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麗 劉麗波
摘要? ? 當前在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情況下,諸多林業(yè)用地轉變?yōu)榻ㄔO用地,林地資源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利用荒山進行綠化造林成為目前提高森林覆蓋率的一條有效途徑。本文結合武安地區(qū)實際,依據(jù)荒山造林的基本原則,總結了荒山造林技術的要點,以指導當?shù)鼗纳皆炝志G化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 ? 荒山造林;基本原則;技術要點;河北武安
中圖分類號? ? S728.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14-0125-02
荒山的氣候、水土條件等較差,開發(fā)利用的難度較大,不僅對周圍居民生活環(huán)境質量的提高有不利的影響,還嚴重制約了當?shù)亟洕陌l(fā)展[1]。由此可知,開展荒山造林綠化工作意義重大。武安市地處太行山隆起與華北平原沉降帶的接觸區(qū)域,境內山脈屬太行山余脈,當?shù)刂暗教幙梢娀纳?,其山區(qū)和低山丘陵區(qū)占國土面積的75%。自實施林權制度改革后,政府出臺了諸多政策予以扶持,當?shù)赜楷F(xiàn)出了多個荒山造林大戶,荒山造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僅2019年荒山綠化面積就達2 907 hm2,其中人工造林907 hm2,封山育林2 000 hm2?;纳皆炝滞ㄟ^發(fā)動山區(qū)鄉(xiāng)村和承包大戶植播山桃、山杏和植苗等方式實施;封山育林根據(jù)技術規(guī)程,選擇符合條件的荒山實施。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目前全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較以前有了非常大的變化,荒山造林的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明顯?,F(xiàn)結合實踐,對該地區(qū)荒山造林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技術要點進行總結。
1? ? 荒山造林的基本原則
1.1? ? 因地制宜
多數(shù)荒山的地理位置偏遠、氣候多變,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脆弱,在這些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導致了荒山造林綠化面臨的難度較大[2]。如果綠化人員在開展綠化造林之前未經過詳細的調查、規(guī)劃等工作,可能導致造林后的林木大量死亡。因此,一定要結合當?shù)貙嶋H,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苗木,具體的苗木類型要結合種植條件而定。對于土壤條件相對較好的荒山地,可選擇一些經濟效益明顯、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的苗木類型進行造林;對于一些土壤蓄水能力差的地塊,要求選擇經濟效益相對較低、抗逆能力強的樹種進行造林,如柏樹、松樹、山杏等[3]。
1.2? ? 植被保護
荒山地雖然樹木很少,但是苔蘚類植物的覆蓋率較高,其吸收能力、蓄水能力較強,遇到降水多的季節(jié),其可積蓄較多的水分,進入干旱少雨的季節(jié)時,這部分水分可用于植物生長。由此可知,荒山的造林綠化要對原有的起到儲存雨水作用的苔蘚植物進行充分利用[3]。
1.3? ? 注重養(yǎng)護
荒山地的自然條件比較特殊,因而造林后的養(yǎng)護工作對苗木成活率影響較大。剛造林時的荒山條件惡劣,苗木難以適應,因而開展定期、定量的管護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造林成活率。
2? ? 荒山造林綠化技術
2.1? ? 適時移栽
一般苗木移栽造林的最佳時間為春季,此階段苗木處于休眠狀態(tài),各種生理代謝活動整體水平緩慢,不會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出現(xiàn)明顯的影響。因此,移栽后不會明顯地影響其生長。
2.2? ? 起苗、包裝、運輸
帶土球移栽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土球的大小可結合苗木的類型、樹徑、高度等確定。如果起苗時無法攜帶完整的土球,可將樹木腐爛的、長勢老的根系剪除,外部包裹一層浸濕的稻草或泥漿等。
苗木運輸前要按照不同的規(guī)格選擇尼龍袋、麻袋、草包等較軟的包裝材料,包裝時應將苗木根系擺放整齊,加上濕潤物,以保持根系的水分,比如可以將稻草等充分吸水后實施包根處理。包裝好的苗木整齊地碼在運輸車的車廂內,為了減少風雨的侵蝕作用,要采取一定的覆蓋處理,運輸過程后要結合天氣情況定期噴水,盡量不要在有風天氣運輸苗木[1]。
2.3? ? 移栽方法
移栽之前,要提前結合苗木的根幅挖好定植穴,定植穴的直徑一般控制在根幅的4/3左右。栽植深度應結合苗木類型而定,比如對于裸根苗,栽植深度要求比苗木地徑深2~3 cm;對于帶土球的苗木,栽植深度以比土球高度深5 cm左右為宜[2]。
栽植前,為了避免苗木發(fā)生脫水現(xiàn)象,應提前澆透水。不同類型的苗木,栽植前要先進行一定的處理,如對于常綠的闊葉類苗木,可剪除一部分枝條和葉片,對減緩水分的蒸發(fā)比較有效;對于闊葉類樹木,其萌動性較強,休眠期間的移植可采取截干、定干等措施。
移植方式較多,武安市在荒山造林中推廣的方式為育林板造林,對減緩水土流失、提高成活率有重要的作用。移植時將苗木豎直放入種植穴中,扶穩(wěn)、逐漸填土,其間輕提一下苗木,確保根系舒展,踏實土壤,讓根系與土壤接觸緊密。栽植結束后澆透水1次,為了防止樹苗內水分散失過快,澆水結束后可用草氈將樹干人工包裹。之后及時檢查,對發(fā)生偏斜、沉降的苗木要及時補救[2]。
2.4? ? 撫育管理
苗木移栽后加強水分管理,大部分荒山未經過開發(fā)或者基礎條件不完善,荒山造林綠化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如可采取噴灌、樹穴灌溉等方式[2]。經常除草、松土,采取先密后疏的方式,松土深度以5~15 cm為佳。如果苗木胸徑在10 cm以上,在風力較大的季節(jié)可搭建固定支架,用麻袋等材料包裹住樹干再進行支架的綁扎,避免綁扎時對樹干造成損傷[3]。此外,為了避免苗木受日灼、病蟲危害等,栽植后可對樹干進行涂白處理。加強對荒山造林地的管護,堅持防火巡查,避免人為放牧等導致苗木損傷[4]。
3? ? 參考文獻
[1] 高建華.淺談太原地區(qū)石質荒山造林綠化的要點[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1):80-81.
[2] 裴翠香.河西地區(qū)荒山造林面臨的問題分析[J].防護林科技,2020(2):50-51.
[3] 朱芳明.遼西地區(qū)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J].鄉(xiāng)村科技,2016(26):46.
[4] 李眉紅.淺談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的幾個要點[J].中國林業(yè)產業(yè),2017(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