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暢,趙麗婷,顧正華,李由然,石貴陽,丁重陽*
1(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南大學),江蘇 無錫,214122)2(糧食發(fā)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江南大學),江蘇 無錫,214122)
漆酶(laccase, EC 1.10.3.2)是一種新型的綠色環(huán)保酶,能夠?qū)?50余種化合物氧化成水等副產(chǎn)物[1-3],具有作用底物廣泛且不污染環(huán)境的特點[4],研究者對其在食品領域如食用菌栽培、果汁加工、葡萄酒釀造、食品檢測及食品廢水處理等方面的研究日漸深入[5],同時在印染和環(huán)保等其他工業(yè)領域中,漆酶也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6-7]。
共培養(yǎng)是提高漆酶發(fā)酵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8]。本實驗室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不產(chǎn)漆酶菌株膠紅酵母(Rhodotorularmucilaginosa)與產(chǎn)漆酶菌株阿魏蘑(Pleurotuseryngiivar.ferulae)進行共培養(yǎng)時,可以有效提高漆酶發(fā)酵水平[9]。轉(zhuǎn)錄組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共培養(yǎng)后漆酶同工酶的轉(zhuǎn)錄水平發(fā)生明顯變化,其中基因lacc2轉(zhuǎn)錄水平明顯上調(diào),而lacc6轉(zhuǎn)錄水平大幅下調(diào),但具體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晰[10]。由于從阿魏蘑發(fā)酵液中分離純化漆酶的同工酶存在一定困難,本研究對阿魏蘑lacc2和lacc6進行了分子克隆、異源表達和分離純化,得到2個重組漆酶LACC2和LACC6,并分析比較了2種酶在酶學性質(zhì)方面的差異,以期為共培養(yǎng)過程中膠紅酵母促進阿魏蘑產(chǎn)漆酶的作用機理分析提供同工酶酶學性質(zhì)方面的基礎數(shù)據(jù),以利于促進對機理的全面解析。
1.1.1 菌株、質(zhì)粒和培養(yǎng)基
阿魏蘑JM301、畢赤酵母GS115、大腸桿菌JM109以及表達質(zhì)粒pPIC9K,均由本實驗室保藏。
YPD培養(yǎng)基(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 medium)(g/L):胰蛋白胨20.0,酵母提取物10.0,無水葡萄糖20.0。
BMGY培養(yǎng)基(buffered glycerol-complex medium)(g/L):胰蛋白胨20.0,酵母提取物10.0,YNB 13.4,K2HPO43.0,KH2PO411.8,甘油10 mL/L,生物素0.4 mg/L。
BMMY培養(yǎng)基(buffered methanol-complex medium)(g/L):胰蛋白胨20.0,酵母提取物10.0,YNB 13.4,K2HPO43.0,KH2PO411.8,生物素0.4 mg/L。
MD培養(yǎng)基(minimal extrase medium)(g/L):YNB 13.4,無水葡萄糖20.0,生物素0.4 mg/L。
1.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實驗中所用遺傳霉素(geneticin, G418)和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SnaB Ⅰ、EcoR Ⅰ、NotI購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2,2-聯(lián)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銨鹽[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ABTS]、丁香醛連氮(syringaldazine, SGZ)、2,6-二甲氧苯酚(2,6-dimethoxyphenol, 2,6-DMP)、鄰苯二酚、愈創(chuàng)木酚, Sigma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曲拉通、吐溫40、吐溫80、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二硫蘇糖醇(dithiothreitol, DTT)、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 PMSF)、L-半胱氨酸,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酶標儀,TECAN公司;電轉(zhuǎn)儀,Eppendorf公司。
1.2.1 阿魏蘑漆酶基因lacc2和lacc6的擴增
利用信號肽在線預測網(wǎng)站SignalP 4.0預測漆酶基因lacc2和lacc6中的信號肽位置。設計引物去除漆酶基因序列中的信號肽,并在序列的5’端添加SnaBⅠ(或EcoRⅠ)酶切位點、His蛋白標簽及thrombin位點,3’端僅添加NotI酶切位點。提取阿魏蘑中RNA并將其反轉(zhuǎn)錄為cDNA作為模板,擴增得到漆酶基因lacc2和lacc6。
1.2.2 重組菌的構(gòu)建及篩選
利用SnaBⅠ(或EcoRⅠ)及NotⅠ對基因片段lacc2、lacc6和質(zhì)粒pPIC9K雙酶切,連接后構(gòu)建重組質(zhì)粒pPIC9K-lacc2和pPIC9K-lacc6。將StuI線性化的空質(zhì)粒pPIC9K及2個重組質(zhì)粒純化回收后轉(zhuǎn)化到酵母感受態(tài)細胞內(nèi),培養(yǎng)2.5 h后將菌液均勻涂布至MD平板,在30 ℃恒溫培養(yǎng)箱中靜置培養(yǎng)36 h。從MD平板中隨機挑選出單菌落至帶有G418抗性的YPD平板上,利用添加了不同質(zhì)量濃度(0.25、 1、 2、 4 mg/mL)G418的平板篩選出高拷貝數(shù)的陽性轉(zhuǎn)化子。
1.2.3 基因lacc2和lacc6在畢赤酵母中的誘導表達
將重組菌株GS115/pPIC9K-lacc2、GS115/pPIC9K-lacc6和轉(zhuǎn)入了空質(zhì)粒的對照組菌株GS115/pPIC9K接種至YPD液體培養(yǎng)基中進行搖瓶發(fā)酵,在30 ℃、250 r/min的條件下培養(yǎng)20~24 h。以體積分數(shù)1.5%的接種量轉(zhuǎn)接到已提前加入生物素的BMGY培養(yǎng)基中,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18~20 h,離心發(fā)酵液后收集菌體并將其轉(zhuǎn)接到BMMY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培養(yǎng),每隔24 h補加無水甲醇使終體積分數(shù)始終保持在1.0%,離心菌液后棄掉菌體,獲得的上清液即為重組漆酶的粗酶液。
1.2.4 酶活力的測定
采用ABTS法測定酶活力,具體測定方法及酶活力計算公式參照文獻[11]。
酶活力定義:1 min內(nèi)轉(zhuǎn)化1 μmol ABTS所需的漆酶酶量為1個酶活力單位(U)。
1.2.5 蛋白純化以及分析
利用鎳柱對重組漆酶LACC2和LACC6的粗酶液進行純化,收集純化后的酶液,再利用凝血酶去除純化蛋白的His標簽,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氨凝膠電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對其進行分析檢測。
1.2.6 酶學性質(zhì)研究
以下測定中所用酶液均為電泳純的酶液,提前配制好濃度為50 mmol/L的乙酸-乙酸鈉溶液作為緩沖液。除動力學常數(shù)測定之外,測定中所用底物均為ABTS。每個測定條件設置3個平行。
(1)LACC2和LACC6的最適反應pH和pH穩(wěn)定性:4 ℃條件下將LACC2和LACC6分別在pH 2~10的緩沖液中測定酶活力,以酶活力的最高值為100%。繼續(xù)將2個重組漆酶在不同pH的緩沖液中保存,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剩余酶活力,探究LACC2和LACC6的pH穩(wěn)定性。
(2)LACC2和LACC6的最適反應溫度和溫度穩(wěn)定性:將LACC2和LACC6分別在20~90 ℃的條件下保溫5 min后測定酶活力,以酶活力的最高值為100%。繼續(xù)將2個重組漆酶在不同溫度下保存,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剩余酶活力,探究LACC2和LACC6的溫度穩(wěn)定性。
(3)金屬離子對LACC2和LACC6的影響:向反應體系中添加不同的金屬離子(K+、Ca2+、Mg2+、Cu2+、Co2+、Ni2+、Zn2+、Mn2+、Fe3+、Fe2+、Al3+和Ba2+)至終濃度為0.1、1.0和5.0 mmol/L,測定漆酶剩余的酶活力,以不添加金屬離子的漆酶酶活力為100%。
(4)有機試劑對LACC2和LACC6的影響:向反應體系中加入不同有機試劑(甲醇、乙醇、丙酮、異丙醇、正丁醇和乙腈)至終體積分數(shù)為5%和10%,測定漆酶剩余的酶活力,以不添加有機試劑的漆酶酶活力為100%。
(5)表面活性劑對LACC2和LACC6的影響:向反應體系中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劑(SDS、曲拉通、吐溫40和吐溫80)至終體積分數(shù)為0.1%和0.5%,測定漆酶剩余的酶活力,以不加表面活性劑的漆酶酶活力為100%。
(6)抑制劑對LACC2和LACC6的影響:向反應體系中添加不同的抑制劑(EDTA、DTT、PMSF和L-半胱氨酸)至終濃度為0.1、0.5和1.0 mmol/L,測定漆酶剩余的酶活力,以不加抑制劑的漆酶酶活力為100%。
(7)動力學常數(shù)測定:選擇不同濃度的底物(ABTS、2,6-DMP、SGZ、鄰苯二酚和愈創(chuàng)木酚),在30 ℃時與純化酶液進行反應。使用Lineweaver-Burk雙倒數(shù)法[12]對LACC2和LACC6的Km值以及Kcat/Km值進行計算。
如圖1-a所示,2個基因片段lacc2和lacc6的條帶位置與預測核酸大小1 566和1 602 bp相符。重組質(zhì)粒pPIC9K-lacc2和pPIC9K-lacc6構(gòu)建完成后,利用SnaBⅠ(或EcoRⅠ)和NotⅠ對其進行雙酶切驗證,如圖1-b所示,均獲得2條約9.3和1.6 kb的條帶。將StuI線性化后的空質(zhì)粒和2個重組質(zhì)粒轉(zhuǎn)入提前制備好的畢赤酵母感受態(tài)中,再利用G418濃度逐漸提高的YPD平板挑選出陽性轉(zhuǎn)化子,最終得到對照菌株GS115/pPIC9K,重組菌株GS115/pPIC9K-lacc2和GS115/pPIC9K-lacc6。
a- lacc2和lacc6基因擴增結(jié)果;b-重組質(zhì)粒酶切鑒定M-DNA Maker; a1-基因lacc2; a2-基因lacc6; b1-pPIC9K質(zhì)粒;b2-重組質(zhì)粒pPIC9K-lacc2; b3-重組質(zhì)粒pPIC9K-lacc6
對照菌株GS115/pPIC9K、重組菌株GS115/pPIC9K-lacc2和GS115/pPIC9K-lacc6經(jīng)甲醇誘導發(fā)酵,離心得到發(fā)酵上清液。以ABTS為底物時,測得重組漆酶LACC2和LACC6的粗酶液酶活力為0.35和7.37 U/mL,而對照組粗酶液中未檢測到酶活力,說明2條漆酶基因在畢赤酵母中成功表達。使用鎳柱對重組蛋白LACC2和LACC6的粗酶液進行純化,采用凝血酶去除His標簽蛋白,獲得純化酶液。重組漆酶LACC2和LACC6的SDS-PAGE分析結(jié)果如圖2所示。
M-標準蛋白Maker;1-重組菌株GS115/pPIC9K-lacc6純化酶液;2-重組菌株GS115/pPIC9K-lacc2純化酶液
2.3.1 最適反應pH和pH穩(wěn)定性
如圖3所示,LACC2和LACC6的最適反應pH值均為3.0。當pH 2.0時LACC6幾乎完全失活,pH>3.0時LACC6的相對酶活力隨pH的升高而快速下降,而LACC2酶活力下降程度相對更為緩慢。不同pH條件下,LACC2表現(xiàn)出比LACC6更高的pH穩(wěn)定性,尤其在最適pH時,LACC2的半衰期為24 h,而LACC6的半衰期僅為12 h,說明LACC2比LACC6具有更強的對酸堿環(huán)境的耐受力。
a- LACC2的最適pH;b- LACC6的最適pH;c- LACC2的pH穩(wěn)定性;d- LACC6的pH穩(wěn)定性
2.3.2 最適反應溫度和溫度穩(wěn)定性
如圖4所示,LACC2和LACC6的最適反應溫度均為50 ℃,與大部分白腐真菌漆酶性質(zhì)相近[13]。雖然LACC2和LACC6的最適溫度較高,但是2個重組漆酶在高溫下穩(wěn)定性較差并且溫度越高失活越快,由圖4可知,30 ℃下LACC2和LACC6表現(xiàn)出最佳的熱穩(wěn)定性,半衰期分別為15和30 h。此外,較之LACC2,LACC6的溫度穩(wěn)定性相對更高,但這也僅僅局限于40 ℃以下的溫度環(huán)境中。
a- LACC2的最適溫度;b- LACC6的最適溫度;c- LACC2的溫度穩(wěn)定性;d- LACC6的溫度穩(wěn)定性
2.3.3 金屬離子對酶活力的影響
金屬離子對不同漆酶的作用效果各不相同。有研究表明,添加低濃度的Cu2+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leurotusostreatus漆酶的酶活力[14],但對M.Fructigena的漆酶活性卻沒有促進作用[15]。還有研究指出,Zn2+和Al3+等金屬離子能夠通過與Cu2+搶奪結(jié)合位點,從而改變漆酶蛋白的結(jié)構(gòu),達到抑制漆酶活性的效果[16],然而卻可對P.ostreatusC1 mutagenic strain F-13[17]漆酶的酶活力起到促進作用。
12種金屬離子對LACC2和LACC6酶活力的影響,如圖5所示。
a-金屬離子對LACC2的影響;b-金屬離子對LACC6的影響
低濃度的K+、Cu2+、Co2+和Mn2+均會對LACC2和LACC6的酶活力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且在一定范圍內(nèi)2個漆酶的酶活力均會隨著金屬離子濃度的逐漸增大而提高。將金屬離子濃度增大至5 mmol/L時,LACC2和LACC6酶活力基本受到抑制,但整體而言,LACC2相對酶活力降低程度較小,反映出LACC2比LACC6具有更強的高濃度金屬離子耐受力。Fe2+和Fe3+對LACC2和LACC6的抑制作用顯著,當添加1.0 mmol/L濃度的Fe2+時LACC2和LACC6可完全失活,這與其他來源的漆酶性質(zhì)相符,F(xiàn)e2+可與底物ABTS自由基結(jié)合從而抑制漆酶酶活力[18],F(xiàn)e3+可通過與漆酶中Cu2+搶奪結(jié)合位點,改變漆酶的蛋白結(jié)構(gòu),進而抑制漆酶的活性[19]。
由圖5可知,相較于LACC6,低濃度金屬離子對LACC2的激活力作用更為明顯。分別添加0.1和1.0 mmol/L濃度的K+、Ca2+、Mg2+、Cu2+、Co2+、Ni2+、Mn2+、Al3+和Ba2+均可提高LACC2的酶活力,而可使LACC6酶活力提高的金屬離子僅有K+、Cu2+、Co2+和Mn2+,且相對酶活力的增幅普遍不及LACC2。這些研究結(jié)果均表明LACC2的金屬離子依賴性較LACC6更高。
2.3.4 有機溶劑對酶活力的影響
如圖6所示,甲醇、丙酮、異丙醇、正丁醇和乙腈均對LACC2和LACC6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相較于LACC6,LACC2受到有機溶劑影響較小,在體積分數(shù)5%和10%的添加量下,LACC2的相對酶活力均在80%以上,而LACC6的相對酶活力在高有機溶劑體積分數(shù)(10%)下基本低于80%,這也說明LACC2具有更強的高濃度有機溶劑耐受力。
a-有機溶劑對LACC2的影響;b-有機溶劑對LACC6的影響
2.3.5 表面活性劑對酶活力的影響
表面活性劑SDS、曲拉通、吐溫40和吐溫80對LACC2和LACC6酶活力的影響如圖7所示,當添加體積分數(shù)0.1%的表面活性劑時,LACC2酶活力得到一定的激活,其中添加曲拉通時LACC2相對酶活力最高,與對照相比提高了9.2%;然而LACC6酶活力卻受到輕微的抑制,添加SDS時酶活力降低最多,相對酶活力僅剩73.5%。當表面活性劑的添加體積分數(shù)增大至0.5%時,LACC6受到的抑制作用與LACC2相比更加明顯,SDS可使其相對酶活力降低46.4%;LACC2則僅僅受到SDS的強烈抑制作用,相對酶活力降低了75.2%,其他表面活性劑對其酶活力影響微弱。總體來說,相較于LACC6,LACC2對表面活性劑的耐受力更強,不易受到大多數(shù)表面活性劑的抑制,且在適當添加濃度下酶活力可得到促進,另外,添加體積分數(shù)0.5% SDS則可有效抑制LACC2的酶活力。
a-抑制劑對LACC2的影響;b-抑制劑對LACC6的影響
2.3.6 抑制劑對酶活力的影響
如圖8所示,EDTA、DTT、PMSF和L-半胱氨酸對2個重組漆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DTT和L-半胱氨酸對LACC2和LACC6的抑制效果最為明顯,兩者添加濃度為0.5 mmol/L時可完全抑制LACC2和LACC6的酶活力。EDTA作為常見的陽離子金屬螯合劑,可吸附反應體系中的Cu2+形成Cu2+-EDTA配合物。由圖8可知,LACC2對EDTA更為敏感,低濃度EDTA即可實現(xiàn)對LACC2的抑制使其相對酶活力為71.4%,而當實驗中EDTA的添加濃度提高至1 mmol/L時,LACC6酶活力才顯著降低,相對酶活力為72.8%。LACC2對EDTA表現(xiàn)出較低的耐受力,說明LACC2金屬離子的依賴性較LACC6更高。
a-表面活性劑對LACC2的影響;b-表面活性劑對LACC6的影響
2.3.7 重組漆酶的底物動力學研究
以ABTS、2,6-DMP、SGZ、鄰苯二酚和愈創(chuàng)木酚為底物,測得LACC2和LACC6的Km值并計算得到Kcat/Km值,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酶促反應動力學參數(shù)
結(jié)果表明,以ABTS為底物時,LACC2和LACC6的Km值最小,分別為0.13和0.24 mmol/L,其中LACC2對底物ABTS的親和力更高;LACC2和LACC6的Kcat/Km值最大,表明2個重組漆酶對ABTS的催化效率最高,LACC2和LACC6的最適底物均為ABTS。此外,LACC2和LACC6對2,6-DMP和鄰苯二酚也有較好的催化效果。其他來源漆酶的酶學性質(zhì)比較如表2所示,LACC2和LACC6的最適反應pH和最適反應溫度均與大多數(shù)真菌漆酶相同,然而,不同來源漆酶的最適底物卻是不同的。與其他來源的漆酶相比,LACC2和LACC6的Km值處于較低的水平,均對ABTS具備更佳的親和力和良好的催化特性。
表2 不同來源漆酶的酶學性質(zhì)
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阿魏蘑與膠紅酵母共培養(yǎng)可促進漆酶酶活力,并且在這一過程中l(wèi)acc2轉(zhuǎn)錄水平顯著提高而lacc6轉(zhuǎn)錄水平顯著降低。針對這一發(fā)現(xiàn),本文將阿魏蘑漆酶lacc2和lacc6異源表達后展開了對2個重組漆酶酶學性質(zhì)的比較分析。與大多數(shù)真菌漆酶相同,以ABTS為底物時,LACC2和LACC6的最適反應pH值均為3.0,且LACC2在不同酸堿度下均表現(xiàn)出相對更高的穩(wěn)定性;LACC2和LACC6的最適反應溫度均為50 ℃,但在高溫環(huán)境(>40 ℃)下穩(wěn)定性都不佳。低濃度的K+、Cu2+、Co2+和Mn2+對LACC2和LACC6均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而Fe2+和Fe3+對LACC2和LACC6的抑制效果則十分顯著,根據(jù)相對酶活力的變化程度和規(guī)律,可知LACC2的金屬依賴性比LACC6更強。相較于LACC6,LACC2表現(xiàn)出對有機溶劑和表面活性劑更強的耐受力,但更易受到抑制劑的影響。動力學研究發(fā)現(xiàn),LACC2和LACC6的最適底物均為ABTS,LACC2的Km值低于LACC6,分別為0.13和0.24 mmol/L。這一研究結(jié)果有助于全面了解阿魏蘑漆酶中主要同工酶酶學性質(zhì)的異同,有利于對共培養(yǎng)過程中膠紅酵母促進阿魏蘑漆酶發(fā)酵水平作用機理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