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莉 王宜嶺 許海東 高國強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山東 滕州 277599)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腦血栓、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閉塞、血管腔狹窄等原因引發(fā)的腦部供血突然中斷或不足,而導致腦組織發(fā)生壞死〔1,2〕。急性腦梗死具有發(fā)病急促、病情進展非常迅速、致死率及致殘率較高等顯著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3〕。根據相關統(tǒng)計結果,我國目前每年由于急性腦梗死死亡人數高達440萬〔4〕。有相關研究報道,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可以改善神經功能〔5〕。目前醫(yī)院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主要方法是實施動靜脈溶栓,臨床常用的溶栓藥物包括尿激酶、阿替普酶等,其中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藥物,阿替普酶為第2代〔6〕。本文擬探究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45~77歲,平均(64.39±5.36)歲,病程0.5~4.5 h,平均(1.82±0.69)h;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6~79歲,平均(64.92±5.71)歲,病程0.5~4.0 h,平均(1.88±0.65)h。兩組性別、病程、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顱內出血、泌尿系統(tǒng)出血、最近發(fā)生頭部外傷、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所有患者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兩組均進行抗生素治療,并采取措施穩(wěn)定患者顱內壓及血壓,糾正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紊亂。并在兩組正式開始治療靜脈溶栓治療之前,對兩組同時進行阿司匹林(河北瑞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209)、硫酸氫氯吡格雷(惠州信立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1)及依諾肝素鈉(成都百裕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025,劑型:注射劑)注射,以發(fā)揮抗凝作用。
1.2.1對照組 對照組靜脈滴注尿激酶(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034,規(guī)格:25萬U;劑型:注射劑),給藥總劑量為150萬U,靜脈滴注時間在30 min以內。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首次治療時,靜脈注射低分子肝素(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規(guī)格:1.0 ml∶5 000 AXa單位;劑型:注射劑)3 000 U,再靜脈給予阿普替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國藥準字S20110051)進行治療,根據患者體重確定給藥劑量為0.9 mg/kg,注意給藥總劑量≤90 mg。先靜脈注射10%總劑量的阿替普酶,余下的90%利用靜脈滴注的方法輸注入病人體內,滴注時間控制在60 min左右。
1.3療效評價與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兩組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改良RANKIN 量表(mRS)評分及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如下,(1)顯效:經過治療,血清酶水平基本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除;(2)有效:治療后血清酶水平具有較為明顯的改善,臨床癥狀緩解;(3)無效:血清酶水平沒有改善,臨床癥狀無好轉。總有效率(%) =(顯效數+有效數)/總例數×100%。NIHSS評分主要用來評價神經缺損程度,共有11個維度,評分越高說明神經缺損越嚴重;mRS評分主要用來評價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共6個等級,6級表示死亡,0級表示沒有癥狀,分數對應等級,分數越高說明神經功能恢復越不好〔7〕。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包括出血、過敏、嘔吐、皮疹等癥狀。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61%〔顯效19例(46.34%),有效12例(29.27%)、無效10例(24.39%)〕,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68%〔顯效25例(60.98%)、有效13例(31.71%)、無效3例(7.32%)〕,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79,P=0.034)。
2.2兩組NIHSS評分及mRS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NIHSS評分及mR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NIHSS評分及mRS評分比較分)
2.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出現出血3例(7.32%),皮疹2例(4.88%),過敏2例(4.88%),嘔吐4例(9.76%),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例(26.83%);觀察組出現出血1例(2.44%),皮疹1例(2.44%),嘔吐1例(2.4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例(7.32%);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13,P=0.019)。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社會老齡化進程逐步加重,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8〕。急性腦梗死屬于心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它是由多種因素如腦血栓形成、腦動脈粥樣硬化、其他原因導致的血管堵塞等造成的腦組織局部缺血缺氧,最后引起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根據急性腦梗死不同的發(fā)病機制,可以分為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腦血栓等類型,其中腦血栓在所有類型中占60%,是急性腦梗死最常見的發(fā)病機制〔9〕。根據有關數據資料的統(tǒng)計結果,中國不同地域的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率、死亡率具明顯差異,即南方地區(qū)的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要比北方地區(qū)高,另外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率、死亡率跟病人自身的年齡也有明顯的線性關系〔10〕。腦梗死范圍包括中心缺血壞死區(qū)及周圍缺血半暗帶,周圍缺血半暗帶中含有側支循環(huán),側支循環(huán)中分布很多沒有壞死的神經元,所以,如果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實現梗死血管的再通,可恢復周圍缺血半暗帶的血液循環(huán),及時緩解腦缺血區(qū)的腦組織損傷,改善部分神經元細胞的活性,減少腦組織缺血性壞死面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11〕。因此,如何實現堵塞腦血管的再通,恢復腦組織正常血液供應,以減少腦組織的缺血壞死,是臨床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重要內容〔12〕。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腦梗死常采用靜脈溶栓的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可以明顯改善血液供應,減少腦組織缺氧和缺血造成的神經功能損傷。尿激酶其實質是腎小球上皮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水解酶,這種蛋白水解酶不能和纖維蛋白結合,而是通過激活血栓中所含的纖溶酶原,以切斷纖維酶原分子結構中的精氨酸560-纈氨酸561化學鍵,使其變化成纖溶酶,進而對凝血因子發(fā)揮降解作用,促進腦血栓溶解,實現血液再通〔13〕。阿替普酶也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血栓比較常用且有效的溶栓藥。阿替普酶是一種纖維蛋白溶酶激活劑,主要由糖蛋白構成,一般是利用其分子結構中的賴氨酸殘基去結合血栓中的纖維蛋白,進而激活血栓中的纖維蛋白溶酶原,破壞纖維蛋白,最終可發(fā)揮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從而溶解血栓〔14~17〕。另外,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時不會造成全身性纖溶的不良反應,治療效果更好。阿替普酶的生物半衰期較短,進入人體約5 min后,濃度可降低50%,到10 min時可減少至20%,20 min之后可減少到10%,然后經膽汁糞便排出體外,不容易造成體內蓄積中毒〔18~20〕。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尿激酶、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阿普替酶治療效果更好,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較輕,恢復程度較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但在臨床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病人的實際病理情況進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