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勛,鞠豐翼,張 玙,喬 斌,王志剛,杜之渝
(1.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眼科,重慶 400010;2.重慶明達眼科醫(yī)院眼科,重慶 400010;3.重慶醫(yī)科大學超聲分子影像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10)
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 Rb)為兒童最常見原發(fā)性眼內惡性腫瘤[1-2],目前臨床常用影像學檢查方法有CT、MRI、超聲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hthalmic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治療方法包括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放射治療及手術等,各有其不足[3-5]。納米技術用于治療腫瘤高效而安全[6]。單寧酸(tannic acid, TA)為多酚化合物,可通過綠色合成途徑與Fe3+合成具有強黏附能力的光熱材料單寧酸鐵(FeIII-tannic acid, FeⅢTA)[7]。全氟戊烷(perfluoropentane, PFP)沸點低(29℃)且易相變,可促進藥物釋放,同時增強超聲顯像效果[8]。紫杉醇(paclitaxelaclitaxel, PTX)為常用化療藥物,將其與納米技術結合可獲得更高運載效率,提高腫瘤部位藥物濃度,增強治療效果[9-10]。本研究以FeⅢTA、PTX、PFP相結合制備光響應性PLGA納米粒,并體外評估其超聲顯像及治療Rb效果。
1.1 主要材料 羥基端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分子量12 000 Da,聚合比50∶50,上海麗昂化學有限公司),PTX(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FP(Strem Chemicals公司),TA(Sigma-Aldrich公司),六水三氯化鐵[Iron(Ⅲ)chloride hexahydrate,FeCl3,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Sigma公司)以及異丙醇、二氯甲烷、瓊脂糖、RPMI1640培養(yǎng)基和胎牛血清、細胞增殖及毒性檢測試劑盒CCK-8(上海紀寧實業(yè)有限公司)、活/死細胞雙染試劑盒(熒光探針細胞染色,上海復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Y79細胞系(人Rb細胞系)、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由重慶醫(y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研究所提供。
1.2 主要儀器 Sonics & Materials聲振儀,磁力攪拌器,低溫離心機,Olympus光學顯微鏡,Zeta SIZER3000HS馬爾文粒度儀,Htachi H-7600透射電子顯微鏡,Agilent Cary 35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Shmadzu LC-2-1-A HT高效液相儀(日本島津公司),808 nm激光儀,熱成像儀,Esaote Mylab 90型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9 MHz),ELX800酶標儀,蔡司激光共聚焦顯微鏡LSM800等。
1.3 制備納米粒 以雙乳化法制備PLGA/PTX/PFP納米粒,將50 mg PLGA和5 mg PTX加入2 ml二氯甲烷中并充分溶解。加入200 μl PFP,冰浴下乳化5 min(聲振、停止間隔5 s),再加入4% PVA溶液5 ml,再次乳化5 min(聲振、停止間隔5 s)。加入2%異丙醇溶液10 ml,加磁珠冰浴攪拌6 h,經超純水離心、洗滌3次,獲得PLGA/PTX/PFP納米粒。取1 mg PLGA/PTX/PFP納米粒均勻重懸于2 ml超純水,依次加入10 μl TA溶液(40 g/L)和10 μl FeCl3溶液(10 g/L),充分混合均勻,經超純水洗滌、離心3次,完成FeⅢTA/PLGA/PTX/PFP納米粒制備。
1.4 測定相關表征 以光學顯微鏡觀察納米粒大小、分散性及相變特性,馬爾文粒徑分析儀檢測其粒徑、分布及電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1.000 g/L PLGA/PTX/PFP及不同濃度(0.125、0.250、0.500、1.000 g/L)FeⅢTA/PLGA/PTX/PFP納米粒的吸光度。以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納米粒的結構。配制不同濃度(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 μg/ml)PTX,用高效液相色譜儀繪制PTX標準曲線(色譜柱:Welch-C18,4.6 mm×250 mm,流動相:甲醇∶水=77∶23,波長227 nm,流速:1 ml/min),以有機溶劑(二甲基亞砜∶甲醇=1∶1)破壞納米粒后再次檢測并分析PTX含量,根據PTX標準曲線計算包載的PTX質量,得出PTX的包封率和載藥率。
將FeⅢTA/PLGA/PTX/PFP納米粒隨機等量分成808 nm激光輻照組和未受激光輻照組,分別裝入透析袋,置于緩沖介質中。于0.5、1、2、4、6、12、24 h對2組分別取樣,對激光輻照組在1 h采樣結束后立刻用808 nm激光(1 W/cm2)輻照5 min,再將透析袋放回緩沖溶液中繼續(xù)上述流程。以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并繪制2組PTX藥物釋放率。
1.5 測定體外光熱效應 對FeⅢTA/PLGA/PTX/PFP納米粒按不同濃度(0.125、0.250、0.500、1.000 g/L)分組,以1.000 g/L PLGA/PTX/PFP為納米粒組,磷酸緩沖鹽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BS)為空白對照組,每組取200 μl分別置于96孔板中,經808 nm激光(1 W/cm2)輻照10 min。以熱成像儀檢測各組溫度變化,光鏡下觀察FeⅢTA/PLGA/PTX/PFP納米粒相變。
1.6 體外超聲顯像 取9 g瓊脂糖粉置于燒杯中,加入350 ml脫氣水,以微波爐加熱并充分攪拌溶解,將200 μl規(guī)格槍頭盒裝滿槍頭,將瓊脂溶液緩慢注滿槍頭盒,待其等待自然冷卻,得到凝膠模型。取上述各濃度FeⅢTA/PTX/PLGA/PFP納米粒懸液和PBS各200 μl置于96孔板中,以PBS為對照組,用808 nm激光(1 W/cm2)輻照5 min后取出,置于瓊脂糖凝膠模型中,以超聲診斷儀分析顯像效果,測量超聲信號灰度值。
1.7 細胞培養(yǎng) 以含1%雙抗、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養(yǎng)液于37℃、5% CO2培養(yǎng)箱中孵育人源性Y79細胞系及HUVEC。
1.8 測定生物安全性 將HUVEC和Y79細胞分別置于96 孔板中孵育12 h,棄去孔中舊培養(yǎng)基,加入含0.125、0.250、0.500、1.000、2.000 g/L FeⅢTA/PLGA/PFP納米粒的新鮮培養(yǎng)基100 μl,繼續(xù)孵育24 h,然后棄去孔中舊培養(yǎng)基,用PBS清洗3次,再每孔加入100μl含10% CCK-8新鮮培養(yǎng)基孵育2 h,檢測吸光值A450;每組測量5次并分析。
1.9 CCK-8法檢測Y79細胞存活 將Y79細胞于96孔板中孵育12 h,棄掉舊培養(yǎng)基,分為空白對照組、激光組、FeⅢTA/PLGA/PTX/PFP(FPTP)組、FeⅢTA/PLGA/PTX/PFP+激光(FPTP+激光)組,分別加入納米粒后孵育4 h,再次棄掉培養(yǎng)基,加入100 μl無血清培養(yǎng)基;予激光組和FPTP+激光組激光(1 W/cm2)輻照5 min,再次孵育6 h后加入CCK-8試劑并孵育30 min,酶標儀檢測吸光值A450,每組測量5次并分析。檢測不同濃度(0、0.250、0.500、1.000 g/L)FPTP+激光組納米粒的殺傷作用,方法同上。
1.10 活/死細胞法檢測Y79細胞存活 共聚焦皿板中孵育細胞12 h,棄掉培養(yǎng)基,加入1 ml濃度1.000 g/L的不同納米粒無血清培養(yǎng)基,分為空白對照組、激光組、FPTP組、FPTP+激光組,加入不同納米粒后孵育4 h,再次棄掉培養(yǎng)基,加入1 ml新鮮血清培養(yǎng)基,予激光組和FPTP+激光組經激光(1 W/cm2)輻照5 min,再孵育6 h后,各皿中加入200 μl活/死細胞雙染試劑并孵育15 min,觀察各組細胞存活情況。
1.11 流式細胞法檢測Y79細胞存活 將Y79細胞置于48孔板中孵育12 h,棄掉培養(yǎng)基,加入濃度為1.000 g/L的無血清培養(yǎng)基200 μl,分為空白對照組、激光組、FPTP組、FPTP+激光組,分別加入納米粒后孵育4 h,再次棄掉培養(yǎng)基,加入200 μl無血清培養(yǎng)基;予激光組和FPTP+激光組經激光(1 W/cm2)輻照5 min,再次孵育6 h后送檢。
1.12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uation.3±s表示,多組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兩變量之間關系采用線性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納米粒表征 成功制備出FeⅢTA/PLGA/PTX/PFP納米粒,粒徑(155.8±55.68)nm(圖1A),分散指數(PdI:0.100),電位(-27.3±5.14)mV,其大小均勻,分散性好;透射電鏡下觀察,中心的PLGA/PTX/PFP納米粒被FeⅢTA外殼包裹(圖1B)。FeⅢTA/PLGA/PTX/PFP的吸光度明顯高于PLGA/PTX/PFP,且隨濃度變化(圖1C)。PTX的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19 414x+12 788,r=0.997 2;其包封率為(70.89±8.03)%,載藥率為(9.61±0.63)%,0.5 h和1 h時釋藥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激光輻照組PTX釋藥率明顯升高(P<0.05,圖1D)。
圖1 載FeⅢTA/PTX/PFP的PLGA納米粒相關表征 A.納米粒粒徑分布圖; B.透射電鏡圖; C.PTP納米粒和不同濃度FPTP納米粒吸光光度圖; D.FPTP納米粒體外紫杉醇釋放曲線圖
2.2 體外光熱效應及光致相變 激光輻照不同濃度FPTP納米粒, 5 min時溫度上升趨于平穩(wěn),濃度越高溫度上升越快、越高,而PTP納米粒和PBS對照組溫度均未見升高(圖2A)。對于不同濃度FPTP納米粒,5 min時熱成像圖(圖2B)和溫度定量分析結果均呈正相關(r=0.842 8,P<0.05,圖2C)。光鏡下觀察,隨輻照時間增加,發(fā)生相變的FPTP納米粒逐漸增多(圖2D)。
圖2 納米粒光熱圖與光致相變圖 A.PTP納米粒和不同濃度FPTP納米粒經近紅外激光輻照的升溫曲線圖; B.納米粒組激光輻照5 min的熱成像圖; C.不同濃度FPTP納米粒激光輻照5 min時溫度與濃度關系定量分析圖; D.FPTP納米粒經激光輻照后相變圖
2.3 體外超聲顯像 超聲顯像中,激光輻照后,B模式和造影模式均可見明顯信號增強(圖3);定量分析信號強度變化,隨納米粒濃度增加,B模式信號(r=0.991,P<0.01)及造影模式信號(r=0.992,P<0.01)均明顯增強并呈正相關。
圖3 不同濃度FPTP納米粒體外超聲顯像圖
2.4 生物安全性 不同濃度FPP納米粒對人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均無細胞毒性(P>0.05),見圖4A。
2.5 CCK-8法檢測Y79細胞存活情況(表1) 激光組對Y79細胞毒性殺傷作用與空白對照組納米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而FPTP+激光組強于FPTP組(P<0.01,圖4B)。0.250 g/L、0.500 g/L、1.000 g/L FPTP納米粒對Y79細胞的毒性殺傷作用均高于對照組(P均<0.01),0.500 g/L、1.000 g/L組高于0.250 g/L組(P均<0.01),而1.000 g/L組高于0.500 g/L組(P<0.01),見圖4C。
圖4 納米粒細胞毒性作用 A.FPP納米粒對Y79細胞和HUVEC細胞的毒性; B.不同納米粒組對Y79細胞的殺傷情況; C.不同濃度FPTP+激光納米粒組對Y79細胞的殺傷情況
表1 各組Y79細胞存活情況(%)
2.6 活/死細胞法和流式細胞法檢測Y79細胞存活(表2) 空白對照組和激光組Y79細胞存活率均較高 (P>0.05);FPTP組、FPTP+激光組Y79細胞存活率均低于空白對照組(P<0.01);FPTP組Y79細胞存活率高于FPTP+激光組(P<0.01),見圖5。空白對照組和激光組Y79細胞凋亡均較少 (P>0.05);FPTP組、FPTP+激光組Y79細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對照組(P均<0.01);FPTP組Y79細胞凋亡率低于FPTP+激光組(P<0.01),見圖6。
圖6 流式細胞儀檢測不同納米粒組細胞凋亡 A.空白對照組; B.激光組; C.FPTP組; D.FPTP+激光組
圖5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細胞存活情況 A.空白對照組; B.激光組; C.FPTP組; D.FPTP+激光組 (綠/紅色分別為活/死細胞)
表2 各組Y79細胞存活情況(%)
目前治療Rb的優(yōu)先級順序依舊是拯救生命、保留眼球和保存視力[11]。對于較小腫瘤,經瞳孔810 nm聚焦激光溫熱療法是首選治療方法,OCT引導光凝治療對于治療肉眼不可見的新生Rb具有重要臨床價值[12];但對較大腫瘤需多次由外至內進行光凝治療并結合化療[13],在提高腫瘤部位藥物濃度、抑制腫瘤生長的同時降低藥物全身毒副作用[14-16]。通過結合納米技術和相變材料,可制備超聲分子探針,實現增強超聲顯像效果[17]。
相變材料的激發(fā)方式有多種選擇[18-19]。本研究將光凝治療、化療與超聲顯像相結合,制備出診療一體FPTP納米粒,可同時增強療效和超聲顯像效果,其粒徑為(155.8±55.68)nm,電位為(-27.3±5.14)mV,有利于通過腫瘤血管進入腫瘤[20];電鏡可見電子密度較高的FeⅢTA呈黑色,包裹住中間灰白色的PFP;FeⅢTA/PLGA/PTX/PFP的吸光度主要來自FeⅢTA殼,也表明FeⅢTA成功搭載在納米粒上。PLGA/PTX/PFP納米粒和PBS均無法經激光輻照產熱,提示FeⅢTA/PLGA/PTX/PFP納米粒的光熱效應來源于FeⅢTA。體外超聲顯像顯示,FeⅢTA經激光激發(fā)產熱,促進PFP相變,從而增強超聲顯像效果,兩種模式下回聲均隨納米粒濃度增加而逐漸增強。體外檢測FPTP納米粒在經激光和未經激光輻照下的PTX釋放結果表明PFP經光熱激發(fā)后發(fā)生相變,促進PTX的藥物釋放。體外生物安全性實驗結果顯示,高濃度FPP納米粒在未經激光激發(fā)的情況下不會對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造成損害,具有較好的生物安全性。體外細胞實驗結果顯示,單一激光輻照不會對細胞造成殺傷效果,同時FPTP納米粒未經激光輻照時雖可緩慢地釋放PTX,但對腫瘤的殺傷效果有限,而FPTP納米粒經激光輻照可迅速提高藥物濃度,達到光熱治療和化療協(xié)同殺傷腫瘤細胞的目的。將光熱治療和化療相結合,腫瘤細胞殺傷效果明顯增強,且隨濃度升高而增強。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流式細胞儀觀察結果顯示FPTP+激光組對腫瘤細胞殺傷效果最強,為進一步開展體內動物實驗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