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德育始終是教育發(fā)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立德樹人被列為教育的根本任務(wù)。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階段,這一時期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時期,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語文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文章從實際教學工作出發(fā),對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堅持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幾個有效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德育;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9-0091-02
語文這門學科同時體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對于其他科目而言,語文真正地實現(xiàn)了“文道合一”,或稱以文載道。所以,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在傳授學生語文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要向?qū)W生滲透德育,在教學工作中融入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
初中語文教育的目標在于讓學生學習到有價值的語文學科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要通過適當?shù)姆椒▽W生開展德育,培養(yǎng)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一、立德樹人的重要內(nèi)涵
立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居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首位。立德樹人的本質(zhì)在于一個人通過接受教育,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得以提高,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三觀”,使自己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修養(yǎng)的人。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立德樹人是指學生通過接受教師的教育,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與此同時,立德樹人對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德是做人之基本,學生只有樹立起崇高的理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學習才會有動力,成長才會有保障。
二、立德樹人教育應該遵循的原則
1.適度合理原則
要想實現(xiàn)初中語文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就要始終堅持適度合理的原則。語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政治性比較強,教師在教學這一類課文時應該比教學其他類型的文章更深入,讓學生感受到明確的政治立場,深入接受正確的政治思想,接受有價值的德育知識熏陶。
2.人性化原則
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時,教師還應該遵循人性化的原則,為學生構(gòu)建一個人性化的教育環(huán)境,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德育課堂。在給學生講解文章或者點評學生作品的過程中,教師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學生存在不正確的想法,教師再用合適的方式糾正,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態(tài)學習。
三、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當中,蘊含了許多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因此,語文課堂是教師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努力發(fā)掘語文課本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并將這些元素滲透進自己的教學中去。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教材《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向?qū)W生傳授文言文的基礎(chǔ)知識,更要用一些時間來分析人物,讓學生“明事理”。教師可以先細致分析陳太丘的朋友這一人物形象,以友人“過中不至”“非人哉”等言行設(shè)疑,讓學生討論這一人物形象,進而讓學生知道友人“過中不至”這一不守信用的行為與“非人哉”這樣無禮的言論是我們現(xiàn)今社會所摒棄的,最終明白做人要講誠信、懂禮貌。
學生分析討論的過程就是一個樹立價值觀的過程,是德育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逐漸樹立起是非觀。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分析一下其他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找出文章中哪些人物形象與人物品質(zhì)是值得我們學習,哪些是我們需要摒棄的,讓學生在分析中自然而然地懂得更多的道理。
四、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閱讀教學、作文教學與綜合性學習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三個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掌握正確的德育滲透方法,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滲透進這三個部分的教學當中,有利于學生提高道德文化修養(yǎng),同時也有利于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獨特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
1.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的滲透
文字是人們交際與思想傳播的工具,它能夠承載豐富的內(nèi)容,包括文章的基本信息、情感與思想。文章作者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將自己的心理活動、精神與道德素養(yǎng)等蘊藏在文字中,等待讀者的發(fā)掘。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文本為基礎(chǔ),讓學生揣摩文章的語言,深刻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將自身融入文章內(nèi)容當中,深度發(fā)掘作者在文章中所想要表達的情感,領(lǐng)略作者通過文字傳遞出來的精神。在部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詮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文章,教師在對這些文章進行教學的同時,可以將對學生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既能夠?qū)W習課本中的語文學科知識,又能夠受到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
比如,《散步》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家三代人在散步的過程中,圍繞“走大路”還是“走小路”進行的爭論。教師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去發(fā)掘這篇文章背后所傳遞出的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道德思想,去體會這篇文章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學生知道尊老愛幼與家庭和諧的重要性,然后再拓展其他相關(guān)的例子,讓學生真正地受到德育。
與此同時,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價值取向,教師在語文教學當中應該引導學生把握好人物形象,讓學生感受到正面人物積極向上的人格魅力,鼓勵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身上的精神,鼓勵學生向正面人物學習。
2.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作文教學中的滲透
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先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審題。初中生的心智正處于一個發(fā)展階段,是非觀念還不成熟,此時正是給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導向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有明確的政治立場與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對題目立意進行多角度的討論,并從諸多角度中選取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一點進行深入討論,讓學生在這樣的價值引導中逐漸形成正確的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價值觀。然后,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將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二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感悟生活的價值,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從生活中得到人生啟示。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心靈世界,鼓勵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向文章注入情感,用文字表達自我,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不可以只注重寫作技巧的教學,也要教會學生個性化的表達,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人生感悟注入文章當中,讓學生的作文更有“人”的味道。
教師點評學生的作文,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技巧運用、學科專業(yè)能力與價值取向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作文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要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錯誤,通過對作文的評價及時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觀點正確與否,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3.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綜合性學習教學中的滲透
課外活動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中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其是教師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與拓展。有關(guān)語文的課外活動形式豐富,例如,課外閱讀、課外寫作、課外實踐活動等,為教師在課外開展立德樹人的德育活動提供了多種形式。
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為學生開展德育,將教學內(nèi)容用圖片、聲音、影像的方式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比如,教師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jié)目,讓學生感受中國漢字的魅力,讓學生重視漢字、愛上漢字,進而產(chǎn)生文化自信,提升學生對漢語言文字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
五、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德育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課文都是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學生對課文中所出現(xiàn)的生活元素也比較熟悉,所以在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一些生活元素融入其中,拉近學生與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課本上的內(nèi)容在生活中也能有體會,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傳遞出來的情感。
比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背影》一文,這篇文章記述了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教師在教學這一課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細致深入地去品味父親穿過月臺時的艱難情景,同時給學生配上樂曲,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描寫的內(nèi)容。學生可能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母,他們一邊面對著極大的生活壓力,一邊無私地奉獻著對自己的愛。教師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教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回報父母、回報社會。這樣,語文課也就變得不再枯燥,變得充滿人情味。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牢牢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學生的“三觀”正處于一個高速發(fā)展、快速成型的時期這樣一個機會,對學生開展立德樹人的德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內(nèi)容為教學的基礎(chǔ),從教材中發(fā)掘德育元素,并將這些元素融入語文教學中去,同時要堅持適度合理與人性化的原則,為學生構(gòu)建一個生動的充滿人文情懷的德育課堂,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通過立德樹人的語文課堂為學生開展德育,學生可以學會感恩,學會愛,學會回報親人、回報社會,提高道德修養(yǎng)。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逐漸成長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符合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戴麗.以文化人 點亮心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生命教育元素初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9(12):81-84,113.
[2]甘金元.立德樹人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華夏教師,2019(32):29-30.
[3]陳思微.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法探究[J].黑河教育,2018(12):14-15.
[4]陳允繡.立德樹人:初中語文教學的應然歸宿[J].教書育人,2018(17):71.
作者簡介:楊柳(1979—),男,壯族,廣西靖西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