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便當 編輯:文景
文:便當 編輯:文景
村上春樹說:“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干巴巴的沙漠罷了?!卑焉钸^得浪漫有趣,才能活得不粗糙。雞蛋上的笑臉,米飯里的芝麻,都會是平淡生活里的一抹綠。注重生活細節(jié)的人,能把日子過成詩。他們沉穩(wěn)淡定,溫柔善良,是最值得深交的朋友。
《廚者王小余傳》中寫道:“作廚如作醫(yī),吾以一心診百物之宜,而謹審其水火之齊。”行醫(yī)要明藥理,做飯則需知食材、懂水火。要想做得一手好菜,必然要耐得住性子。
光緒年間,鄭春發(fā)烹制的一道菜,香氣會讓佛放棄修行,打破不吃葷的戒律,跳墻而入品嘗其美味。這也是國宴中的主菜“佛跳墻”的由來。這道菜需要20多種食材、30多種調(diào)料,調(diào)制的食材分層裝壇;用荷葉密封壇口,加蓋后先旺火燒沸,再微火煨五六小時。顯然,要想做出佳肴美饌,沒有足夠的耐心是行不通的。燒菜人的耐心,是對食材背后生命的尊重。
美味,始于食材,貴在專注,終于態(tài)度。態(tài)度不立,生活則淡而無味。認真做飯的人,從來不是為了簡單生存,而是為了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靜水流深,厚積薄發(fā),是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正如對待朋友一樣,他們也總是不急不躁,張弛有度。與這樣的人做朋友,如同釀制美酒一般。
俗話說:“魚放三日發(fā)臭,客住三天討嫌?!狈彩露贾v究一個“度”字,做飯也不例外。做飯,最講究分寸,火候不到,眾口難調(diào),火候一過,飯菜易焦。
認真做飯的人,最懂得分寸的把握。自稱“平生只為口忙”的蘇東坡曾在《豬肉頌》中寫道:“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睙駮r要夾有雜草,用虛火慢慢煨燉,火候足時自然色香味濃。東坡肉之所以肥而不膩,入口即化,關鍵就在于火候的把控。正所謂:工不到,事不成;氣不成勻,飯不熟。每一份美味佳肴,重在取材,貴在分寸,多一分則老,少一分則生。
任何一樣東西,在它應時之時就是最好的。醬汁可添香添色,也可淡而無味,關鍵是燒菜的人,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分寸拿捏有度,飯菜即可香飄十里。
認真做飯的人,為人處世也遵循一個“度”字。話不說盡,事不做絕,是他們的人生準則。有這樣的人做朋友,是莫大的福氣。
《道德經(jīng)》中有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币粋€人要想有所成就,需要從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認真做飯的人,往往都很注重細節(jié)。
在日本,全球最年長的三星主廚小野二郎,被稱為壽司之神。他對于壽司的細節(jié)把控,可謂是無人能及。食材采購,醋米溫度,鮪魚片薄厚,他親自完成所有工序后,才給客人享用。他會根據(jù)顧客的喜好精心安排座位,觀察顧客用餐習慣來調(diào)整壽司味道及擺盤。漸漸地,他家的店被譽為“值得花一生去等待”的店。
雖然做飯算不上才能,但有條理、重細節(jié)的人總能受到大家的青睞。凡事成于細節(jié),毀于大意,做飯如此,做人亦如此。一個人做飯的態(tài)度,會折射出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認真做飯的人,往往對生活也不將就。在他們眼里,泡一杯燕麥片,煎一只荷包蛋,都值得被鄭重其事地對待。一鹽一糖的取舍,即便是一碗清湯,也會調(diào)得清香四溢。
有人說:“生活,是熙熙攘攘的菜市,是煙火繚繞的廚房。”雖然平淡,但足夠真切,這就是生活的真相。如果說一個人認清真相后,依然樂此不疲,那他一定是熱愛生活。認真做飯的人,不僅是為飽腹,更是一種熱愛和享受生活的態(tài)度。享受生活,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年近65歲的周潤發(fā),雖身家過億,但依然會親自下廚給朋友和家人做飯。網(wǎng)友都調(diào)侃道:“如果你想在香港偶遇他,多坐地鐵多去菜市場就對了?!辈耸袌鲭m吵鬧,但能聽到鮮活的吆喝聲;地鐵雖擁擠,但能看到人生百態(tài)。街頭的他,常常素顏與粉絲合影,蹺起二郎腿和大伙閑聊。感知平凡的煙火與嘈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享受生活。
活得越真實,越能享受生活中的一切。認真做飯的人,從食材中感受泥土清香,從烹飪中尋得人間煙火。所做的食物,不只有熱氣,更有溫情與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