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叢
《裴將軍詩》局部
顏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西安)人。玄宗開元進(jìn)士,累官殿中侍御史。剛正不阿,為楊國忠所排斥,出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抗賊有功,被推為盟主。后入京,歷官至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又稱顏魯公。李希烈叛亂,權(quán)奸盧杞借機(jī)戕害,使顏真卿前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堅(jiān)貞不屈,終被縊殺。顏氏書法初承家學(xué),習(xí)褚遂良,師張旭。后一變時習(xí),異軍突起,在崇尚流美之風(fēng)的唐代,以雄厚磅礴之勢開疆拓境,成為后世爭相仿效之楷模。沙孟海評其書法藝術(shù)言:“氣息從漢隸出來,孕育眾長,龍蛇生動,不知端倪?!?/p>
沙孟海先生在1979年撰《宋拓〈忠義堂帖〉影印本前言》中說:“世人多認(rèn)為顏真卿書法粗肥多肉,并有蠶頭燕尾之筆,觀此帖便知其不然。宋人記載:‘顏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會主人意,修改披撆,致大失真’。‘真跡皆無蠶頭燕尾之筆’。我們檢取顏真卿傳本墨跡如《自書告身》《祭侄稿》《劉中使帖》參互校觀,便覺這幾句話有他一定的理由。可供后世學(xué)習(xí)顏真卿書體者參考,同時也見得這本《忠義堂帖》的重要性?!?/p>
《忠義堂帖》是南宋嘉定八年(1215)留元剛編集顏真卿墨跡付工摹勒上石的一部匯帖,后鞏嶸又續(xù)刻幾種,共收帖四十五種,輯為八冊。鑒藏印記主要有王崇簡、吳彬、梁清標(biāo)、安岐、張穆、何紹基等。另有孫承澤朱筆題記數(shù)則。
宋刻宋拓的匯帖傳世無多,完帙更少,浙江省博物館所藏該《忠義堂帖》本,為明末清初孫承澤海云閣舊藏,錢儀吉《衍石齋記事稿》亦有關(guān)于該本的記載:“家藏此四世,近百年矣?!痹摫咀詈髿w海寧蔣氏寶彝堂所有。1952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于蔣氏后人處以1000元征集得之,入藏浙江省博物館,定為一級文物。該本可說是傳世最久、最為完整且傳神度較高的孤本。
第一冊凡23開,依次有《移蔡帖》《爭坐位帖》《奉命帖》《與蔡明遠(yuǎn)帖》《鄒游帖》《寒食帖》《乍奉辭帖》《朝回帖》《乞米帖》《鹿脯帖》《峽州帖》《捧袂帖》。鈐印有“吳彬之印”朱文印、“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朱文印、“晦氓孫樸”白文印、“北平孫澤”朱文印等。其中,《爭坐位帖》是顏真卿遺世字?jǐn)?shù)最多的一件行書刻帖。該帖結(jié)體寬博外拓,用筆凝練圓韌,雖多處圈涂,仍不減渾厚郁勃之勢,氣象宏大、渾然天成。阮元謂:“《爭坐位帖》熔金出冶,隨地流走,元?dú)鉁喨唬粡?fù)以姿媚為念。”《移蔡帖》《奉命帖》與《鄒游帖》氣質(zhì)則相對銳勁清健。《與蔡明遠(yuǎn)帖》真草交錯,和諧雅逸,可明顯看出顏真卿對于王羲之用筆與結(jié)體的取法。而觀《鹿脯帖》,楷、行端莊精嚴(yán),渾厚純古。孫承澤在《庚子銷夏記》中評此帖“與三稿稍異,而沉毅激昂,力透紙背,書至此神矣。吾每觀張長史真跡,氣韻古巖,此帖無不一一宛合。魯公言累代書法皆手傳口授,以至長史。公之所得者深矣”。
第二冊凡24開,依次有《修書帖》《守政帖》《廣平帖》《中夏帖》《與夫人帖》《華嚴(yán)帖》《文殊帖》《鹿脯后帖》《一行帖》《訊后帖》《書馬伏波語》《送辛子序》《送劉太沖序》。鈐印有“吳彬之印”朱文印、“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朱文印、“梁清標(biāo)印”白文印、“晦氓孫樸”白文印。其中,《守政帖》作于大歷二年(767),真草相雜,在“二王”基礎(chǔ)上,逐漸顯露出顏真卿對于質(zhì)樸、厚拙的追求。《送劉太沖序》首行有孫承澤朱筆校補(bǔ)五字:“劉太沖者彭。”篇末有孫承澤題跋六行:“送劉太沖序墨跡舊在中書趙士禎家,后歸之關(guān)中南宗伯宗。伯歿歸之孝廉東蔭啇。余從孝廉處借臨月余。國學(xué)所摹刻即趙氏本也。此本與墨跡文及書法俱少異,豈傳世不上一本乎?北平孫承澤記?!痹撎c(diǎn)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駑。董其昌言:“顏魯公《送劉太沖序》,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別有異趣。米元章謂:‘如龍蛇生動,見者目驚?!惶撘病!?/p>
第三冊凡25開,依次有《裴將軍詩》《清遠(yuǎn)道士詩》《麻姑仙壇記》。鈐印有“安儀周家珍藏”朱文印、“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朱文印、“吳彬之印”朱文印、“北平孫澤”朱文印。《裴將軍詩》贊頌了裴將軍英勇善戰(zhàn)、大敗匈奴的豐功偉績。該帖篆隸并列,真草相參,神龍變化,在顏真卿眾多書作中獨(dú)樹一幟。王世貞認(rèn)為《裴將軍詩》“所謂印印泥、錐畫沙、折釵股、屋漏痕者,蓋兼得之矣”。何紹基言:“觀其提按頓挫處,有如虎嘯龍騰之妙。且其行間字里,與《送劉太沖序》相似。”王澍更是贊此帖乃“魯公第一奇跡”?!堵楣孟蓧洝酚浬裣蓚髀?,歐陽修《集古錄》言:“此碑遒峻緊結(jié),尤為精悍,筆畫巨細(xì)皆有法?!眰鞔颂写?、中、小字本三種,今浙江省博物館藏《忠義堂帖》乃中字本。
《裴將軍詩》局部
《爭坐位帖》局部
《草篆帖》局部
《修書帖》局部
《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局部
《乞御書題天下放生池碑額表》局部
《忠義堂帖》局部
第四冊凡27開,為《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鈐“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朱文印、“心賞”朱文印、“梁清標(biāo)印”白文印?!稏|方先生畫贊碑陰記》建于唐天寶十三年(754),由碑記可知,晉朝夏侯湛曾作《東方先生畫贊》,后于唐開元八年(720)被刻于石碑之上。二十余年后,顏真卿出任平原郡太守,游東方朔祠,見此碑“駁癬生金”,遂重寫并命人勒石。觀其所書,乃顏真卿在“二王”基礎(chǔ)上探索轉(zhuǎn)型的嘗試。
第五冊凡23開,為《郭家廟碑上》。鈐“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朱文印、“安儀周家珍藏”朱文印。
第六冊凡22開,為《郭家廟碑下》。鈐“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朱文印、“晦氓孫樸”白文印、“心賞”朱文印、“北平孫澤”朱文印、“梁清標(biāo)印”白文印?!豆覐R碑》立于廣德二年(764),記述郭氏家世、官爵及郭子儀率兵平定安史之亂一事。顏真卿所書已退去銳利,漸得渾厚之氣,體態(tài)雍容。
第七冊凡48開,為《乞御書題天下放生池碑額表》。鈐“安儀周家珍藏”朱文印、“王崇簡印”白文印、“敬哉”朱文印。顏真卿以“臣聞帝王之德,莫大于生成。臣子之心,敢忘于贊述”為由,向皇帝呈《乞御書題天下放生池碑額表》,并言此次所書:“緣前書點(diǎn)畫稍細(xì),恐不堪經(jīng)久,臣今謹(jǐn)據(jù)石擘窠大書一本,隨表奉進(jìn)?!鳖佌媲渌鶗苏€(wěn)健,于恭敬中蘊(yùn)含樸茂、寬厚。
第八冊凡52開,依次有《明皇獎?wù)Z》《頌元孫制》《御史帖》《南來帖》《草篆帖》《江外帖》《送書帖》。鈐印有“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朱文印、“梁清標(biāo)印”白文印、“心賞”朱文印、“北平孫澤”朱文印、“晦氓孫樸”白文印、“何紹基印”白文印、“子貞”朱文印、“張”“穆”朱白文印、“棠村審定”白文印、“蕉林”朱文印等。其中,顏真卿于《草篆帖》自述其學(xué)書源流:“真卿自南朝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dāng)代所稱,及至小子,斯道大喪。但曾見張旭長史,頗示少糟粕,自恨無分,遂不能佳耳。真卿白?!薄稇阉厣先瞬輹栊颉份d顏真卿師從張旭:“吳郡張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楷法精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嘗接游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苯裼^《忠義堂帖》,其師法張旭,不僅限于楷法之精詳,更將張旭渾厚縱橫之態(tài)勢融會貫通,令各體渾然于一。
《忠義堂帖》末,續(xù)刻者南宋學(xué)者鞏嶸于1217年題云:“忠義堂環(huán)壁皆公帖也。今得右本續(xù)之,更冀異時有補(bǔ)遺者。嘉定丁丑仲春三日東平鞏嶸題?!膘枎V,武義(今屬浙江)人。淳熙二年(1175)進(jìn)士,官至太學(xué)博士,大理寺丞。巧的是,今年5月,浙江省博物館將舉辦同為南宋武義人的徐謂禮文書展,展出徐謂禮(1202—1254)三十余年的仕宦履歷文書,文書包括三個方面:“錄白告身”“錄白敕黃”與“錄白印紙”。屆時,《忠義堂帖》第八冊中顏真卿《自書告身》拓本也將一并展出。
《郭家廟碑》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