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銳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對赫赫有名的父子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王獻之小時候聰明好學,少年成名的他不免心高氣傲。怎樣才能讓兒子戒驕戒躁呢?
這不,王羲之夫婦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王獻之把自己的得意作品拿給父親,想博得父親幾句贊揚。王羲之看后,只在“大”字上加了一個點便還給了兒子。王獻之甚是不解,就找到同樣通曉書法的母親都氏:“我是按照父親的筆跡未練習的,您看怎么樣?”都氏端詳了半天,指著“大”字上面的“點”對兒子說:“不怎么樣,只有這個點最像你父親的筆跡?!蓖醌I之聽了深感慚愧。
看來臨摹碑帖時,形似容易,神似最難。后來呢?
見兒子以往的傲氣沒有了,都氏心中暗喜,還鼓勵他說:“世上沒有蹚不過的河,也沒有翻不過的山,只要勤學苦練,一定能達到目的?!贝撕螅醌I之練字更加勤奮,書藝也日漸精進,終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與父親王羲之被后世并稱為“二王”。
一個“點”就能點醒王獻之?它的作用也太大了吧?
這與“點”在文字和書法中的地位有關(guān)。點,看似簡單,要想寫好卻極為不易。
萬千風情在一“點”
點是構(gòu)成漢字的五個基本筆畫之一,列永字八法之首。王羲之的老師衛(wèi)夫人在《筆陣圖》中寫道:“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其中“高峰墜石”的意思便是:寫點的時候,要凌空蓄勢,輕輕落筆,收筆時要頓挫有力。
點畫分布在漢字的各個位置。處于上方的點像人的頭,寫出來要有精氣神,如文、義、門、戈。處于下方的點起到承托作用,要寫得沉著有力,如兵、點、然、尊。處于左側(cè)的點,如冰、凝、河、潮,要寫得開合有度。處于中間的點,如瓦、雨、玉、羽,要寫得位置得當。
處于上方或下方的點,寫起來最難。米芾是寫“點”的高手,他筆下的點氣韻生動、富于變化。
“方”字頭上的點靈動秀氣。寫“交”字的點時,書法家頓筆后迅速從腹中出鋒,右邊的作為收筆的點則為藏鋒,像休止符一般?!爸鳌弊值狞c,起筆處多了一個小鉤,有承接上字的作用?!敖弧薄爸帯薄爸鳌比值狞c都有啟下的作用,筆畫雖斷,但氣脈連貫?!皩m”字的點,起筆沉穩(wěn),而左側(cè)的點粗重有力?!安 弊值狞c,起筆藏鋒,收筆稍微出鋒,顯得渾圓。每個字中的“點”寫法都不同,而即使寫同一個字時,書法家的情緒也會發(fā)生變化,點畫也會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形態(tài)。比如第一個“亦”字中的點最清秀,第二個顯得粗壯,第三個與橫畫連在一起,結(jié)體雖與前兩者大同小異,但筆勢、筆畫差別較大。從這些點滴變化中,我們可以猜想米芾書寫時的情緒。
“八”字只有兩畫,開合要適度,所以起筆、收筆既要穩(wěn),又要靈動?!笆住薄懊住倍?,兩點在上,之間有游絲相連,氣脈流貫?!傲薄肮病倍?,兩點在下,起承托作用,要左右呼應,支撐有力。
米芾書法中的“三點水”
在帶點的漢字中,以三點水為偏旁的字為多,有二百多個,因此寫好三點水非常重要。同樣是三點水,不同的布局會有著不同的氣韻。有的獨立,如“泓”;有的連綴,如“源”;有的清秀,如“江”;有的凝重,如“漁”?!案 弊种械狞c可不少,左邊的三點水各自獨立,如果右邊的三個點再獨立,必然使整個字顯得松散,于是米芾把右側(cè)的三點連綴起來,與左側(cè)的三點水區(qū)別開來,堪稱絕妙。
米芾書法中的“四點底”
“四點底”怎樣寫?那要看書法家當時的情緒與章法的需要。字與字之間有許多關(guān)系,如呼應關(guān)系、避讓關(guān)系。因此,在寫“四點底”的時候,會出現(xiàn)很多變化,有的點相對獨立,有的做連綴處理。就書法藝術(shù)而論,有變化才美,最忌諱千篇一律。
筆畫最多的“點”
“鴻”字的繁體字有八個點,這么多個點,米芾怎樣處理呢?有的時候,他把左邊的“三點水”中的下面兩點完全連起,有的時候又是“藕斷絲連”。而右下的四點他常常連在一起寫,變成橫畫,如今的簡體字就借鑒了行書中“鴻”的寫法。
“點”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