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光英
(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蒙醫(yī)醫(yī)院,青海 海西 817199)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狀動脈急性、或者持續(xù)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壞死,以劇烈持久胸骨后疼痛、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以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為臨床典型癥狀,常會并發(fā)心律失常,臨床救治具有較大時限性,疾病致死率極高,護理干預作為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邪l(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的關鍵[1]。本次研究選擇納入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例樣本,予以不同護理干預,評價干預效果。
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間,選擇納入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例樣本,以“隨機數字表”方式對納入樣本進行平均分組,設置為對比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35~78歲,均值數(56.7±10.3)歲;研究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34~78歲,均值數(56.3±10.5)歲;納入樣本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指南與標準[2],后伴發(fā)心律失常,兩組樣本基線資料對比結果為:P>0.05,研究可行。
對比組35例實施一般護理,給予患者心內科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監(jiān)測生命體征、指導合理飲食、以及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等。
研究組35例采用循證護理,1)成立循證護理干預小組,選擇科室內臨床護理知識和經驗豐富的護士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崗前培訓學習,學習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循證護理知識、及實際操作技巧等,確保每一位成員熟練掌握護理知識、技巧,參照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循證護理干預計劃;2)提出風險問題,根據以往臨床護理經驗、結合患者實際,提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3)獲取循證支持,以護理風險問題為基礎,查閱核心文獻數據庫,整合相關信息資料,找出理論支持依據,并結合資料進一步完善護理干預計劃;4)實施循證計劃,首先,因疾病起病急、進展快,患者會產生恐懼、焦慮等心理情緒,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告知其疾病、治療相關知識,同時,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安慰,盡可能緩解與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緒,防止應激加重疾病進展。其次,護理人員從患者疾病情況、生活習慣等角度出發(fā),對疾病危險因素進行管控,避免因外界因素造成疾病惡化、加重,比如:為其營造安靜、整潔的病房環(huán)境;嚴格控制探視時間、探視次數等;加強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異常情況并采取有效處理。最后,在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常需要絕對臥床休息,但是,長期臥床會對身體各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護理人員應定期協助其翻身、對其進行按摩,當恢復至穩(wěn)定,可指導進行肢體活動等康復鍛煉[3]。
觀察分析兩組治療指標、護理工作滿意度,治療指標包括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工作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表形式評價。
用SPSS24.0軟件計算研究數據信息,計量資料(±s),t檢驗,計數資料(n,%),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計算,研究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比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治療指標對比分析(±s)
表1 治療指標對比分析(±s)
組別 n 臥床時間(d)住院時間(d)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組 35 4.41±0.78 13.41±2.66 22.86%(8/35)研究組 35 3.12±0.56 10.35±2.12 5.71%(2/35)t/x2 -- 7.9480 5.3222 4.2000 P-- 0.0000 0.0000 0.0404
經調查計算,研究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 7.1 4%(34/35)高于對比組的82.86%(29/35),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護理工作滿意度對比分析(n,%)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是疾病發(fā)病基礎,當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發(fā)生破裂,血小板聚集于斑塊表面形成血栓阻塞動脈管腔,即可造成心肌缺血壞死,常見誘因則主要有過勞、激動、暴飲暴食、寒冷刺激、以及吸煙飲酒等[4]。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見并發(fā)癥,當兩種疾病同時發(fā)生,將會大大增加治療難度、疾病致死率,如何提高救治效果,挽救患者生命是臨床研究重點,多項研究證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吲R床治療中輔以有效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救治效果,降低疾病致死率,既往一般護理因缺乏全面性、針對性,臨床護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伴隨現代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衍生出多種新興干預模式,循證護理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該干預模式核心思想為審慎、明確、明智應用當下最佳證據,對患者實施科學護理決策,以最低成本提供最優(yōu)質護理服務[5]。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經統計計算,研究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比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經調查計算,研究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7.14%(34/35)高于對比組的82.86%(29/35),差異顯著,P<0.05;說明循證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在于循證護理與一般護理相比,護理服務是以有價值、可信科學研究結果為依據,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出發(fā),能夠實現為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目的。
綜上,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可縮短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