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挺 黃偉 俞慧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原無錫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江蘇 無錫 214000)
膿毒血癥為感染導致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病情兇險,老年人群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基礎疾病眾多,患者易發(fā)生休克及多器官衰竭(MODS),其中尤以合并急性腎損傷(AKI)常見〔1〕。膿毒血癥的發(fā)病及進展機制源于炎癥的瀑布級聯(lián)反應,目前炎癥的瀑布級聯(lián)反應導致AKI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動物實驗顯示〔2〕:促炎與抑炎調節(jié)失衡與AKI密切相關。miRNA-10a通過調控多條重要炎癥信號通路發(fā)揮抑炎或促炎的作用,白細胞介素(IL)-35為免疫抑制因子,本研究探討老年膿毒癥合并AKI患者血清miRNA-10a及IL-35的表達特征及其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100例老年膿毒血癥患者來源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無錫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59例合并AKI患者為AKI組,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齡62~77歲,平均(71.2±5.3)歲;另41例無AKI膿毒血癥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65~79歲,平均(72.1±5.37)歲。兩組性別、年齡構成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均知情同意。排除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冠心病、先天性畸形、精神疾病史及資料收集不齊全研究對象。
1.2診斷標準 膿毒血癥的診斷參考歐洲危重病醫(yī)學會(ESICM)及美國重癥醫(yī)學會(SCCM)聯(lián)合發(fā)布的膿毒血癥診斷標準3.0版〔3〕,具備感染指征,在ICU生存>7 d,序貫器官衰竭評估(SOFA)評分≥2.0分,膿毒血癥合并AKI診斷參考阿姆斯特丹 AKI 合作研究會確定的診斷標準。
1.3研究方法 收集研究對象神志、脈搏、體溫、呼吸等生命體征資料,并在轉入ICU時24 h內取靜脈血檢測miRNA-10a及IL-35,并由高年資醫(yī)生進行SOFA評分,包含呼吸、凝血系統(tǒng)、肝功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腎臟系統(tǒng)六部分,每項分值為0~4 分,總分值0~48分,分數(shù)越高,預后越差。
1.4實驗室檢測 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法檢測血清miRNA-10a,全自動基因擴增儀為ABI7500,試劑購自美國Invitrogen公司,逆轉錄試劑購自美國Fermentas公司,內參為小核 RNAU6(sn RNA U6),上游:5'-CTCGCTTCGGCAGCACA-3',下游 :5'-AACGCTTCACGAATTTGCGT-3'。miRNA-10a 上游:5'-GGAGGGGTACCAGAATCCCATTTTGGCCA-3',下游:5'-GGAGGAAGCTTGCGGAGTGTTTATGTCAACT-3',擴增條件:預變性95℃ 5 min→變性95℃ 10 s→退火60℃20 s→延伸72℃ 20 s,共40循環(huán),2-ΔΔCt表示miRNA-10a 表達水平。IL-35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購自美國BD公司,嚴格按試劑說明書操作。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t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miRNA-10a、IL-35、SOFA對膿毒血癥合并AKI的診斷價值。
2.1兩組miRNA-10a、IL-35及SOFA評分比較 AKI組miRNA-10a、IL-35及SOF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AKI組及對照組miRNA-10a、IL-35及SOFA評分比較
2.2miRNA-10a、IL-35及SOFA評分對膿毒血癥AKI診斷性能 對膿毒血癥AKI診斷,miRNA-10a診斷切點為3.01,曲線下面積為0.765;IL-35診斷切點分別為386.25 pg/ml,曲線下面積為0.795;SOFA評分診斷切點分別為35.33分,曲線下面積為0.658。見圖1。
圖1 miRNA-10a、IL-35及SOFA評分對膿毒血癥AKI診斷性能
膿毒血癥在臨床屬于危重癥,雖抗感染療法及器官支持技術得到長足的發(fā)展,但膿毒血癥造成的死亡率卻一直居高不下。資料顯示〔4〕:膿毒血癥的死亡率高達25%~63%,患者因感染導致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AKI為膿毒血癥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膿毒血癥大量的炎癥介質促使腎血管微血栓形成,引起腎小球灌注壓及濾過率的大幅降低導致AKI發(fā)生〔5〕,AKI病情兇險,預后極差。早期診斷、早期預防、及時阻斷、逆轉腎功能損傷為防治AKI的關鍵〔6〕。微小RNA為新近發(fā)現(xiàn)的一類單鏈小分子RNA,由19~24個核苷酸組成的短小非編碼RNA,其可通過基因轉錄水平廣泛地參與炎癥免疫應答的各環(huán)節(jié),IL-35為分泌型細胞因子,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與炎癥性疾病關系密切,為新型的抗炎因子。
有學者認為〔7〕:膿毒血癥發(fā)生的重要機制為促炎細胞因子及抗炎細胞因子的失衡,其中包含多種細胞內及細胞間信號通路,諸如Janus激酶/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子(JAK/STAT)通路,核因子(NF)-κB通路,絲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I3K/Akt)通路等,miRNA通過轉錄后蛋白水平調控各通路炎癥因子相關基因及轉錄因子的表達及抑制,其中miRNA-10a屬于膿毒血癥免疫應答調控的關鍵因子〔8〕,其表達異常與膿毒血癥的免疫調節(jié)失衡密切相關。研究顯示:miRNA-10a可調節(jié)輔助性T細胞比例,促進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IL-2炎性因子的分泌,具有促炎作用〔9,10〕。IL-35為IL-12a鏈與IL-27β鏈組成的異源二聚體蛋白,IL-35對炎癥進程具有延緩作用,可上調調節(jié)型 T 細胞比例,促進IL-10的分泌,抑制Th17細胞分化及IL-17的產生,抑制機體過度的炎性反應,AKI膿毒血癥患者過度的炎性反應可刺激IL-35反饋性增多,高濃度IL-35具有抑炎作用〔11~14〕;本研究數(shù)據(jù)與上述觀點相符。動物實驗顯示〔15〕:IL-35對炎性腎損傷有一定的延緩作用。SOFA評分為臨床評價危重癥嚴重程度的常用指標,綜合患者癥狀、體征及生理參數(shù)從而予以疾病嚴重程度量化,直觀、客觀、簡單。本研究顯示,miRNA-10a、IL-35的診斷效能均優(yōu)于SOFA評分,其中尤以IL-35最優(yōu)。
綜上,miRNA-10a、IL-35對膿毒血癥AKI早期診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