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木雕屬于福建木雕的一種形式,該形式融合了很多福建特有的傳統(tǒng),在雕刻造型上講究的是古樸自然,具有淳樸厚重的特點,整體雕刻線條流暢,人物造型生動,尤其是在裝飾物的雕刻上更是講究細致人微,雕刻方式具有典型的南方文化風格,與北方的木雕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泉州木雕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情感與宗教思想,并在雕刻技藝上尋求多種技藝于一體的變化,這也是為什么泉州木雕能在中國木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原因。
一、泉州木雕藝術特色與發(fā)展方向
泉州木雕的題材豐富,表現廣泛、刀法細膩、線條流暢、神態(tài)逼真、古色古香,適合用于工藝飾品及建筑裝飾,更是家居擺設、欣賞把玩的首選。比如以圓雕為主的佛教、道教以及一些民間信仰的造像一彌勒佛、觀音、媽祖等,很多題材的選擇都是以地方文化或者神話傳說為主,尤其是一些福建耳熟能詳的故事,是泉州木雕的主要題材源泉。但是當代的很多泉州木雕工匠開始不斷嘗試采用現代故事進行創(chuàng)作,融入了很多現代元素,甚至有些工匠在創(chuàng)作中引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形成了很多西方特有的題材。當然題材元素最多的還是咱們傳統(tǒng)的龍、鳳、獅、麒麟、鹿等祥禽瑞獸,以及象征著吉祥如意的花、鳥、魚、蟲等。
二、泉州木雕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
泉州木雕的發(fā)展離不開技藝的傳承,這種傳承并不單單停留在工匠的技藝上,而是木雕本身的底蘊上,這種底蘊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文化,是泉州特有的文化,也是泉州木雕的精華所在。因此,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便是首要因素,其次還有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傳承。對于木雕技藝來說,傳承是最為重要的,是對前輩們的敬意也是對技藝本身的推崇。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等技法,我們作為木雕從業(yè)者不能盲目學習其他技藝而把自身的技藝丟掉。技藝與文化傳承是最為重要的,不可以丟掉。
三、泉州木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對策
(一)發(fā)揮社會宣傳作用,傳承經典技藝
泉州木雕要長久發(fā)展下去,就需要有很強大的傳承力量,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得到社會的認可,再就是得到政府的扶持,還有便是需要得到大眾的喜愛。如何才能對泉州木雕進行有效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它,并了解它,最后喜歡上它。首先,需要政府對泉州木雕有高度的重視,加強民間藝術人校園的工作,讓泉州木雕走進學校,進行非遺教育傳承,進而吸引高素質的大學生進人這個行業(yè)。其次,與當地的文化產業(yè)、旅游產業(yè)、文創(chuàng)產業(yè)進行融合,讓泉州木雕徹底進人工藝品、紀念品的行業(yè)中。再次,通過舉辦木雕藝術節(jié),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木雕之美,進而讓人們了解泉州木雕的魅力。
(二)中西文化結合,創(chuàng)新表現形式
要想順應時代的需求,泉州木雕便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表現形式與設計風格,必須要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價值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更要追上時代的美學。尤其是設計中要不斷融人現代元素,要嘗試把創(chuàng)造者的思想情感融人其中,可以嘗試采用歸納、抽象、平面、取舍等現代美學理念進行設計,可以把一些西方美學文化吸收進來,對雕刻作品的空間進行深人表達,進而形成一些特殊的效果。筆者在雕刻中不斷創(chuàng)新,融合了多種雕刻工藝,作品刀法自然,簡潔質樸。
(三)融入現代元素,創(chuàng)新設計題材
傳統(tǒng)的泉州木雕在創(chuàng)作題材上都是以喜慶、吉祥的形式為主,這是因為在古代百姓最為向往的便是健康長壽、福運綿長,而且百姓天生喜歡熱鬧,因此很多傳統(tǒng)的泉州木雕作品便以追求幸福歡快為主,更是融入很多喜氣洋洋的民間故事。
總而言之,泉州木雕的傳承與發(fā)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需要幾代人,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這離不開老一輩手藝人的不懈付出,更離不開中青年一代人的努力。在創(chuàng)新中要堅守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東西,它是一種文化傳承,更是泉州木雕的精氣神,也是泉州木雕的根,保持這種最為傳統(tǒng)的特色,然后再順應時代的需求,這樣才能保證泉州木雕的長遠發(fā)展。
作者簡介:
吳志好,國家一級/高級技師,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傳統(tǒng)建筑技藝杰出工匠,福建省雕刻藝術專家,福建省手工藝協(xié)會理事,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泉州市工藝美術協(xié)會常務理事,惠安縣雕刻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1989年從事雕刻至今,作品多次獲獎。現任惠安縣蘭溪木雕工藝廠藝術總監(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