等等足夠的唱詞表達心酸和希望。
又如在第六場曹芳兒得知“沈夢霞得中狀元”后,既對美好生活向往而又不忍心因自己影響“弟弟”沈夢霞與呂碧云的美好幸福時的思想矛盾和感情糾葛時,用“怎忍看賢弟他離我去,怎忍心空幃守孤燈”等四個“怎忍心”和“為什么今生今世多不幸,為什么道路坎坷又不平”等六個“為什么”來豐富和加強人物內(nèi)在情感。特別是在第七場省夢中,當沈夢霞張燈結(jié)彩的喜堂之上得知“玉蟬成對便是親”!姐姐就是他的“親”時,要與“姐姐”拜堂。曹芳兒用“我也想疲憊的身倦靠棵樹,我也想玉蟬成雙燃紅燭”等二十六句唱來表達情感。而此時沈夢霞用“姐為我一生苦受盡”和“實難忘為弟漿洗又縫補,實難忘又是姐又是娘苦心操勞把弟養(yǎng)撫,實難忘風雪中纖綿雙手將弟護,實難忘溫暖的胸懷將弟暖,貼心的話語啊感肺腑”以及“愿與姐攜手同走人生路,比翼雙飛到白頭”來表達對往昔的懷念、對姐姐的感恩、對愛情的珍惜和赤城。
最后曹芳兒用“今日里凌云壯志有出息,頂天立地一男兒,姐養(yǎng)你為還令尊一樁愿,為報恩姐姐養(yǎng)你十八年”和“永不后悔的十八年”及“無遺無憾含笑九泉”的大段賦予豐富內(nèi)在情感的唱結(jié)束全劇。一個完美的舞臺藝術(shù)形象和一臺較為理想的傳統(tǒng)戲劇樹立在了藝術(shù)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