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慧 魯平
【摘 要】課間是學生的休息方式,而音樂欣賞對調節(jié)學生情緒、減緩心理壓力起著巨大的作用。課間音樂欣賞更是一堂全校性普及的微型音樂鑒賞課,本文將以“課間音樂欣賞”為突破口,分析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美育以及美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課間音樂欣賞;美育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1-0128-01
《羅馬假日》中的“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告訴我們要么旅行,要么讀書。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在我們小學用另外一種形式呈現出來,那就是要么課間操,要么課間音樂欣賞。雨天總給人一種或沉靜或灑脫的美感,在這樣短暫的課間25分鐘里,我們通過欣賞音樂感受著生活的美好。
一、美育的重要性
音樂是藝術,音樂教育即藝術教育,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和實現全社會美育普及的重要途徑。我想要更多地了解美育,最初是從培養(yǎng)我自己的孩子開始的。我的身邊很多朋友同事都在考慮著把寶寶送到美育機構、藝術培訓中心進行培養(yǎng),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優(yōu)的教育,于是我也參加了各種試聽課、各種講座,想先弄清楚“美育”到底是什么?“美育”對人有什么樣的影響?
你能說一朵花是美的?一段旋律是美的?一幅畫是美的?不一定?;ū旧硎且环N生命的存在,旋律是一串有規(guī)律的音符,畫由各種顏色通過不同手法由人手繪出來。它們的存在與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人認識到這個事物時,它是具體存在的,可我們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同樣一朵花,一段旋律,一幅畫,我們在不同的情緒和狀態(tài)下來看它,聽它,也許會有不同的評價。所以,我個人認為,“美”是一種心態(tài),是人首先有了一種美好的愿望,才讓眼中所見的事物賦予了“美”的特征。
所以,美育會盡可能地營造一種舒適、愉悅的氛圍,讓你的心境能穩(wěn)定平和,在一種最好的狀態(tài)下去接受新事物。
二、課間音樂欣賞的必要性
音樂是反映人類情感的一種藝術。在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比較抽象的藝術,它讓人賞心悅目,并為大家?guī)砺犛X的享受。且不說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我們還可以通過音樂來抒發(fā)情感,使很多情緒得到釋放與調劑。
課間音樂欣賞通常是在大課間進行。天氣晴好時,學校組織學生做課間操,但一年四季總有淅淅瀝瀝的小雨、凜凜冰霜,致使學生無法走出室外進行體育鍛煉。此時,組織學生在教室里進行音樂欣賞,讓精神得到放松,讓心靈得到愉悅。
音樂在我們的身邊時刻都能聽到,有些是我們生活中的底色,有些是屬于功能性音樂,還有些是真正具有欣賞意義的音樂。我們的課間音樂欣賞就是帶領學生了解如何聽音樂,深入感受音樂的美,并從中了解到音樂的相關文化。
三、由課間音樂欣賞觸及到的美育
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比绻麑W生缺乏最起碼的感受音樂美的能力,就談不上產生情感共鳴,更談不上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了。
如課例《童年》,它就是通過教師回憶童年的游戲、童謠,以及唱過的歌曲,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童年的美好。三位老師通過廣播以聊天的方式說自己的童年,然后引出了學生們熟悉的長沙童謠《月亮粑粑》,全校的孩子們都不約而同、饒有興趣地跟讀著這首童謠。學生了解到老師原來也有這么童趣的時候,原來老師的童年也和我們做過同樣的事情,極大地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即便不能與老師面對面交流,情感上也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并引領學生繼續(xù)抱著好奇心去探究還會有哪些不知道的新鮮事,接下來再欣賞音樂時就不僅僅是聽一支歌曲了,而是與音樂、與老師產生情感上的互動,并情不自禁地或唱或打節(jié)奏,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授課老師順勢聊一聊童年的美好,讓學生能感受到自己正身處童年的時光,明白自己的童年也正在一點點地印刻在心靈深處,最終變?yōu)榛貞洠l(fā)出珍惜時光的感慨。一首《童年》再次響起,孩子們感受著歌詞中自己正在經歷的,更深層次地理解了這首經典之作。短短的25分鐘課間音樂欣賞,通過念童謠、說童年、聽童歌,學生在老師營造的輕松氛圍中,拉近彼此的距離,體會著音樂中的真摯情感。
四、結語
音樂與其他的藝術形式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音樂通過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它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在老師積極的引導下,學生在日積月累的音樂欣賞中獲得直接的審美體驗,在一次次與音樂的情感共鳴中得到了美的熏陶,終有一天,學生將會以自己的方式將這種美綻放在世界的每個角落。
參考文獻:
[1]楊河主編.中國美育年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吳躍躍主編.新版音樂教學論[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
[3]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第碩士論文集[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