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星
(喀左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300)
腦血栓形成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目前腦血栓形成主要發(fā)生于中老年人,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為了降低腦血栓患者病死率和致殘率,需要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改善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管狹窄,降低血液黏度,緩解患者嘔吐,頭暈等癥狀。本研究納入我院88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腦血栓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分組,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采取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則采取阿司匹林腸溶片加上雙嘧達莫注射液治療。比較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效果;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治療前后患者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析了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腦血栓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我院88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腦血栓患者。隨機分組,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年齡41~78歲,平均(62.27±2.43)歲。男25例、女19例。病程1~17年,平均(12.21±0.46)年。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年齡41~76歲,平均(62.11±2.79)歲。男26例、女18例。病程1年-17年,平均(12.27±0.41)年。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基本資料可比。
1.2 方法: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采取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給予常規(guī)抗血小板聚集、神經保護藥物等進行治療。治療時間1個月。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每次300 mg,每天1次。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則采取阿司匹林腸溶片加上雙嘧達莫注射液治療。在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的基礎上給予雙嘧達莫注射液治療每次給予50 mg服用,每天3次,治療1個月。
1.3 指標:比較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效果;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治療前后患者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效:病情恢復正常,癥狀體征消失,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改善50%以上;有效: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改善25%-50%;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效果=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取SPSS21.0軟件進行χ2、t檢驗,P<0.05說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效果: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顯效12例,有效18例,無效14例,總有效30(68.18);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顯效36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93.18%。
2.2 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治療前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相近,P>0.05;治療后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變化幅度更大,P<0.05。治療前,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患者全血比黏度(mPa/s)、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mPa/s)、神經功能指標分別是(5.65±0.21)、(11.21±0.21)、(1.96±0.45)、(17.46±6.58),治療后分別是(4.21±0.12)、(9.67±0.24)、(1.54±0.13)、(11.11±4.22)。治療前,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患者全血比黏度(mPa/s)、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mPa/s)、神經功能指標分別是(5.74±0.21)、(11.11±0.21)、(1.93±0.31)、(17.24±6.96),治療后分別是(4.16±0.11)、(9.11±0.13)、(1.34±0.25)、(8.21±1.21)。
表1 治療前后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比較(±s)
2.3 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更好,P<0.05,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分別是(5.44±2.14)d、(5.47±2.01)d、(3.11±1.57)d和(84.11±1.21)分。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分別是(7.42±2.21)d、(7.68±2.46)d、(5.68±1.01)d和(76.11±2.18)分。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無明顯差異,P>0.05,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惡心、頭暈等的發(fā)生率有4例,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惡心、嘔吐等的發(fā)生率有4例。
腦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某些條件下在血管(主要是小血管)中形成栓子的疾病,導致部分或完全阻塞血管并阻礙相應部位的血液供應。根據血栓的成分,腦血栓可分為血小板血栓,紅細胞血栓形成,纖維蛋白血栓和混合血栓。根據病變血管的類型,腦血栓形成可分為動脈血栓形成,靜脈血栓形成和毛細血管血栓形成。研究指出,大腦供血不足會對大腦神經造成嚴重損害,可導致各種疾病和健康危害。目前腦血栓形成的臨床治療主要是基于藥物治療,并且有許多類型的藥物。有必要找到一種有效和安全的治療藥物,最大限度改善腦功能,減少后遺癥的出現(xiàn)。如果患者未得到正確和及時治療,則容易發(fā)生肢體偏癱等后遺癥,導致嚴重后果。臨床上必須注意早期有效治療降低致殘率。
雙嘧達莫注射液能有效增加腦血管的血流速度,擴張血管,改善血流動力學,保護神經損傷,減少血栓形成,該藥物可抵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加速紅細胞的流動,從而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2]。雙嘧達莫注射液可明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動脈壓和冠狀動脈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增加微血管開放次數(shù)。藥物中的甘油取代了高熱量的碳水化合物,減少了患者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可改善能量代謝[3-4],不僅具有抗凝作用,還能有效改善腦內血液微循環(huán),其對腦血管痙攣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強的解痙作用,可增加紅細胞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5-7]。
本研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采取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則采取阿司匹林腸溶片加上雙嘧達莫注射液治療。結果顯示,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顯效12例,有效18例,無效14例,總有效30例(68.18%);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顯效36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93.18%。治療前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相近,P>0.05;治療后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以及神經功能NHISS評分變化幅度更大,P<0.05。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更好,P<0.05,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分別是(5.44±2.14)d、(5.47±2.01)d、(3.11±1.57)d和(84.11±1.21)分。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平衡能力改善的時間、頭暈癥狀改善的時間、感覺恢復正常的時間、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分別是(7.42±2.21)d、(7.68±2.46)d、(5.68±1.01)d和(76.11±2.18)分。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無明顯差異,P>0.05,阿司匹林腸溶片聯(lián)合雙嘧達莫治療組惡心、頭暈等的發(fā)生率有4例,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組惡心、嘔吐等的發(fā)生率有4例。
總之,阿司匹林腸溶片加上雙嘧達莫注射液治療腦血栓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神經功能以及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