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華 胡勇 鄭秀芬 湯紅峰
CA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性傳播疾病,主要由肛門、會陰、生殖器等部位由感染HPV引起,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約75%的性活躍者感染了HPV[1]。CA具有高度傳染性,繁殖速度快,治療后常復發(fā);據報道,CA經治療后復發(fā)率高,達30%~70%[2]。近年來,肛管CA的發(fā)病率明顯增加,由于亞臨床和潛伏的HPV感染,及肛管的特殊解剖結構,肛管CA的治療往往不能令人滿意,局部復發(fā)更常見。長期的反復治療給患者帶來精神和經濟上的負擔。有研究認為在肛管中具有高風險HPV的長期感染與肛管上皮內瘤形成和癌癥的發(fā)展直接相關[3,4]。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ALA-PDT)是治療CA和癌的新方法,它具有創(chuàng)傷小、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但是單純使用光動力療法通常需要多次治療,費用高,部分患者難以承擔,本研究比較了光動力療法和光動力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b栓治療肛管CA臨床療效。為本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皮膚科門診收治的86例肛管CA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研究組男37例,女6例;年齡18~53歲,平均年齡(33.17±6.62)歲;病程2~8個月,平均病程(4.52±1.34)個月。對照組男39例,女4例;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36.35±2.48)歲;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3.62±1.6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CA暴露史;臨床表現典型,醋酸白試驗陽性,組織病理學符合CA特點;疣體位于肛管內;所有病例經原位雜交證實為HPV感染。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年齡18~65歲;患者在過去2周沒有接受激光治療或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藥物;患者在1個月內未接受免疫調節(jié)劑或抑制劑的口服或局部治療;治療期間嚴禁性生活;研究得到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自愿參加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
1.3.2 排除標準 患者合并嚴重的心、肝、腦、肺、腎、造血系統(tǒng)和神經精神障礙;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癥、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調節(jié)物或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患者在過去2周內接受了與CA相關的治療;懷孕和哺乳期間的婦女;無法完成治療和轉診的患者;對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光動力治療:在治療前,患者清空肛門直腸,首先采用微波治療儀對可見疣體清除,患者采取抱膝側臥位,對于有肛周疣的患者,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二氧化碳激光祛除疣體。肛管疣患者,采用局部神經阻滯麻醉,用一次性肛門鏡擴張肛門直腸,聚維酮碘消毒肛腸黏膜,微波祛除肉眼可見疣體。將已配好的20%的5-氨基酮戊酸(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118 mg/瓶)溶液吸附在無菌棉上敷在皮損位置,塑料薄膜和紗布覆蓋肛周區(qū)域,封包3 h后,用波長635半導體激光(武漢艾雅格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照射30 min,能量密度為100 J/cm2,輻照度為100 mW/cm2,肛管內皮損使用圓柱形光纖套在一次性套管上插入肛門至疣的深度,1次/周,連續(xù)3周。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重組人干擾素α2b栓[商品名:安達芬,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肛管內給藥,1粒/次,隔天1次,連續(xù)使用30 d。治療結束后要求患者每2周復查1次,若連續(xù)3個月無復發(fā),可1個月復查1次,連續(xù)隨訪6個月,隨訪期間發(fā)現有復發(fā)及時微波治療清除疣體。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后6個月內復發(fā)率、HPV病毒轉陰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記錄疣體的消退和復發(fā)情況、治療后6個月內的累積復發(fā)率及HPV轉陰情況,治愈:治療結束后原有皮損消退,連續(xù)6個月無新皮損出現或HPV病毒轉陰;好轉:連續(xù)3個月無新發(fā)皮損;無效 :治療后3個月內有新發(fā)皮損??傆行?(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不同時間復發(fā)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0~6周內、7~12周內、13~24周內以及累計復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HPV病毒轉陰情況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患者單獨感染低危HPV患者28例(65.12%),合并高危多重HPV感染患者15例(34.88%),對照組中單獨感染低危HPV患者32例(74.42%),合并高危多重HPV感染患者11例(25.58%)。治療后6個月復查HPV,研究組中26例患者轉陰(60.47%),其中低危HPV患者中19例轉陰(67.86%),多重HPV感染患者中7例轉陰(46.67%);對照組13例患者轉陰(30.23%),其中低危HPV患者中10例轉陰(31.25%),多重HPV感染患者中3例轉陰(27.27%)。研究組HPV總轉陰率和低危HPV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9291、8.0137,P<0.05);兩組高危HPV轉陰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08,P>0.05)。
表2 兩組不同時間復發(fā)情況比較[n(%)]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均無明顯局部藥物過敏反應或全身不良反應,用藥安全。
肛管內CA是一種常見的由HPV引起的性傳播疾病,近年來,在同性戀人群中肛門CA的患者越來越多,肛管是CA的主要易發(fā)部位,尤其是男性性行為者[5,6],有研究提示女性肛門上皮比外陰上皮更易感染HPV[6],肛管內濕疣患者多合并有高危HPV感染,常伴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和鱗狀細胞癌,尤其男性同性戀患者[7]。由于肛管區(qū)有豐富的血液供應,黏膜折疊或扭曲,治療區(qū)域往往暴露不足,亞臨床病變和病毒感染區(qū)域無法有效治療,并導致高復發(fā)率。建立治療肛管CA和減少復發(fā)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備受關注的課題。
治療CA有多種方法,治療方法的選擇取決于CA的位置、大小、數量和醫(yī)生的經驗,包括有藥物治療(米喹莫特、鬼臼毒素、三氯乙酸、兒茶素)、液氮冷凍治療、電燒灼和外科切除等。如外用咪喹莫特,建議手術后治療,然而,因其毒性,會引起糜爛和潰瘍,所以它的適應證僅限于外陰部和肛門周圍的病變,對肛管病變禁止局部使用[8]。ALA-PDT是一種新型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技術,光敏劑在細胞內聚集并殺死病變細胞,能破壞疣體,并對亞臨床病毒感染區(qū)造成選擇性和特異性破壞,是治療CA和非黑色素性皮膚腫瘤的新方法,該方法的治愈率和病毒清除率明顯高于藥物療法或物理破壞療法[9,10]。Ao等[11]研究中,15例患者(78.9%)接受3~6次ALA-PDT,1例患者接受了12次治療,3例接受了16次治療,最終19例患者可取得完全的臨床緩解。但是單獨采用光動力治療,由于肛管內皺褶多,敷藥后疣體不一定能夠完全暴露在光照下,導致治療次數和治療成本增加。所以作者的研究中在兼顧患者治療成本基礎上,每例患者僅予以3次光動力治療,并且治療中每例患者使用2~3支光敏劑稀釋成20%濃度后敷在皮損位置,導致對照組單純使用光動力療法治愈率(62.79%)和HPV轉陰率(30.23%)低于既往研究。在光動力的基礎上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b栓治療,干擾素栓臨床上多用于女性陰道HPV感染治療,肛管內用藥臨床數據較少,重組人干擾素α2b可誘導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具有酶活性的抗病毒蛋白,導致HPV E6/E7 mRNA、p16和 p53的表達量與陽性表達率均下降,不僅有抗病毒作用,還可以調節(jié)機體免疫能力,增強巨細胞吞噬能力,提高NK細胞、K細胞的殺傷活性,誘導內源性干擾素的作用[12,13]。肛管內濕疣患者多合并有高危HPV感染,既往有研究證實光動力聯合干擾素α2b栓治療宮頸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者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CINⅠ)患者具有顯著療效,治療后6個月高危HPV轉陰率達70%~90%[14,15]。
綜上所述,光動力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b栓能提高臨床療效,減少CA復發(fā)率,幾乎沒有副作用,并且可以減少單純使用光動力次數,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臨床實踐中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