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
(山東省淄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東 淄博 255000)
食管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腫瘤,臨床癥狀主要為初期難以咽下干的食物,病情發(fā)展至半流食也無法咽下,最終唾液和水也無法下咽,且我國是該疾病的高發(fā)低于,每年約15萬人死于該疾病已經(jīng)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目前,臨床上手術治療仍然為最佳方案,但部分患者因內科原因或因不能手術切除的質可能采取放療保守治療方案。但既往數(shù)據(jù)顯示,單純放療臨床療效多差強人意,因此,在多學科綜合治療思想已于臨床廣泛推廣的背景下,筆者考慮在放療基礎上聯(lián)合藥物治療,旨在為臨床探尋更多可實際推廣的理論依據(jù)。
對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晚期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56例進行隨機對照實驗,納入標準:①胃鏡活檢明確診斷為食管鱗狀細胞癌;②CT檢查診斷為食管癌;③患者耐受性良好可配合本次實驗者;④患者無腫瘤大出血和食管穿孔癥狀;⑤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預計生存期<6個月或生命垂危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依從性差者;③存在嚴重心肝腎等多臟器官疾病功能障礙者;④過敏體質或對化療藥物存在禁忌者;⑤過敏體質或對化療藥物存在禁忌者。本次研究所納入病例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組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為(59.64±7.01)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47~80歲,平均年齡為(59.36±7.10)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具可比性。
對照組行放療治療,放療器購置于用深圳市騰飛宇科技有限公司,放療方案為5次/周,2 Gy/次,兩組患者均需完成放療治療,放療所需處方劑為55~65 Gy/7~8 w,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患者加服安羅替尼()治療。
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療效評定標準依據(jù)治療后食管X線鋇餐檢查結果;并由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臨床醫(yī)生對患者檢查結果進行判定,具體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惡化;②由專職護士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并記錄患者實際生產情況。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臨床有效率[n(%)]
到術后1年時間點,總結回訪情況,研究組患者生存率為25/28(89.2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5/28(53.5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國民飲食結構的改變,部分疾病的發(fā)病率也逐年攀升,近年來,醫(yī)學界對致死率和病發(fā)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食管癌的關注已越發(fā)重視[2]。目前臨床上治療食管癌多行手術方案治療,但有部分患者不能行手術治療,必須采取保守治療方案以延續(xù)生命,放療就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治療方案,但既往數(shù)據(jù)顯示,單純采用放療治療患者轉移率、復發(fā)率和生存率均較低。因此,有學者提出在放療基礎上聯(lián)合藥物治療,以期提升臨床療效。
本次實驗結果顯著,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術后1年生存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多學科聯(lián)合治療方案可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彌補單一治療的缺點,進而顯著提升臨床療效,降低患者治療后死亡率,繼而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