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
2019年10月1日,鄧景輝早早地守在電視機旁,聆聽國慶70周年閱兵直播,因長期加班加點、高強度工作導致視網膜穿孔,只能用耳朵“聽”閱兵,雖然無法看到閱兵現(xiàn)場的震撼場面,當電視機里傳來鏗鏘有力的聲音:“陸航突擊梯隊正在接受檢閱,6架直20戰(zhàn)術通用直升機首次亮相閱兵場,飛旋的鐵翼為陸軍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彼麆傋鐾晔中g的眼睛不禁濕潤了。
摘取直升機工業(yè)之花的明珠
1965年2月,鄧景輝出生于江西景德鎮(zhèn)市的一個陶瓷工人家庭。他的家鄉(xiāng)是千年瓷都,精美的瓷器美輪美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鄧景輝從小耳濡目染,然而少年鄧景輝卻對東郊的嵐山山麓心向往之,那里是被黨和國家領導人譽為“中國直升機搖籃”的神秘之地。
“我小時候知道我們這有個“神秘單位”,專門研究直升機,特酷,那時候我就夢想著成為這個神秘單位的一員?!?1986年,矢志航空的鄧景輝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西北工業(yè)大學畢業(yè)。進入直升機所后,旋翼系統(tǒng)研究室設計員是鄧景輝的第一個工作崗位,“敢為人先,挑戰(zhàn)自我,創(chuàng)建旋翼自主品牌,實現(xiàn)旋翼技術的跨代發(fā)展”,是研究室的追求,也成為了鄧景輝畢生堅守的夢想。
航空工業(yè)被稱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皇冠。在直升機領域中,旋翼便是直升機這朵工業(yè)之花上的明珠。
的確,“鷙鳥將飛,先修羽翼?!弊鳛橹鄙龣C標志性部件的旋翼,關系到整個產業(yè)的“升降”,對于直升機飛行的高度、速度和距離都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因此,國外各大直升機公司向來把它當作核心秘密、競爭的砝碼,從不向外輸出。我國直升機技術基礎薄弱,旋翼更是技術瓶頸。
鄧景輝參加工作之初,我國還沒有自行研制過直升機旋翼系統(tǒng),只有測繪仿制金屬鉸接旋翼的零星技術和經驗,而當時國外已經在發(fā)展和應用星形柔性、球柔性和無軸承旋翼了。與國外的巨大差距,讓初涉直升機旋翼領域的鄧景輝深受觸動,進而明確了自己的奮斗方向。
由于鄧景輝力學功底扎實,領導安排他承擔了星形柔性槳轂核心部件“星形件”設計分析任務。他一方面查閱國外的技術資料,一方面自己編制相關軟件,反復設計、反復計算,不斷完善力學模型,不斷調試計算軟件,并用開發(fā)的軟件完成試驗件設計,并順利通過試制和試驗,最終形成了直升機所第一個復合材料槳轂設計分析軟件。該項技術在直11 型號研制中得到成功應用,為我國掌握先進旋翼設計分析技術開創(chuàng)了先河。
“八五”期間,為進一步縮小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直升機所啟動了以球柔性槳轂為代表的旋翼原理樣機研究工作。這項任務是對直升機所整體技術能力的挑戰(zhàn)。鄧景輝此時成長為槳轂專業(yè)組組長,他帶領組里的年輕人,認真梳理關鍵技術,針對每項技術難題開展技術攻關,成功地研制出了我國第一套球柔性槳轂。后來,裝有鄧景輝設計的球柔性槳轂的旋翼原理樣機成功實現(xiàn)了演示驗證飛行,我國終于掌握了先進球柔性旋翼設計的關鍵技術,鄧景輝和廣大科研人員推動我國旋翼設計技術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打造全域、全時、全天候能力的直升機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fā)生里氏震級8.0級地震。這場地震也給中國的直升機行業(yè)帶來了一場震動,在地震搶險救災的現(xiàn)場,一批又一批運輸直升機翻山越嶺,穿梭在山崗、峽谷之間,而執(zhí)行汶川救災任務的大部分是“萬國牌”的國外直升機。大災難凸顯了直升機的巨大作用,也喚醒了國人對直升機的認知:中國亟須補齊高原直升機自主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亟待呼喚一款真正為高原而生,具備全域、全時、全天候作戰(zhàn)能力的直升機。
終于,直20來了,鄧景輝使命在肩,責無旁貸,他立志打造一型精品型號,引領未來技術發(fā)展。型號研制動員會上,鄧景輝緊握的拳頭充滿了力量,帶領研制團隊集體發(fā)出了錚錚誓言:“牢記航空人的神圣使命,發(fā)揚精神,勇挑重擔,攻堅破難,超常拼搏,挑戰(zhàn)極限,在決戰(zhàn)決勝的主戰(zhàn)場爭當先鋒,在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第一線為黨旗增輝,堅決按期完成重點型號任務!”
直20的研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部門多、技術新、要求高、難度大,研制周期長,鄧景輝深知“關鍵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攻克關鍵技術,走自主創(chuàng)新的道路。因此他針對滿足用戶的不同使用需求,首次開展關鍵技術成熟度評估,帶領研發(fā)團隊開展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鄧景輝大膽決策,在國產直升機上為首次應用電傳飛控系統(tǒng),為攻克這項關鍵技術,他與研制團隊一道,開展了艱苦的技術攻關,在直升機控制律及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填補了國內直升機一項重要的技術空白,并實現(xiàn)在型號上的成功應用。
旋翼防除冰系統(tǒng)是直20具備全天候、全地域的飛行能力飛行的關鍵技術之一,直升機所曾計劃開展對外合作,最終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實現(xiàn),研制一時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鄧景輝當機立斷,把研制思路調整為立足自主創(chuàng)新,最終在加熱組件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打破了旋翼防除冰技術長期面臨的困境,擺脫了受制于他國的“憋屈”困境。
2019年,直20直升機在國慶閱兵中首次亮相,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實力。它的成功研制不僅填補了國內直升機的多項空白,同時帶動了相關技術領域的發(fā)展,實現(xiàn)直升機技術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鄧景輝說,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爭氣工程”,終于可揚眉吐氣向全世界宣告,歐美國家能做到的,中國一定能做到。
執(zhí)著于航空強國夢想
歲月易老,青春長逝,唯一不變是他航空報國的初心,唯一堅守的是航空強國的使命。在今年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委中心組學習會上,鄧景輝說:“中國直升機技術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這是我在34年科研生涯中最執(zhí)著的夢想?!?/p>
在34年春雨秋風中,鄧景輝對直升機始終懷有一種深厚的情結,以至融入了血脈。他帶領科研團隊攻克了直升機所第一個復合材料槳轂設計分析軟件難關,成功研制出第三代旋翼系統(tǒng),并突破了長壽命復合材料槳葉和金屬結構件為代表的多項旋翼系統(tǒng)關鍵技術,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直升機旋翼基礎技術進步。在他的帶領下,帶動一系列直升機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填補了國產直升機在多個核心技術領域的空白,徹底擺脫了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帶動了我國直升機技術水平跨上新臺階,為中國直升機事業(yè)開創(chuàng)了新天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在完成型號科研任務的同時,在鄧景輝的帶領下,錘煉了一批高效、精干的管理隊伍,造就了一批工作作風硬、業(yè)務水平高、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科研團隊,這些人才隊伍已遍布我國多個軍用、民用以及無人等直升機研發(fā)戰(zhàn)線,為型號的成功研制和國產直升機技術水平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習總書記說:“創(chuàng)新是生產力,企業(yè)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興?!边M入新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孕育興起,鄧景輝把眼光瞄向了高速、智能、無人、安全、環(huán)保、舒適未來直升機六大發(fā)展方向,開啟了新的探索研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他說:“在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征程中,為了直升機技術的進步,為了振興民族直升機產業(yè),我愿意奉獻一切,永不停歇,因為這是值得窮盡一生去奮斗的事業(yè),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無上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