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璐,胡楊曼曼,沈產(chǎn)量,屈文強,薛小寶,王志坤.
(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廠,陜西延安 717400)
在常規(guī)的機械采油過程中,由于井筒的彎曲、抽油機安裝及抽油桿懸掛裝置的誤差等原因,造成了抽油桿在做往復運動時與油管、井口、抽油盤根盒等裝置產(chǎn)生摩擦,造成了抽油桿的偏磨、振動、脫扣,以至于會直接影響抽油機的正常工作和采油生產(chǎn)[1-2]。目前油井常規(guī)的桿柱防偏磨技術效果并不太好,因此,在實際生產(chǎn)中需要一種新的工藝技術來解決桿柱偏磨的實際問題。
通過對目前偏磨情況的研究分析,研制的旋轉懸繩器技術采用均勻磨損原理,從而達到防偏磨的作用[3-4]。通過旋轉懸繩器的技術應用,可有效預防抽油桿偏磨與脫扣,減少振動,延長抽油桿的使用壽命,保證油井正常生產(chǎn),提高機采效率[5]。
X區(qū)塊開采層位主要為三疊系長4+5、長61、長62。泵掛深度為1 500~1 650 m。由于抽油桿偏磨、振動、脫扣,油井斷桿率居高不下,油井檢泵周期較短,嚴重影響油田的正常生產(chǎn)。
X區(qū)塊有52口油井在生產(chǎn)過程中存在問題,其中,抽油機減速箱存在串軸現(xiàn)象、振動較大的井29口, 井筒偏磨嚴重、油桿易脫扣、斷桿的井23口。
自旋式多功能懸繩器,在蝸輪箱內設計有蝸輪軸和蝸桿,并通過軸承固定。蝸桿上有一大一小的兩個棘輪,而蝸輪軸設計為中空。在設備工作時,兩個棘輪向同一方向偏轉,大棘輪推動蝸桿做旋轉運動,小棘輪則阻止蝸桿往回轉。
在上沖程時,為了防止光桿倒轉,由逆轉機構鎖死旋轉裝置;在下沖程時,驢頭上的拉繩拉動自動復位桿,使得外置輪旋轉,同時,逆轉機構可自動旋轉一定角度,并在預定位置鎖死旋轉裝置。通過這樣的運行模式,達到設備合理分配能量、抽油桿旋轉的目的。如此反復,采用均勻磨損原理達到防偏磨作用,可保證抽油桿平穩(wěn)運行,從而可改善偏磨狀況,減少脫扣和斷桿[6-10]。
懸繩器有轉速調節(jié)機構,故可根據(jù)不同油井工況要求對轉速進行調整,能有效吸收能量;反之則將能量釋放出來,可有效消除沖擊性振動,減少損害。同時,它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便于安裝、拆卸、調整。
依據(jù)油田的技術要求,參考本區(qū)塊油井的抽油機型號設計主要指標,指標參數(shù)見表1。
表1 指標參數(shù)表Table 1 The table of indicators parameter
自旋式多功能懸繩器通過自身結構作用能利用抽油機上下沖程時,使抽油桿緩慢自動旋轉,有效減緩偏磨井管、桿偏磨的危害,防止生產(chǎn)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和檢修周期,提高抽油機井生產(chǎn)的綜合經(jīng)濟效益,適用于所有實心桿抽油機井使用。
針對X區(qū)塊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抽油桿在做往復運動時與油管、井口、抽油盤根盒等裝置產(chǎn)生摩擦造成抽油桿的偏磨、振動、脫扣、卡泵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11],選取52口井,安裝旋轉懸繩器。
安裝前,目測鋼絲繩的長短,以防止安裝旋轉懸繩器后上邊碰到驢頭,或者下邊碰到井口。觀察光桿是否彎曲過大,影響旋轉懸繩器從光桿上邊往下套,或者安裝旋轉懸繩器后,光桿旋轉時會被驢頭或鋼絲繩絆住,影響旋轉懸繩器工作。如在3型-5型抽油機上安裝3型-5型抽油機,由于驢頭窄,兩根懸繩距離太近,需使用圓形抽油桿卡子。確認無以上問題,可準備安裝,按常規(guī)停機卸負荷[12-14]。
停機后,將驢頭置于靠近下止點處。在光桿上靠近井口處安裝方卡子,卸掉負荷并取下懸繩器上方的方卡子,去掉懸繩器,清理光桿。用吊裝器將抽油機懸繩器吊起,讓光桿穿過抽油機懸繩器。將懸繩器端頭安裝在抽油機懸繩器的懸繩定位穴內,并緊固限位螺絲。
在抽油機懸繩器上端的光桿上安裝方卡子并吃上負荷。將拉繩一端固定在懸繩器自動復位桿上,另一端固定在抽油機的驢頭上。檢查,適當調整,使拉繩松緊適當及抽油機懸繩器無傾斜、無偏離中心。松開剎車,卸掉井口處的方卡子,開機。檢查拉繩松緊是否合適,有無磨、壓拉繩現(xiàn)象,抽油機是否旋轉,有問題應立即整改。
如油井負荷超過8T,需使用Ⅱ型旋轉懸繩器,在旋轉懸繩器吃負荷后,要將底部的調整螺母向下倒,直到倒不動為止。檢查各部位安裝牢固后,重新啟動抽油機,觀察無異常即可[15-18]。
對油井安裝旋轉懸繩器,跟蹤試驗并進行性能評價。
3.2.1 性能評價指標
負載:5~16 t;疲勞次數(shù):≥500萬次。
3.2.2 性能評價方法
(1)負載測試:通過對儲能器加載16 t載荷,得出儲能器在不同時間節(jié)點下的變形量;通過對儲能器勻速加載到20 t,得出儲能器加載過程中的變形量[19-20]。
具體方式:測試時利用液壓式壓力測試機加載,將儲能器放在工作臺底座上,上壓板勻速向下對儲能器施加載荷,變形量由3個互成120°角的電阻位移傳感器測量。
(2)疲勞測試:利用測試機對儲能器做斷裂和因松弛喪失規(guī)定功能兩種狀況下的疲勞測試,兩種狀況下共同達到的最大循環(huán)次數(shù)為儲能器的疲勞壽命。
具體方式:測試機上對10個儲能器進行疲勞測試,加載頻率為每分鐘300次,工作載荷按16 t進行。
3.2.3 性能評價結果
(1)負載測試。
對10個儲能器進行測試,可得對應于各個載荷的變形值,加載過程的變形值(10個儲能器測試結果平均值)見表2,16 t時不同時間下的變形值(10個儲能器測試結果平均值)見表3,整個測試過程的載荷—變形曲線如圖1所示。
表3 16 t時不同時間下的變形值Table 3 Deformation value at different time at 16 t
表2 加載過程的變形值Table 2 Deformation value during loading
由載荷為16 t時不同時間下儲能器的變形值可以看出,儲能器在長時間承受大載荷狀況下其力學性能穩(wěn)定。
由載荷—變形曲線可以看出,當載荷小于16 t時,曲線近似于線性,當載荷大于16 t時,變形迅速增大,說明儲能器正常工況下最大可以承載16 t的載荷。
(2)通過對10個儲能器進行測試,儲能器至失效時循環(huán)次數(shù)平均值為5.27×106次,其中最大值為5.03×106次,表明其疲勞次數(shù)大于5.0×106次。
3.2.4 結果
對X區(qū)塊振動較大、光桿斷桿、偏磨嚴重和油桿易脫扣的52口井安裝旋轉懸繩器,油井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其間無任何故障出現(xiàn)。總體上能達到振動降低、偏磨減少的效果,并保證油井運行正常。典型井的統(tǒng)計結果見表4。
表4 典型井實施效果統(tǒng)計Table 4 Implementation effect statistics of typical wells
3.2.5 預期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價
(1)預期經(jīng)濟效益。
單井經(jīng)濟效益:應用旋轉懸繩器后,平均檢泵周期延長60 d。免修期延長一倍,相當于避免了一次檢泵作業(yè)。單井平均投入檢泵費用(含桿管投入費用)按6萬元計算,檢泵期間平均停產(chǎn)5 d,平均日產(chǎn)2 t/d,原油價格按0.3萬元/t計算,則減少停產(chǎn)損失為:2×5×0.3=3萬元。兩項合計挽回經(jīng)濟損失約9萬元。
預計52口井,總體創(chuàng)經(jīng)濟效益468萬元。
(2)預期社會效益。
通過旋轉懸繩器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作業(yè)井次,降低作業(yè)費用,同時挽回一定的產(chǎn)能損失,為作業(yè)區(qū)降低成本、增加產(chǎn)能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
(1)懸繩器能合理分配能量,自動旋轉,使偏磨角度從35°擴大到360°,從而能延長磨損周期10倍以上,有效地避免因偏磨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2)旋轉懸繩器在發(fā)生應力突然變大時,能有效吸收能量;反之則將能量釋放出來,可有效消除沖擊性振動,減少損害。
(3)該項技術在X區(qū)塊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平均檢泵周期延長60 d,保證油井正常生產(chǎn),提高抽油機井生產(chǎn)的綜合經(jīng)濟效益。
(4)該旋轉懸繩器適用于所有實心桿抽油機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