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壯華
藝術創(chuàng)作中,藝術本身是主體,藝術來源是客體。成功的藝術作品,是主體與客體從形到情的完美融合,關鍵在于挖掘出客體的本質,通過藝術的手法豐滿地完成主體的表達。在這里,紫砂壺是本體,田園是客體,創(chuàng)作田園風格的紫砂壺作品,基礎是找尋主觀表達與客觀存在的共通性,然后上升到主觀情感與客觀現(xiàn)象的共情性,這就是藝術作品追求的意境渲染力,以達到和受眾的情感共鳴。以下,我們將從上述兩方面剖析“田園雅趣”這件作品,走進紫砂壺里的田園生活。
首先,材質的共通性。濃厚的泥土氣息,是田園生活的底色,紫砂泥是制作紫砂器具的唯一材質,紫砂泥獨特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的質地,是紫砂造型設計可以千姿百態(tài)的基礎,紫砂作品中的泥質自帶了鄉(xiāng)土本真的氣質。這件作品在用泥選色上保留了泥土的本色,保留了田園生活的底色,自帶泥土的芬芳。其次,元素的共通性。主題造型設計形象一般取自能代表客體本質的元素,抓住客觀存在的主要特征,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主觀的表達。秋天是田園四季中極為飽滿的季節(jié),豐收是田園生活中極具特色的風采,瓜果飄香,這種景象的元素應用到“田園雅趣”這把壺的造型上,以一顆飽滿的南瓜為壺身,以瓜莖為壺把、以瓜葉為壺嘴、以壺鈕為瓜蒂,以金秋時節(jié)瓜熟蒂落的形態(tài)呈現(xiàn)田園秋收的場面。最后,色彩的共通性。秋,枯葉紛飛,稻谷泛黃,有“金秋”美稱,金黃是秋季田園的主色調,這件作品在色彩的搭配上,以土黃色打底,以金黃色點綴,完美契合了這個主色調。以上,“田園雅趣”這件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材質、元素、色彩三方面,深入挖掘田園的本質特征,建立了作品與現(xiàn)實田園的共通性。
好的藝術作品,是能打動人的,這就是藝術魅力的感染力,也是藝術作品與受眾的共情性,這種共情,是創(chuàng)作者希望通過形式傳遞出來的主觀情感,這就要求創(chuàng)作者有對客觀現(xiàn)象捕捉的靈敏性和作品在情感表現(xiàn)力上的層次性。秋是四季中非常獨特的一個季節(jié),春是充滿新生,夏是壯年,冬是垂暮,而秋正是這種走向垂暮的過度。在以往文人墨客的筆下,秋一般都是傷感的,樹葉黃了,小草枯了,萬物的生命走向了夕陽,顯得蕭條又無力。這種季節(jié)的客觀色彩,作者是認同的,這把壺的底色都是枯木的顏色;整把壺的基數(shù)比較小,對比一般的紫砂壺的容量,算是小壺;這把壺的形態(tài),下大上小,是一個縮的姿態(tài)。綜上現(xiàn)象在情感表達上,是一個比較傷感的狀態(tài)。這是這件作品形態(tài)的基礎和情感的基調,是第一層。但是,秋也是熱烈的、熱情的、豐富的、愉悅的,它是豐收的時候,是農民最為歡喜的季節(jié),它落葉繽紛,在空中舞蹈,熱烈奔放,這樣的情景是美的,這樣的情感是極具感染力的。這是作品對秋的獨特的情感,是田園生活寂靜中的激情,是一種情感的升華,所以這件作品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改變了壺的光素器的造型,在圓器的基礎上,加入了筋紋器的線條,并且是旋轉的,流線型的,一直延伸到蓋面上,給了這件作品舞蹈的律動和生命的美感,這是第二層次的表現(xiàn)力。壺體表面,采用質泥點綴的裝飾技法,用金黃色的段泥調制鋪在較濕的壺體生胚上,形成了這種落葉漫天紛飛的浪漫場景,這就是這件作品情感表現(xiàn)力的第三層次,這種意境的營造如身臨其境,如夢如幻,引人入勝。
總結,紫砂的本質是質樸的,與田園的本質是共通的,所以,紫砂是表現(xiàn)田園本真的一個優(yōu)越的載體。田園生活不是單一的,它是豐富而有層次的,紫砂的可塑性可以很好地表達這種情感達到共情。共通性是形式的表現(xiàn),共情性是情感的表達,挖掘合適的共通性可以升華共情性的渲染力,豐滿的共情性可以深入體現(xiàn)共通性的層次感,共通性與共情性是紫砂壺藝創(chuàng)作主體與客體最有藝術感染力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