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英
摘 要:“對話”是課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行為。辯論也是“對話”的一種形式。教師要游刃有余地對學生的辯論加以掌控,在課堂中巧妙地利用辯論,讓課堂更高效。
關鍵詞:對話; 辯論; 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8-051-001
巴西教育家保羅·費萊雷曾說:“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闭n堂上,我們要大膽地把教師缺少啟發(fā)地“獨白式”的講授變成師生平等地對話,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表達,從而產生高效的交流。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師說生聽,師問生答已成為習慣,在缺失了學生主動說的同時,也缺失了學生自主參與建構認知的環(huán)節(jié),這種課堂上的“高度集權”使學生難以獲取真正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關注的不是對兒童說了多少話,而是說了多少兒童能理解的話。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像導演一樣,讓每個學生充分暴露思維現(xiàn)狀,讓不同的思維發(fā)生碰撞,并在爭辯中激活思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辯論也是“對話”的一種形式。那么怎么游刃有余地對學生的辯論加以掌控呢?如何在課堂中巧妙地利用辯論?
一、巧抓時機,引發(fā)辯論地需要
教師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辯論,在辯論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討,這樣才能尊重學生地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思維火花,讓學生在爭辯中獲得正確的認識。
以下是我在上《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的案例。
我在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體后,出示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然后提問:這個物體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請根據特征判斷。(學生出示反饋牌,兩種意見的人數約各占一半)
我請雙方各出一名代表談談為什么這樣判斷。(認為是長方體的同學是正方,認為是正方體的同學是反方)
正方:“我想問對方一個問題,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
反方:“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12條棱的長度相等?!?/p>
正方:“請你們仔細看看這6個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嗎?12條棱的長度相等嗎?”
反方認真看了看這個物體,自言自語道:“我看它很像正方體。”沉思了一會說,“你們的問話對我很有啟發(fā),這6個面不都是正方形,12條棱的長度也不相等,看來我們判斷錯了?!?/p>
這時反方的另一名同學突然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誰也沒有想到的問題:“這個物體不是正方體,也不是長方體。因為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而它有一組對面的正方形?!?/p>
剛剛平靜的教室有沸騰了起來,“對呀,這組對面是正方形,不符合長方體的特征?。 ?/p>
我站在前面,認真地傾聽同學們的辯論。不緊不慢地提示一句:“還記得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嗎?”
同學們地思維又活躍了起來:“正方形不就是特殊地長方形嗎?”“對,長方體可以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這個物體是長方體,它符合長方體特征??!”
同學們笑了,我也笑了。
在辯論中,學生傾聽對方的觀點,吸收對方的正確之處,發(fā)現(xiàn)并修正自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地錯誤判斷?!斑€記得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嗎?”一個恰到好處的提問,啟發(fā)了學生,進一步讓學生明白了長方體,正方體地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巧妙點撥,把思維引向深入
一個小小的辯論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思維碰撞平臺。雖然課堂辯論的主體是學生,然而教師恰當的組織和引導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師要有正確的組織方式,分好正反方,主持好雙方的辯論。其次,由于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很可能出現(xiàn)“口欲言而未能”的情況,因此在辯論中,在必要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轉述,讓對方以及場下的同學都聽明白。再次,當學生的思維出現(xiàn)卡殼,或陷入死胡同時,教師要找準“卡點”,對學生進行準確引導,巧妙啟發(fā),防止學生思路堵塞。通過教師的指導,保證辯論順利進行。
三、延伸拓展,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對“勝利者”給予充分的肯定,對辯論中處于“失敗方”的同學,更要給予他們鼓勵性、賞識性的評價,力爭讓學生愛上這種活躍而有益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到被認可的快樂、被肯定的幸福感,讓所有孩子的臉上洋溢著成功的歡樂。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小組辯論的能力,讓辯論產生高效,我認為教師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讓學生敢說
教師要很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積極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對學生發(fā)表的見解尤其是獨到的、標新立異的見解,即使不盡合理,也決不嘲笑、諷刺、評判,決不求全責備。學生在這樣安全的環(huán)境里才能敢說、愿意說,才能對表達投入極大的熱情,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各抒己見,探新求異,不時出現(xiàn)出乎意料的想法,課堂因此變得更加精彩。
2.讓學生有的說
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受到年齡、思維水平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這就要求教師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問題的答案既不能顯而易見、一目了然,也不能深奧難懂,超出孩子現(xiàn)有的能力水平,要能夠使孩子們體驗“跳一跳摘桃子”的快樂。
3.讓學生會說
學生在辯論表達中都力圖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這就需要學生在向別人說明自己觀點時,要理清自己的思路,這一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的。教師在平時要注意對學生語言表達的指導,使學生能把話說得有條有理,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清楚明白。當然,課堂上除了讓學生表達討論,在課程教學中也不能冷落與表達討論同樣重要的“靜思默想”。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于思考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的角度對知識進行不同的理解,產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只有讓學生靜靜地感悟、默默地思考,才能讓課堂張弛有度、動靜相宜,展現(xiàn)出“對話式”數學課堂的魅力。
參考文獻:
吳正憲.給小學數學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