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然
摘要:導演構思是導演對未來演出的總體設想和預見。它是一臺演出將要表達的思想及演出形式的最初意念,是導演對劇本主題思想的解釋和體現這一思想的舞臺形象及演出形式的統一設想。本文以筆者導演的舞臺劇《你反省一下你自己》為例,試從導演構思的界定及內容、導演構思的重要性以及導演構思的注意事項等三個方面加以論述導演構思的重要性。
一、導演構思的界定及內容
(一)導演構思的界定
導演構思是導演對未來演出的總體設想和預見。它是一臺演出將要表達的思想及演出形式的最初意念,是導演對劇本主題思想的解釋和體現這一思想的舞臺形象及演出形式的統一設想。導演構思是戲劇二度創(chuàng)造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對導演的基本概念了解清楚,才能更明白自身所要完成的工作有哪些,才能更好的詮釋作品,
(二)導演構思的內容
導演構思的內容包括:確定演出的思想立意和它的現實意義;確定演出的總體形象;確定全劇總的處理原則;確定舞臺布景和其他舞臺美術因素的處理原則;確定全劇臺詞語言、音樂、歌唱及音響效果的處理原則;確定形體動作、舞臺調度及劇中舞蹈的處理原則……等等。以上是對導演構思的基本定義。筆者遵循以上原則,進行了一系列實踐內容。
二、導演構思的重要性——以導演舞臺劇《你反省一下你自己》為例
(一)舞臺劇《你反省一下你自己》簡介
舞臺劇《你反省一下你自己》講述了:知名作家陳齊步入而立之年,雖“有錢有名”卻陷入迷茫中,不知人生為何、不知努力的意義是什么,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剛畢業(yè)的編輯助理高成是陳齊的忠實粉絲,有幸負責了與作家陳齊相關的編輯工作。在登門催稿的過程中,與暴躁的作家陳齊隔著房門發(fā)生了一系列對話。在得知陳齊的煩惱后,熱情而又陽光的高成問出:“是枯竭了還是忘記了自己到底是什么,”“你還記得自己的夢想是什么么?”“你都忘了你最初的意義了,你失去了你開始對于生活的熱忱”等經典話語。作家陳齊聽到這些話后陷入沉思,提出反問:“我已經沒有心氣兒了,我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了,但是我也改變不了,我想掙扎但是掙扎不開……”高成發(fā)出最后一問:“你為了現在的生活放棄了那么多珍貴的東西,那你現在不愿意為了找回那些珍貴而放棄現在的生活嗎?”陳齊更頹廢的跌坐在門邊,陷入二次沉思后,最終站起來說出:“我愿意的,我愿意放棄”,打開門后卻發(fā)現空無一人。其實,高亮是陳齊的“假想人物”,像是年輕時的自己,更像是一種信仰。陳齊在自己迷茫、無助時,與年輕時的自己進行了戲劇化而又富有哲理感的對話,最終被自己說服、感化,重新走向征程,這也體現出陳齊的內心始終如一,只是暫時亂了方向,迷了腳步。
在第一次看到劇本時,筆者便被吸引。因為自己也曾有過像陳齊這樣的經歷,每當受挫、無助、不知如何是好甚至迷失了方向,內心所堅信的那個“小小的自我”一定在提醒自己,使筆者越挫越勇,不忘初心。
(二)確定導演的工作內容
筆者在實踐中,作為導演依次進行了以下工作安排:了解劇本的內容且做好案頭工作,分析劇中人物形象,與編劇商議一同尋找演員、敲定角色,進行排練(對詞、初排、細排、彩排),準備道路、服裝、音樂等。
(三)分析劇中人物
舞臺劇《你反省一下你自己》劇中共有四個角色,分別為:知名作家陳齊、編輯助理高亮、陳齊的媽媽以及小區(qū)物業(yè)。筆者對角色進行了深層分析,確定了角色特點,為選擇演員做好準備。
首先是主人公陳齊:三十二歲,知名作家,有錢有名深受大眾喜愛,但性格孤僻、脾氣暴躁、獨居;劇中展現的日常生活除了寫作就是抽煙,心情差的時候還會喝酒。孝順,愛自己的媽媽,稿費都會打給媽媽除了自己的日常消費外,很少回家,劇中已經一年多沒有回家了。近三年沒有創(chuàng)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情緒到崩潰邊緣,一方面他不能停止寫作,不愿丟掉自己的名和利;另一方面,他為自己靠寫手去模仿沒有新意的作品感到羞愧。他一身才華、熱愛寫作,在而立之年就已功成名就卻陷入迷茫與困頓當中。陳齊需要有個人開引導他,告訴他還怎么做,帶他走出困境,重新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明白寫作的意義以及生活的意義。
幫助主人公走出迷茫的高成:二十三歲,剛畢業(yè)從事主編助理的工作,公司、生活中的小人物,渴望靠自己的才華掙錢,希望有一天可以獲得大眾的肯定,喜歡陳齊的作品,是他的粉絲。負責跟進陳齊作家的寫作進度,在一次上門催稿的交流過程中發(fā)現陳齊的頹廢與無助,并提出了陳齊一系列關于“生活的意義”問題。在與陳齊的交流中發(fā)生爭執(zhí),最終感化了陳齊。這是陳齊假象的人物,是陳齊年輕時懷著夢想與希望、積極向上又陽光的自己,是一種“救贖”的體現,是內心信仰的外現。
主人公陳齊最愛的、最在乎的人——母親:五十五歲,在家務農,勤勞、樸實、簡單,靠兒子的生活費生存,非常節(jié)儉把兒子打的錢都存了起來,沒有去過兒子生活的地方,非常想念兒子,希望可以多見一見兒子的面。劇中全程通過與兒子通話中的對話內容所展現,老生常談地在電話中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思念,勸告兒子一定要照顧好身體,聽到兒子回家過年的消息開心的結束了通話。母親的出現更像是一個“符號化人物”,象征著希望,是作家陳齊內心最重要的地方,也是陳齊決定改變的根本動力。
最后一個人物小區(qū)物業(yè):三十五歲,小區(qū)的工作人員,為了推銷天然氣預警裝置來陳齊家上門拜訪。聽到陳齊在房中的自言自語,感到奇怪,但也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進行產品的推薦。為陳齊最后開門,發(fā)現門前“并沒有高成這個人”做鋪墊,是為揭示全劇的真相的功能性人物。
(四)尋找適合演員
筆者對劇本內容熟悉,與編劇溝通后得知的創(chuàng)作初衷,便一同尋找適合的演員。經過筆者的多方面的努力最終確定了袁昊、盛世龍、王夢圓、朱蘇青四位演員分別飾演作家陳齊、助理高成、陳齊的媽媽以及小區(qū)物業(yè)人員。其中演員袁昊的外形感覺與劇中知名作家陳齊消極、頹廢的形象相像,演員盛世龍的外形條件與劇中高成積極、陽光的形象想象。
(五)進行排演
排演過程持續(xù)了近兩個月,筆者作為導演最大的難處在于:如果讓非表演專業(yè)的同學更好的駕馭角色、詮釋角色。飾演陳齊的演員所學專業(yè)是戲劇文學,外形上與角色頹廢、低靡的狀態(tài)相像,但演員性格較為內斂,同時由于演員年紀與所飾演角色年齡相差較大、社會閱歷不足,導致對角色理解不夠:一個人在三十二歲就“有錢有名”卻失去的生活的意義是怎樣一種感覺? 至于飾演高亮的同學,外形上相像積極又陽光,角色二十三歲與演員年齡也相差不大,在表達過程中相對容易一些。至于母親和物業(yè),母親在全劇均未露面,物業(yè)也只是進行預警裝置的推銷,兩個角色更偏向功能性人物,是為了作品更飽滿、更凸顯主人公所出現,在演員的表演過程中也容易駕馭一些。
三、導演構思的注意事項
筆者認為本劇的最高任務是完整的導演出這部作品,讓演員成功進入角色、觀眾看得舒服,在符合編劇的原意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更好的呈現在舞臺上。但經過實踐,筆者發(fā)現自己只考慮到了演員外形形象符合,卻未考慮到演員可能對劇本的理解程度不夠,非表演專業(yè)的同學在演戲時不會表演、更不會運用表演技巧。以及劇本的立意深度不夠,演員臺詞有些啰嗦,戲劇化特點、舞臺效果不夠好,整部作品下來會有些平淡,無法抓住觀眾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