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研讀資料,她意識到江姐與劉胡蘭、趙一曼等革命人物的不同?!安还苁敲鎸μ貏盏寞偪褡凡?,還是嚴刑拷打,江姐都展現(xiàn)出了中國知識女性的理性和優(yōu)雅,以及一個地下工作者的淡定從容?!边@些思考都在影片中得到了精準表達。
6月28日凌晨,著名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于藍在北京離世,享年99歲。她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因在經(jīng)典影片《烈火中永生》里扮演江姐一角而被觀眾熟知,還曾主演過《白衣戰(zhàn)士》《翠崗紅旗》《革命家庭》等電影,塑造了許多光彩奪目的英雄人物形象。
老紅軍和群眾告訴她真實的生活
于藍,原名于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于遼寧省岫巖縣。1938年10月,年僅17歲的于藍穿越封鎖線從北平來到延安,先后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女子大學學習。1939年,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40年,她調(diào)到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院實驗劇團,成為正式演員。于藍的老師熊塞聲曾對她說:“表演可不是玩,這是一個戰(zhàn)場,你就是要死在舞臺上?!庇谒{一直牢記于心。從此,她將銀幕作為戰(zhàn)場。
于藍曾排過一部歌劇叫《周子山》,是根據(jù)土地革命時期一個真人真事創(chuàng)作出來的。劇本寫得不錯,但排了很多遍就是排不出來。于是,導演水華把一位叫申紅友的老紅軍請來了。后來在排戲的時候,于藍領(lǐng)會到申紅友的智慧。
比如,飾演共產(chǎn)黨員馬洪志妻子的于藍,一聽見敲門的聲音就出來開門。申紅友立刻叫停:“你咋出來開門?你知道敲門的是敵人還是自家人?有暗號嗎?”于藍就懂了,聽到敲門聲不著急開門,再仔細聽聽,是自家人,然后再開門,這就真實了。
排戲要請懂的人過來指導,同時也要真正到基層去。有一次,于藍參加老鄉(xiāng)們?yōu)橐晃涣沂块_的追悼大會。突然,會場安靜了下來,她發(fā)現(xiàn)一個老人牽著一頭小毛驢緩緩走來,毛驢上坐著一個女人。有人告訴于藍,那是烈士的妻子。
他們認為這個婦女會哭天抹淚,可人家根本沒有,就是坐在那里,非常沉靜。這時候于藍懂了,她經(jīng)歷過地下斗爭的磨煉,所以她克制住了。但是,從她凝重的表情,于藍能看出她是非常悲痛的。于藍從她身上學到了這點,后來成功地運用在《周子山》的表演上。
曾在渣滓洞監(jiān)獄體驗生活
“江姐”這個人物形象,在一代中國人心目中,幾乎就等同于于藍的那張臉。事實上,也是于藍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這一題材,并牽頭把它搬上了銀幕。
1961年,于藍生病住院。她在病床上看到了小說《紅巖》的連載,她被里面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動。而電影的片名《烈火中永生》也是于藍想到的,靈感來自葉挺詩歌《囚歌》中的一句詩:“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边@個片名最后由周恩來拍板決定,郭沫若題字。
于藍和江姐同一年入黨,她們都有過家庭貧困的經(jīng)歷,也都有過被捕并與敵人周旋的經(jīng)歷。于藍表示,在看到《紅巖》后深受觸動,她想把她們共同的經(jīng)歷告訴觀眾?!拔覀兌际峭粫r期參加抗日戰(zhàn)爭。她是地下黨,我在根據(jù)地。我們有八路軍保衛(wèi)著,她們是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工作,所以她們比我們更艱苦。我想我的人生道路跟江姐的人生道路是一致的?!?/p>
為了演好江姐,在開拍前的兩三年里,于藍多次去北戴河、重慶、成都、貴州進行調(diào)查,采訪了《紅巖》的作者和江姐生前的戰(zhàn)友,留下了30多萬字的筆記。
于藍對“江姐”這個角色的研究,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當時,她通過研讀資料,意識到江姐與劉胡蘭、趙一曼等革命人物的不同,深入思考了江姐這個人物的獨特性。“她成熟、冷靜、做事有條不紊。不管是面對特務的瘋狂追捕,還是嚴刑拷打,江姐都展現(xiàn)出了中國知識女性的理性和優(yōu)雅以及一個地下工作者的淡定從容?!庇谒{生前接受采訪時說。而她對于角色的這些思考,都在影片中得到了精準表達。
為了更好地塑造“江姐”這個角色,于藍曾在渣滓洞監(jiān)獄內(nèi)呆了一個多星期。在這期間,她完全按照當年革命烈士的時間表生活,除了早上有短暫放風,其余時間都呆在陰冷、潮濕的監(jiān)獄里,吃的也是稀飯咸菜。
如今,許多人回想起江姐,印象深刻的總是她繡紅旗和平靜赴死的樣子。晚年回憶起自己創(chuàng)作這一角色的心得時,于藍說:“我就是為她這種忘我的、全心全意為理想獻身的崇高氣節(jié)所震撼,所以愿意扮演這個角色。這是我們民族真正的精英,我們民族的先驅(qū)、民族的英雄,人民都知道。”
盡管塑造了幾代人心中不朽的經(jīng)典形象,于藍對江姐這個角色也有念念不忘的遺憾——在演江姐得知丈夫犧牲的那場戲時,她本應該痛哭出來,但是由于當時一些“左”的思潮,說“不能帶著眼淚去革命”,于藍沒能把江姐溫情的一面展現(xiàn)給觀眾。
《烈火中永生》一經(jīng)上映,即大獲成功。江姐的精神,也影響了于藍的一生。她曾不止一次說過,江姐不僅讓她的演藝生涯走向輝煌,也讓她的性格得到完善。
后來,于藍還曾多次去重慶,渣滓洞每次都是她必到之地。在那里,她總會到江姐所在的牢房轉(zhuǎn)轉(zhuǎn)。
“你演了一個好媽媽”
于藍對自己演戲的要求總是很高,藝術(shù)上也精益求精。在影片《革命家庭》中,她飾演了革命母親周蓮,并憑借該片獲得了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
戲中,于藍需要從16歲少女演起,一直到“成為”老太太。由于當時化妝技術(shù)有限,要化成老太太非常難。對于這段表演,于藍個人并不算滿意,“往臉上貼了好多的紙,那些紙又跟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所以我認為老太太那一段并不是很成功”。
不過,這一角色獲得了周恩來的贊賞。1961年,一個有關(guān)電影方面的會議在香山舉行,周恩來一眼就看到了《革命家庭》里的“媽媽”,上前親切地握住于藍的手,說:“你演了一個好媽媽!”
除了江姐、周蓮,于藍的經(jīng)典角色還包括在《翠崗紅旗》中的紅軍家屬向五兒、《龍須溝》中的程娘子、《林家鋪子》中的張寡婦等,她總是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從最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中捕捉塑造人物的靈感。
于藍曾表示,自己很感激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民群眾,“他們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老師,給了我創(chuàng)作的依據(jù)和活力”。于藍總結(jié)自己的表演藝術(shù):“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guān)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p>
(《縱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