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嬌 潘汝銀 廖劍敏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Hp)現(xiàn)已被證實與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多種胃腸道疾病及不明原因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胃腸道外疾病有關[1]。第五次全國Hp感染處理共識報告經驗治療推薦了7種鉍劑四聯(lián)方案,所有方案中均含有質子泵抑制藥(PPI)和鉍劑,初次治療失敗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選擇一種方案進行補救治療。方案的選擇需根據(jù)當?shù)氐腍p抗生素耐藥率和個人藥物使用史,權衡療效、藥物費用、不良反應和其可獲得性,作出個體化抉擇[2]。結合清遠地區(qū),呋喃唑酮耐藥率偏低、藥品經濟可得等情況,本研究擬分析呋喃唑酮四聯(lián)方案補救治療Hp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5月~2019年6月清遠市人民醫(yī)院門診就診的100例Hp感染初治失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在參與研究之前均簽署了相關的知情書,治療依從性良好。100例患者中59例為消化性潰瘍患者,并且病灶處于胃體,胃角等位置,潰瘍有1~3個,平均直徑(11.6±7.3)mm;41例患者為符合納入標準的其他患者?;颊叨蓟蚨嗷蛏俅嬖谝韵掳Y狀:腹痛、反酸、食欲不振、噯氣、腹脹等?;颊哳愋停合詽?、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Hp相關性胃炎、需長期PPI治療、有胃癌家族史、個人強烈要求治療等。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2.11±8.63)歲;病程1個月~2.5年,平均病程(1.35±1.13)年。觀察組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2.33±8.56)歲;病程1個月~2年,平均病程(1.47±1.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第1次接受Hp根除方案之后1個月,經過13C尿素呼氣診斷顯示結果是陽性;②患者年齡18~68歲;③近4周中沒有接受PPI、抗生素、H2受體拮抗劑、鉍劑的藥物治療[3-5]。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②存在糖尿病、神經肌肉疾病、哮喘、結締組織病、精神疾?。虎刍颊叱霈F(xiàn)急性消化道出血或是消化道腫瘤等嚴重疾?。虎芑颊叽嬖谀I、心、肺等嚴重器質性病癥,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嚴重影響;⑤處于妊娠或是哺乳階段的女性患者;⑥患者有嚴重的藥物依賴性,或是有酗酒等習慣導致不適宜開展研究[6-8]。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蘭索拉唑30 mg b.i.d.+阿莫西林1.0 g b.i.d.+呋喃唑酮0.1 g b.i.d.+膠體果膠鉍200 mg b.i.d.四聯(lián)方案治療。對照組采用蘭索拉唑30 mg b.i.d.+阿莫西林1.0 g b.i.d.+可樂必妥0.2 g b.i.d.+膠體果膠鉍200 mg b.i.d.。兩組服藥療程均為14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Hp根除率;治療前、停藥4周后臨床癥狀評分;治療結束、停藥4周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臨床癥狀評分判定:無癥狀為0分;若是出現(xiàn)癥狀或是癥狀程度相對較輕則為1分;癥狀顯著,甚至會對患者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產生一定影響,能夠運用藥物治療方式使得這種困境得到緩解為2分;癥狀顯著,在很大程度上對患者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產生影響,并且借助藥物治療的方式并不能解決這種情況為3分[6]。不良反應:治療結束及停藥4周后對病患展開隨訪,依照評價表分析患者不良反應(腹痛、飽脹感、反酸、噯氣)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Hp根除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Hp根除率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停藥4周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上腹痛、反酸、飽脹感、噯氣的臨床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停藥4周后,觀察組上腹痛、反酸、飽脹感、噯氣的臨床癥狀評分分別為(0.77±0.28)、(0.76±0.24)、(0.66±0.24)、(0.57±0.21)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02±0.29)、(1.03±0.29)、(0.85±0.41)、(1.12±0.35)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結束、停藥4周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在治療結束及治療后1個月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6.00%、26.00%,均低于對照組的60.00%、92.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停藥4周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停藥4周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停藥4周后對比,aP<0.05
表3 兩組治療結束、停藥4周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n(%)]
Hp是一種定植于胃黏膜的致病菌,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根據(jù)2005~2011年中國的一項涵蓋24個地區(qū)51025例體檢人群的Hp感染情況調查顯示,Hp的總體感染率為49.5%[7]。由于Hp與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關系十分密切,且Hp感染被認為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因此,積極根除Hp感染,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Hp感染導致的臨床慢性胃炎等疾病的發(fā)生幾率,減少給患者帶來的疾病困擾;還可以降低我國胃癌的發(fā)生風險,有效預防胃癌[8]。
近年來,臨床上關于根除Hp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治療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治療效果,但隨著Hp耐藥率的增加,人們對于Hp根治性治療的認識也在不斷的變化、完善中,用藥過程既要關注藥物的治療效果,還要關注Hp感染導致的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9]。
第五次全國Hp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指出:目前推薦鉍劑四聯(lián)(PPI+鉍劑+2種抗生素)作為主要的經驗性治療根除Hp方案(推薦7種方案)。初次治療失敗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選擇一種方案進行補救治療[10]。方案的選擇需根據(jù)當?shù)氐目股啬退幝屎蛡€人藥物使用史,權衡療效、藥物費用、不良反應和其可獲得性,Hp根除要基本具備以下4項條件,即根除率>90%;癥狀消失在短期內;無嚴重副作用;Hp耐藥發(fā)生率低且價格低廉。為此,本文選用蘭索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膠體果膠鉍的四聯(lián)方案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的Hp根除率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停藥4周后,觀察組上腹痛、反酸、飽脹感、噯氣的臨床癥狀評分分別為(0.77±0.28)、(0.76±0.24)、(0.66±0.24)、(0.57±0.21)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02±0.29)、(1.03±0.29)、(0.85±0.41)、(1.12±0.35)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治療結束及停藥4周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6.00%、26.00%,均低于對照組的60.00%、92.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呋喃唑酮四聯(lián)方案補救治療Hp感染的臨床效果好,Hp根除率更高,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