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瑩
(航天中心醫(yī)院,北京 100039)
偏頭痛是一種慢性致殘性疾病, 以女性多見,雖不會危及生命,但頭痛癥狀反復發(fā)作,患者注意力難以集中和睡眠障礙,極大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 臨床上偏頭痛以對癥止痛為主, 可暫時控制疼痛發(fā)作,難以長期服用,部分患者因病情反復,出現(xiàn)多種精神和情感障礙,治療依從性降低。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不斷發(fā)展,中醫(yī)學成為“頭痛”治療的重要方法,從中醫(yī)理論來說偏頭痛的發(fā)生原因較多[1],情志因素、久勞體弱或先天稟賦不足均可導致機體氣血瘀阻, 經絡不通,“不通則痛”, 而致頭痛。 針灸屬于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素問·脈要精微論》 中指出:“頭者精明之府”,張介賓注:“皆上升于頭”, 經絡理論也認為人之經氣通過經脈、經別等集中于頭部,對偏頭疼有非常好的療效[2]。 因此可通過刺激相關腧穴,明顯減輕患者癥狀和頭痛發(fā)作的頻率,另外針灸屬于一類“綠色療法”,沒有毒副作用、安全系數(shù)高,更能為廣大患者接受。 故該次2018 年1 月—2019 年11 月間選擇該院偏頭痛患者47 例,采用針灸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在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下,將該院診治的偏頭痛患者94 例作為觀察對象,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頭面痛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內科醫(yī)師分會制定的《中國偏頭痛防治指南》[3]標準;告知患者及家屬治療內容,并簽字同意,積極配合治療及檢查;患者基礎狀況尚好。 其中男37 例,女57 例,年齡29~53 歲,病程2 個月~3 年,BMI 在17.65~25.34 kg/m2, 惡心者32 例,頭暈者43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 例,兩組間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排除標準:有惡性心律失常、難以控制高血壓或急性心腦血管病史;顱內腫瘤、腦外傷、腦炎等引起偏頭痛者;近2 周內曾采用血管活性藥、非甾體抗炎藥或麥角胺制劑治療者;有藥物成癮或戒斷史;各類肝炎、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或皮膚破潰、暈針者;特殊人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
所有患者入院時進行健康教育,并停用其他非相關藥物,改善生活方式,禁止吸煙喝酒,避免過度勞累,維生素B1、甲鈷胺(0.5 mg/次,3 次/d);氟桂利嗪(5 mg/次,1 次/d)。 對照組采用卡馬西平治療,卡馬西平片0.1 g/次口服,3 次/d;觀察組采用針灸治療,主穴:印堂穴、太陽穴(患側)、百會穴,次穴(患側):頭維透率谷、絲竹空透率谷、完骨穴、懸顱穴、中渚穴、角孫穴、天沖穴,針刺方法:揣穴定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透穴選擇3寸毫針與皮膚呈15°進針,以兩穴均“得氣”為度,其他穴位選擇1.5 寸毫針,太陽、完骨、中渚垂直進針,印堂、百會、懸顱、角孫、天沖斜刺,均行平補平瀉手法,針灸1 次/d,30 min/次,7 d 為1 個療程,共4 個療程。 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記錄不良反應狀況,期間若有滯針、斷針及其他不良事件,暫時退出研究。
1.3.1 臨床療效 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記錄患者“頭痛”主要、次要證候及舌、脈像的變化,分別賦予相應分值, 采用尼莫地平法來計算證候緩解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00%,同時觀察并記錄偏頭痛發(fā)作程度及頻率。 顯效:偏頭痛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緩解率≥75%;有效:偏頭痛程度及頻率減輕一半以上, 中醫(yī)證候緩解率≥50%;無效:偏頭痛程度及頻率減輕未達有效標準,中醫(yī)證候緩解率<50%。 計算并比較兩組間有效率。
1.3.2 自主神經功能 治療前和治療4 周時測定皮膚交叉反應來評估自主神經功能,應用肌電圖誘發(fā)電位儀,測定前向患者講明各注意事項,患者取平臥位,將電極置于手心,以手背作為參考,選擇鞍形刺激正中神經,記錄SSR 潛伏期和波幅。
1.3.3 VAS 評分和血漿5-HT 治療前和治療4 周時評價患者的頭痛程度,采用VAS 評分,分為0~10 分,0分表示無痛,10 分表示劇烈疼痛, 分數(shù)高表明疼痛越劇烈。 采集患者的血液標本,置于肝素抗凝試劑管中,立即充分搖勻,經實驗室常規(guī)處理后,上機檢測。 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美國Bio-Tek 酶標儀測定血漿5-HT 水平,人5-HT ELISA 試劑盒,參照試劑盒及儀器標準來操作。
應用SPSS 17.0xyyf ip 軟件計算數(shù)據(jù),自主神經功能、VAS 評分和血漿5-HT 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臨床療效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有效率76.60% 低于觀察組有效率91.4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與治療前比,兩組治療后SSR 潛伏期降低,波幅升高;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治療后SSR 潛伏期較低,波幅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與治療前比,兩組治療后VAS 評分降低,血漿5-HT 升高;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治療后VAS 評分較低,血漿5-HT 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自主神經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自主神經功能比較(±s)
SSR 潛伏期(s)治療前 治療后波幅(mV)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 t 值 P 值 t 值 P 值對照組(n=47)觀察組(n=47)t 值P 值1.70±0.28 1.69±0.34 0.156 0.877 1.49±0.23 1.31±0.21 3.962 0.000 3.973 6.519 0.000 0.000 0.87±0.14 0.86±0.15 0.334 0.739 0.98±0.13 1.12±0.16 4.656 0.000 3.947 8.127 0.000 0.000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和血漿5-HT 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和血漿5-HT 比較(±s)
VAS 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血漿5-HT(ng/mL)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 t 值 P 值 t 值 P 值對照組(n=47)觀察組(n=47)t 值P 值4.35±1.51 4.20±1.44 0.493 0.623 1.52±0.89 0.86±0.41 4.618 0.000 11.069 15.293 0.000 0.000 102.36±28.23 103.18±34.15 0.127 0.899 151.20±32.93 179.11±36.20 3.910 0.000 7.716 9.459 0.000 0.00
兩組患者均完成治療和隨訪,期間對照組2 例惡心嘔吐,1 例腹部不適,1 例面色潮紅; 觀察組2 例皮下血腫,土豆片按壓后消失,未有其他不良反應出現(xià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作壓力增大,部分白領的社會生活、學習和作息極不規(guī)律,誘發(fā)偏頭痛的高危因素逐漸增多,如勞累、緊張、情緒波動及天氣變化等,據(jù)報道約90%以上人群每年有一次頭痛經歷[4]。目前WHO 將嚴重的偏頭痛定義為一個致殘性疾病,輕者可自行緩解,大部分偏頭痛患者因頭痛而正常無法工作,一半以上受到嚴重的影響或臥床休息,其危害性不容忽視。 在我國18~65 歲成人中偏頭痛的發(fā)病率達9.3%[5],除了降低生活質量外,有研究[6]認為偏頭痛與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情感障礙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目前盡管偏頭痛的發(fā)病率和致殘率高,多數(shù)患者對偏頭痛危害性的認識不足,對偏頭痛的病因產生誤解,導致病情反復發(fā)作,約50%以上患者未得到有效或確切的治療。 大部分偏頭痛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特點,需要長期藥物治療。 目前西醫(yī)缺少行之有效的藥物,僅通過止痛、抗炎及5-HT 受體拮抗等藥物治療,可暫時控制癥狀,但遠期療效欠佳。 中醫(yī)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歷代中醫(yī)家對于該病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治療經驗,目前針灸在偏頭痛的醫(yī)療實踐中廣泛應用,通過調節(jié)經絡腧穴和臟腑功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中醫(yī)古籍中并未有偏頭痛的病名, 其病變特點與中醫(yī)學“頭風”“腦風”等范疇符合,中醫(yī)經絡理論認為,頭痛的病位在腦,與人周身經絡循行有諸多關聯(lián)[7]。 現(xiàn)代中醫(yī)家在辨證及辨經取穴的原則上,通過針刺以疏通頭部氣血,標本兼顧,使“通則不痛”。 對于偏頭痛急性發(fā)作者,針刺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全身經絡的陽經位于頭部,五臟之血、六腑之氣皆上注于頭,《靈樞·經脈篇》記載:“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 根據(jù)疼痛部位不同選擇不同的穴位,手足少陽經分布于頭側部,偏頭痛即少陽頭痛[8-9]。根據(jù)經絡分布取穴是針灸治療的特點,“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該次選擇率谷、絲竹空、完骨、懸顱、中渚、角孫、天沖等少陽經穴,以疏通經絡之氣,除病解痛。局部取穴也是針灸治療頭痛的重點,選用印堂、太陽、百會,以疏通經絡、鎮(zhèn)定止痛[10]。
該次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 觀察組在臨床療效、自主神經功能及VAS 評分、 血漿5-HT 上具有優(yōu)勢,說明了針灸對偏頭痛的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改善自主神經功能和5-HT,從而進一步減輕疼痛。 另外觀察患者的安全性狀況,未發(fā)現(xiàn)有嚴重不良反應,患者可以耐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