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燕 廖 燕 金 穎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普外一科,2 導管室,江西省九江市 3332000)
胃腸道手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外科手術,但因手術的創(chuàng)傷性較大,易導致患者術后免疫力下降,不利于康復,故選擇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促進胃腸道術后患者康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近年來,快速康復外科護理通過對患者實施循證醫(yī)學依據的圍術期系列處理,優(yōu)化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措施,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其有效性已在諸多學科中得到證實,有利于緩解患者心理及生理創(chuàng)傷,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但該護理方法在胃腸道手術患者中應用的相關臨床研究較少[2]。為此,本研究對數碼手環(huán)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腹腔鏡胃腸道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初步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擬行腹腔鏡胃腸道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6~81(59.52±4.26)歲;胃癌10例,結腸癌11例,直腸癌9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8~79(59.78±4.33)歲;胃癌10例,結腸癌8例,直腸癌1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無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者;術前未接受放化療者;術前可直立行走,無活動障礙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糖尿病、精神異常、免疫系統、凝血障礙者;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對研究藥物嚴重過敏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圍術期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基礎干預等,并采用數碼手環(huán)(傳感器)統計心率、血壓、步數、睡眠等情況。
1.3.2 觀察組 圍術期實施數碼手環(huán)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3]。數碼手環(huán)(傳感器)統計心率、血壓、步數、睡眠等情況。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具體內容:(1)入院第1天對患者進行快速康復外科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宣教;疏導患者不良心理及預約術前各項檢查。(2)入院第2天耐心講述該病的手術成功案例,樹立患者信心;完善一系列術前檢查;指導患者進行適宜的肺功能鍛煉,如吹氣球、爬樓梯等;有效鍛煉患者咳嗽。(3)手術前1 d囑患者禁飲、禁食;評估患者有效咳嗽的成效,并制訂練習計劃及時間;宣教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及持續(xù)鎮(zhèn)痛使用的時間與方法;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并多鼓勵患者以緩解其心理壓力;對于情況較為特殊的患者給予口服乳果糖、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等瀉藥,保障患者術前一晚的睡眠質量。(4)手術當天留置胃管,更換手術衣褲等;護理人員將患者送至手術室,并與手術室護士做好交接工作;術中予38 ℃生理鹽水2 000~2 500 mL沖洗腹腔;手術完成后拔除胃管;術畢送患者回病房,取低半臥位(床頭上搖15°即可);予2 500 mL補液量,持續(xù)使用鎮(zhèn)痛泵,并于7 h后更換體位,并且可在床上進行適當活動。(5)術后第3天晨間護理時,由護理人員攙扶下床活動,根據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可給予流質飲食或經鼻腸管腸內營養(yǎng),持續(xù)鎮(zhèn)痛,補液量控制在1 500~2 000 mL;進行有效咳嗽與膀胱功能的鍛煉。(6)術后第5天可完全下床活動,繼續(xù)經鼻腸管腸內營養(yǎng)或經口進食,停止鎮(zhèn)痛,補液量控制在1 000 mL左右;根據引流情況拔除腹腔引流管、尿管,并完善出院宣教等相關工作。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包括術后排便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術后第3天和第5天后的下床行走距離。(3)依從性評價:完全遵從醫(yī)囑用藥,配合醫(yī)生飲食及運動的要求和建議為完全依從;部分遵從醫(yī)囑用藥,不聽從醫(yī)生飲食及運動的要求和建議為部分依從;完全不遵從醫(yī)囑用藥,不配合醫(yī)生飲食及運動的要求和建議為完全不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排便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x±s,h)
2.2 下床行走距離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第3天、第5天的下床行走距離遠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下床行走距離比較 (x±s,m)
2.3 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活動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后活動依從性比較 [n(%)]
腹腔鏡胃腸道手術后患者多合并抑郁、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延長了術后恢復時間,并導致代謝紊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免疫力下降、術后疼痛等一系列癥狀,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目前,我國已逐步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應用于臨床胃腸外科,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4]。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主要是根據臨床經驗來完善護理細節(jié),且對常規(guī)護理進行優(yōu)化與整合,以達到提高術后護理水平的目的[5]。其內容主要包括:(1)加強圍術期宣教及心理護理,適當縮短術前禁食禁水時間,鼓勵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2)胃腸道擇期手術不一定需要常規(guī)的腸道準備工作,術前也不再進行常規(guī)放置胃管[6]。臨床研究顯示,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以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恢復[7-8]。數碼手環(huán)屬于穿戴式智能設備,可記錄日常生活的睡眠、鍛煉及飲食安排等實時數據,并將此數據與手機、電腦同步,能夠起到通過數據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圍術期實施數碼手環(huán)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排便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第3天、第5天的下床行走距離長于對照組,活動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說明數碼手環(huán)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縮短患者下床活動時間,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增加患者運動量,患者依從性更高,下床步行距離更遠,加快患者康復,從而降低醫(yī)療費用,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臨床效益較好。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實施數碼手環(huán)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保證患者術后早期足夠的下床行走距離,且患者依從性高,有助于促進術后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