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履宏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而作文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習作講評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可以將習作結果進行及時反饋,從而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在寫作中存在的不足。而且,教師也應將著眼點放在小組合作的層面上,讓學生通過組內合作進行共讀共評,使學生在評論中有所收獲。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講評;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62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處在發(fā)展過程中,在理解問題上有所受限。雖然對他人所寫的文章可以發(fā)現問題,但通常對自己所寫的文章卻認知能力較差。為了有效改變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將每個人的作文進行傳閱并互相點評。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不足有一個認知,同時也可以學到其他學生的寫作長處。
一、共讀共評,組內汲取意見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寫作能力的強弱可以直接反映出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取分組模式,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提升,并在組內采取習作講評的方式展開進行。首先,教師可對寫作題材進行確定,使組內學生創(chuàng)作共同主題,當然也可以在習作之前,引導學生對教材或者相同題材的范文進行閱讀,然后每位學生再結合自身的感受,在組內對其他成員講述自己與之相似或者不同的經歷。這樣會在組內形成一種互相交流的熱烈氛圍,學生會在交流中互換經驗,同時更加豐富自己的寫作技能,開拓自身的創(chuàng)作視野。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本組內對同一主題的作文進行創(chuàng)作,并在創(chuàng)作結束后,組內學生對作文進行傳閱,從而保證每一名學生的作文可以被組內任何一名學生讀到,同時也應該保證組內的任何一名學生都可以閱讀到其他任何一名學生的作文,從而真正達到共讀共評的目的。在閱讀過后,學生可以分別對讀過的每一篇作文進行習作講評,這樣學生會在組內學習到每一名學生的寫作長處,并對組內其他學生的寫作特點有一個了解,從而可以總結規(guī)律,將每一個類別的作文進行分類對比,全方位多角度地對自身寫作能力進行提升,同時也可以使點評更加立體化、形象化。
二、互相溝通,樹立成功榜樣
在組內開展合作講評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將每個小組中具有代表性的習作,以及本組學生對習作的點評在整個班級共享,使學生進行交叉式的學習,進而在整體層面對整個班級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提升。
從教師層面來講,應將每次習作訓練的主題作為核心指導依據,對學生的每一篇習作進行講評,針對習作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系統(tǒng)化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避免此類問題的再次發(fā)生。同時也應將整個班級中,作文寫得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的優(yōu)秀作文作為范文在班級內進行交流,為學生樹立榜樣,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力量。這樣會使學生汲取他人的成功經驗,同時也可以朝榜樣看齊,明確自身努力的方向,使自身的學習更具動力。
另外,教師還應將每名學生對同一類型作文的點評內容在班級進行分享交流,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對習作的點評內容進行深度講評。如果說學生點評作文是對作文的內容進行梳理和認知,屬于對作文的精華內容進行了濃縮,那么教師講評學生的點評,則屬于對濃縮的精華內容進行講評,具有特別重要的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便于學生抓住作文的重點內容以及作文的核心要素,進而可以在今后的寫作中更好地對作文的內容進行構架。
同時,對于小組合作習作講評來說,教師也應適當參與進來,對每個學習小組中激烈的討論進行認真傾聽,對學生點評的精彩部分給予鼓勵,同時對學生在習作點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給予指導意見,可以為學生撥云見日,使學生有茅塞頓開之感。而這也是真正將習作講評落到實處,落實到每一個學習小組中。此外,教師還應注意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在講評的過程中做到一視同仁,堅決杜絕厚此薄彼現象的發(fā)生。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尚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心靈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芽,因此尤其需要教師對其給予保護。對于一些心理較為敏感的學生來說,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很可能會給學生的一生帶來好的影響。相反教師一句無意中的冰冷的語言,也很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壓力,甚至覺得自己寫作能力較差。試想,如果學生在這種自卑的心理下進行寫作,又如何能發(fā)揮出自己的寫作優(yōu)勢呢?
三、營造氛圍,交流習作講評
寫作的過程就是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下,或者遇到某種現象時,突然產生一種靈感,并迫切地想將這一靈感和思想進行表達,目的在于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同時也迫切地希望他人能對自己的想法感同身受。因此說來,寫作也是一種將生命活動用文字進行的表達,一篇優(yōu)秀的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作文,具有較好的流傳意義。
具體來講,學生之所以會產生寫作靈感,通常需要有環(huán)境背景作為支撐,環(huán)境背景又分為心理環(huán)境與外在環(huán)境,只有環(huán)境足夠充盈,才會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營造氛圍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而一篇思路清晰、內容豐滿的作文才是習作講評的根本所在。一篇優(yōu)質的作文,學生或者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細化的講評,而一篇流水賬般的作文是很難對其做出優(yōu)質點評及講評的。
關于營造寫作氛圍,對于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可以采取閱讀的方式。通常來講,學生的世界觀形成大都是在13歲之前,而這一階段正好就是整個小學階段,而學生的世界觀除了在生活中形成的,還有一大部分是在閱讀中形成的。雖然生活也會給人的意志以磨練,但由于小學生受年齡所限,通常無法接觸到更多的人群和事情,因此對其的世界觀形成影響有限。此外,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只是某一個片段,所以不利于學生對其的全部內涵進行認知。
相比于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書籍會為學生提供十分廣闊的空間,使學生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人生,更主要的是會讓學生在閱讀過后,能夠對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在閱讀大量書籍后,才可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而這也就是學生通過閱讀對自我創(chuàng)設的心理環(huán)境。所以,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為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的心理環(huán)境,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了,寫作能力自然就容易提升,而在寫作能力提升的情況下,才會更具點評的能力。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教師應為學生營造外部環(huán)境。而這樣也可以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發(fā)散思維能力更強。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包括各類文娛活動,或者各個節(jié)日的主題性活動,使學生在互相交流接觸中,產生更多的思想靈感。這同樣也可以采取分組的模式進行,每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生為一個單位共同參與節(jié)目,這樣會為組內學生的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這些都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進而為組內點評講評提供素材。
四、注重講評,組內共同提升
在進行習作組內講評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在各個學習小組內選擇出一名組長,組長在教師和學生之間起到橋梁紐帶的作用。對于組長的選擇來說,應采取自評、互評、師評三種模式,三種模式綜合打分最高者才有資格出任組長。
在具體組內講評過程中,組長與教師享有同等權利,組長可以要求組內的某一名學生對任何一篇作文進行點評及講評,同時將每一名學生針對同一主題的講評內容進行對比,并從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兩至三篇進行對比,使組內的所有學生對本組內其他學生的寫作及點評能力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同時,組長還應開展組內討論,針對一篇作文對每名學生的點評內容進行分析,將意見不同的學生分成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組別,讓學生在組內對作文的內容進行探討,并分別說出自己的意見。在這一基礎上,組長試著找出幾種觀念的契合點,將幾種觀點雜糅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既會保有自身的觀點,同時也會接受其他學生的觀點,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并且,在學生試著接受他人的觀點時,也會發(fā)現自己的觀點并非就具有百分百的正確性,而他人的觀點也并非一無所是。相反,學生在接受其他學生觀點的過程中,通常會覺得原來問題還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并且每一個角度都有其顯著的特點。
當然,在組長組織組內成員進行習作討論的過程中,首先組長應起到帶頭作用,幫助組內成員分析每一篇作文的優(yōu)勢及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組內成員的思考意識才會被激發(fā),才會打破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另辟蹊徑地對作文進行點評。在點評過后,還應對習作進行講評,只有這樣才是完整地系統(tǒng)化地完成了整個習作講評。
具體來說,組長可以首先進行示范性習作講評。習作范文可以選擇兩個相同主題的作文進行對照式講解,其一是組長自己寫的作文,其二是組長隨機選擇的一篇作文。組長分別從整體結構、作文主線、人物情感、性格描寫等方面進行講評,并將自己寫的作文與其他學生寫的作文進行對比性講評,明確闡述二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接下來,組長可以引導組內成員依據上述模式,對隨機抽取的任意一個作文內容進行講評。同時,在講評過程中教師也應參與進來,不僅對學生的講評進行分析,同時也應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作文內容進行分析,修正學生講評環(huán)節(jié)的不足以及作文內容環(huán)節(jié)的不足,并為學生提出指導性意見。當然,對于學生的長處也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此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習作講評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通過傾聽學生的講評,對學生的優(yōu)勢進行挖掘,并以此為學生提出具有導向性的發(fā)展參考意見,引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朝著某一個寫作方向努力,從而避免學生少走彎路,也使學生通過習作講評這種教學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向。
參考文獻:
[1]盧宗起.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反思及措施[J].學周刊,2018(5).
[2]常建萍.淺談小學語文習作指導的現狀與對策[J].青海教育,2016(1).
[3]劉荔.走出習作淺層評價的困區(qū)[J].江西教育(教學版),2016(2).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