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蕓
摘要:伴隨新課改的全面推進,語文作為綜合性學科,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作為有助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方式,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使他們學會閱讀、享受閱讀,避免刻板施教,讓學生更好的在文本閱讀中汲取精華,提高其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閱讀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故此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展開對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9-0067-01
引言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把握學科特點,重視語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作用[1]”。其中,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避免以自身解讀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尊重他們的語文學習主體地位,給予其閱讀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掌握閱讀規(guī)律、具備閱讀興趣。為此,可以文本細讀的方式,促進學生走進文本,實現(xiàn)用閱讀促進溝通、以閱讀推動寫作,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其主要問題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科特點展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2]”。但現(xiàn)實卻是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于秉持定式講授的教學方式,將文本重點知識: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寫作背景、文本主旨等“傾囊相授”,給學生自主閱讀的實踐、機會較為有限。這便導致:
1.1?學生機械閱讀。
小學生多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帶著尋找答案的“目的”開展閱讀。這樣的教學方式優(yōu)勢是有助于明確閱讀學習的目的,使學生邊閱讀邊思考。但也帶來了機械閱讀,學生對語文閱讀產(chǎn)生無趣、乏味的印象,同時因未掌握閱讀方法、難以感受閱讀趣味,造成學生一提及閱讀率先想到的便是如何分段、怎樣概括段落大意等,根本無心欣賞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難以領會其有怎樣的意境之美、描寫之妙。
1.2?缺乏閱讀興趣。
小學生因受年紀影響,對生動有趣的事物具有更高的熱情,似乎難以潛心閱讀。這便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運用多元模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在閱讀中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通過文本細讀,使學生具有文學品鑒能力,提高其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從而通過興趣激發(fā),構建語文閱讀高效課堂。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有效策略
2.1?做好激趣導入,使學生把握文本大意。
實現(xiàn)對文本細讀教學策略的有效應用,教師首先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注意力被教學內(nèi)容所吸引,讓其獨立初讀文本,把握文章的大意。例如:在部編五上《鳥的天堂》教學中,教師便可運用信息化教學的便利,以微課件作為教學引導,使學生迫切的想要一覽“鳥的天堂”的壯觀。進而促進學生的獨立閱讀,讓他們在閱讀后領略文本大意。
2.2?引導學生品讀,做好閱讀學習的標記。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還應重視對教學技巧的傳授。在文本細讀教學中,教師第二步便需以閱讀標記的方式促進學生精讀,使其深入文本。例如:在部編《爬山虎的腳》閱讀中,教師可讓學生運用不同的記號標記作者描寫生動、自己存在閱讀疑問及印象深刻的詞、句。促進學生的品讀、思考,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并記錄自己的閱讀問題。
2.3?促進生生溝通,進行深入解讀與品鑒。
一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3]”。為了使文本細讀更具實效性,第三步教師便需采用促進生生溝通、師生共賞的方式加強閱讀交流,組織多樣活動,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其思維在交流、碰撞中擦出創(chuàng)新火花。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大家結組分享自己的閱讀標記,進行互助學習,對仍未解決的閱讀問題,放在班級的小組匯報中,師生展開共同探究,促進學生們研讀以及對關鍵內(nèi)容的解讀、賞析。
2.4?掌握閱讀技巧,促進閱讀教學的升級。
為了使文本細讀教學策略的應用升級,促進學生獨立閱讀、深入思考,最后教師應重視分層教學在該教學模式的應用。依據(jù)學生不同的語文綜合能力、閱讀水平等,向其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或者著眼于學生的閱讀偏好,向學生展開個性化推薦,提高其課外閱讀量,促進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小真的長頭發(fā)》教學中,教師可讓閱讀能力強的學生通過觀看與平臺中事先存儲好的微課件,依據(jù)引導展開文本細讀;讓語文綜合能力尚可、自學能力欠佳的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閱讀技巧,能夠對文章細節(jié)進行品讀,抓住文本的關鍵點及中心,教師可在教學巡視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點撥,妙用留白處,促進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對缺乏閱讀興趣、語文綜合能力欠佳的學生,教師可與其一同閱讀,以更適合學生的方式對其施以循序漸進的引導。此外,教師還應借助教材的文本細讀,發(fā)掘學生的多樣閱讀愛好,依據(jù)不同的興趣偏好,向學生展開個性化推薦。
3.結語
總之,在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文本細讀教學模式的應用。只有實現(xiàn)有效引導,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與方法,其才能獨立閱讀、展開閱讀交流、形成新的體會以及深入思考。因此,教師一方面應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不同學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興趣愛好充分融合;另一方面在促進文本細讀面向全體學生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關注對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響應新課標號召,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其知識視野。
參考文獻:
[1]溫愛麗.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8.
[2]逄坤.小學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9):15.
[3]朱艷玲.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