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展麗
(平?jīng)鍪械谝蝗嗣襻t(yī)院,甘肅平?jīng)觯?44000)
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是近年來常見的一種臨床疾病,屬于心臟血管科疾病,臨床癥狀不僅有言語不利,還包括了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是非常不利于的,故提高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治療效果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自我鍛煉基礎上行早期康復治療是治療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有效方法。對此,本文作者以自己所在醫(yī)院的10 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早期康復對20 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選取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20 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0 例,所有患者經(jīng)過CT、MRI 和輔助檢查診斷后,均符合腦血管學術的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診斷標準,并伴有不同程度語言障礙、肢體障礙和生活獨立能力弱等臨床癥狀,意識方面均正常。20 例患者中有15 例為男性,5 例為女性;年齡為35~75 歲,平均年齡為(62.21±8.12)歲;病程為1~5 個月;病例情況:腦出血患者有6例,腦血栓患者有10 例,腦栓塞患者有4 例,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均具有可比性,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對患者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并引導患者進行自我鍛煉,包括常規(guī)血壓控制治療、降糖治療、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和30 min 的自我康復性鍛煉。
對照組:對患者行綜合性早期康復治療,即在常規(guī)藥物質量及自我鍛煉的基礎上行綜合性早期康復治療,具體如下:1、語言訓練:①醫(y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從簡單的“啊”發(fā)音來鍛煉語言能力;②通過圖像說話、視頻發(fā)音等來反復鍛煉患者發(fā)音,從而恢復患者語言功能。2、運動鍛煉:①肩部:垂直抬舉和左向右旋轉等運動;②肘部及膝關節(jié):彎曲和伸展運動;③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及指關節(jié):垂直、水平和緩慢旋轉扭動等;④坐姿時:提拉物體及腳踏車等訓練,1~2 次/d,20~30 組/次[1]。3、中藥治療:①針對語言障礙者:使用解語丹;②針對半身不遂者:使用補陽還五湯;③針對老年癡呆者:使用安腦丸等;4、按摩及針灸:主要采用補健側和瀉患側針法,取穴主要包括頭部運動區(qū)和感覺區(qū),取6~8 穴/ 次,包括人中、極泉、內關、尺澤、三陰交、足三里等,針的標準為0.25 mm×40 mm,留針時間為8~10 min。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Barthel 指數(shù))、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 評分)和臨床康復總有效率,其中Barthel 指數(shù)越高患生活能力越強;NIHSS 評分越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少,臨床效果就越高;臨床康復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1-2]。
采用軟件SPSS19.0 處理和分析資料及數(shù)據(jù),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t 檢驗;使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進行分析;使用P<0.05 表示差異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arthel 指數(shù)和NHISS 評分均具有可比性,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和NHISS 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的Barthel 評分和NHISS 評分比較(x±s,分)
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康復總有效率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P<0.05)。詳見表2。
表2 2 組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比較[n(%)]
很多研究資料都顯示綜合性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治療效果及康復質量,已經(jīng)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了肌肉萎縮、足下垂、關節(jié)攣縮畸形等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發(fā)生,促進患者運動功能恢復質量[2]。
本研究將20 例患者分為例數(shù)均為10 例的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常規(guī)藥物及自我鍛煉治療和綜合性早期康復治療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Barthel 指數(shù)、NHISS評分和臨床康復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將早期康復治療方法應用于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治療,不但能夠一笑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還能夠降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發(fā)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