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琳
(東阿縣人民醫(yī)院康復科,山東聊城 252000)
腦卒中為常見的一種腦血管類疾病,吞咽障礙為腦卒中患者的一項并發(fā)癥,且具備較高發(fā)生率。 若患者吞咽障礙癥狀較嚴重,那么在進食期間則易于產(chǎn)生嗆咳等情況,更甚會誘發(fā)吸入性肺炎,同時導致患者營養(yǎng)不良, 這不但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也會消極影響到患者的預后效果。 以往在臨床中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往往運用常規(guī)治療的措施,但該種治療措施所產(chǎn)生的治療效果卻不夠理想。 據(jù)調(diào)查顯示,若能夠?qū)δX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訓練治療,那么則利于顯著增強患者的臨床療效。 綜合康復訓練治療方式所涵蓋的內(nèi)容較多, 如涵蓋電刺激、針灸以及吞咽攝食訓練等,其尤為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各類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率,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備積極意義。 基于此, 該文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主要研究綜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60 例的臨床療效, 現(xiàn)研究報道如下。
抽選該院就醫(yī)的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60 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以隨機法將全部患者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為30 例; 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5例;患者年齡37~69 歲,平均年齡(50.6±2.9)歲。 觀察組中,男20 例,女10 例;患者年齡39~73 歲,平均年齡(51.9±2.7)歲。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1 納入標準 全部患者均滿足于腦血管學術(shù)會議中所制定的腦卒中相關(guān)診斷標準,同時伴程度不一的吞咽困難以及飲水嗆咳等癥狀; 全部患者均意識清楚,不存在語言功能障礙者[1]。
1.2.2 排除標準 存在合并嚴重的失語、癡呆以及精神障礙患者;合并腦血管類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治療,涵蓋針對患者真實病情,控制患者血壓及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腦部代謝情況,促進患者腦部供血,營養(yǎng)患者神經(jīng)等,并配合于吞咽功能訓練[2]。
觀察組患者以上述為基礎(chǔ),予以綜合康復訓練治療:(1)電刺激治療。 針對患者舌部肌肉實施電刺激治療,波輻0~25 mA,固定頻率30~80 Hz,刺激強度7~10 mA,在電刺激期間,讓患者作出吞咽動作,注意不可超出患者的耐受度,2 min/次,1 次/d[3]。
(2)吞咽訓練[4]。 該訓練主要包括舌唇部訓練、進食訓練以及反射訓練。 首先,舌唇部訓練,讓患者實施張、閉口運動以及舌伸縮運動,指導患者正確發(fā)音,逐漸增強患者的言語功能。其次,進食訓練。應讓患者食用半流質(zhì)或是流質(zhì)食物,在患者進食之前,應采取半臥位,在吞咽之前,應多次咀嚼食物。 最后,反射訓練。運用冰凍后的棉簽蘸一定量水, 蘸在患者的舌根、以及軟腭等部位,刺激咽部神經(jīng)反射。
(3)針灸治療。 在涌泉穴、三陰交穴、陽陵穴以及解溪穴等處,施以針灸治療,1 次/d。
①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包括顯效、有效、無效這3 項指標。②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urke、SWALQOL 評分情況, 運用吞咽特異性生活質(zhì)量 (SWALQOL)量表以及Burke 吞咽障礙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以及吞咽障礙程度。
①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吞咽功能基本恢復。②有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吞咽功能明顯好轉(zhuǎn)。 ③無效: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吞咽功能未恢復。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該組患者數(shù)×100.00%。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 (90.00%)。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觀察組患者Burke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SWAL-QO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urke、SWAL-QOL 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urke、SWAL-QOL 評分對比[(±s),分]
組別Burke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SWAL-QOL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5.59±1.47 5.63±1.39 1.326 7>0.05 0.59±0.21 3.25±1.15 5.786 5<0.05 57.73±11.05 57.69±11.29 0.489 5>0.05 94.00±7.83 78.57±18.47 7.734 5<0.05
腦卒中也被稱之為“中風”,涵蓋出血性腦卒中以及缺血性腦卒中這兩種類型。 依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內(nèi)容, 腦卒中疾病是指因諸多因素而致使腦血管受損,腦組織損傷而誘發(fā)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大于24 h或致死。 該疾病具備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以及病死率高等諸多特征。 現(xiàn)如今,腦卒中疾病已為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吞咽障礙為腦卒中疾病的一項典型并發(fā)癥,其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吞咽功能,進而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5]。 具體來說,吞咽障礙主要是因諸多因素所誘發(fā),出現(xiàn)在不同部位的吞咽困難情況。 患者若一旦吞咽困難,就會影響到患者的營養(yǎng)吸收、正常飲食,也極易致使食物被誤吸至患者的氣管之中,誘發(fā)吸入性肺炎,更甚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患者死亡。 還有些患者在飲水或是進食期間, 會產(chǎn)生嗆咳的情況,使得液體在患者的鼻孔之中流出,食物由咽部流至胃部尤為困難,也時常有唾液和食物留滯在患者的口腔之中,導致患者產(chǎn)生支氣管痙攣、脫水以及氣道阻塞等消極反應。
所以,對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來說,若不及時予以康復治療,那么則會失去對于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也會導致其他消極后果的產(chǎn)生。 在此情況下,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實施有效性、及時性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則極具價值和意義。
以往治療腦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礙癥,普遍運用藥物治療以及吞咽訓練等常規(guī)治療方式,但就最終的治療效果來看,該效果體現(xiàn)卻往往會受到限制,不利于切實提高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6]。 而綜合康復訓練治療方式為一種綜合性的治療方式,其能夠在多個方面,如針灸治療、電刺激治療以及吞咽功能訓練治療等方面,予以患者更為綜合性、全面性、科學性的治療。 其中吞咽功能訓練,利于加快患者神經(jīng)元重構(gòu),重組患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強化患者的吞咽能力;電刺激主要是利用低頻脈沖電流,對患者神經(jīng)肌肉接頭產(chǎn)生刺激性作用,極化患者外周神經(jīng),進而改善患者吞咽肌群的收縮以及擴張能力,使患者的吞咽肌群能夠處在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中[7]。 而針灸治療為我國中醫(yī)治療的一項關(guān)鍵組成部分,能夠以穴位施針,來激活患者細胞,強化患者神經(jīng)反射功能,加快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發(fā)揮出舒筋通絡等諸多效用,從而利于加快患者恢復吞咽功能的速度。
該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90.00%)(P<0.05);觀察組患者Burke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SWALQO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由上述結(jié)果得知,通過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訓練治療所產(chǎn)生的臨床療效,要明顯高于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單一實施常規(guī)治療所產(chǎn)生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綜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尤為顯著,該種治療方式不但能夠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也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盡可能降低患者因吞咽障礙而致使的不便。 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務必要積極運用綜合康復訓練治療措施,并值得將此治療措施大力推廣至臨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