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挽面”研究的進展與前瞻

    2020-07-16 18:22:10羅宗志王森田黃春紅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美容研究

    羅宗志 王森田 黃春紅

    摘? 要:“挽面”是一種用線絞去面部汗毛的古老美容術,也是一種在人生重要關口對女性臉部進行修飾的傳統(tǒng)習俗。這門手藝在東亞、西亞、南亞和中亞地區(qū)均有流傳,如今已傳至歐美和澳洲的許多地區(qū)。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開始利用文獻考釋、個人體驗、田野調查、問卷調查、實驗研究等方法對“挽面”進行探討。時至今日,已有少量的研究成果。通過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回顧與總結,可以反映有關“挽面”研究的大致樣貌,探尋“挽面”研究的新趨勢。

    關鍵詞:挽面;進展;前瞻

    中圖分類號:K8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35(2020)04-0052-08

    “挽面”是一種用線絞去面部茸毛污垢的古老美容技藝,也是一種在人生重要關口對女性臉部進行修飾的傳統(tǒng)禮俗。“挽面”作為一種古老的風俗,在東亞、西亞、南亞和中亞等地區(qū)均有流傳,如今作為一門傳統(tǒng)美容技藝已經傳至歐美和澳洲的許多地區(qū)?!巴烀妗边€有“挽臉”“開額”“開面”“界面”“開臉”“擇臉”“修容”“修面”“絞面”“絞臉”“拉臉”“拉面毛”“拔面”“拔臉毛”“拔面毛”“扯面”“凈面”“貴面”“滿面”“捺面”“升眉”“挒毛仔”等眾多名稱,“有改頭換面、脫胎換骨、祈求吉利、祝福新娘的寓意”[1]?!巴烀妗卑⒗Z叫“Khite”,埃及語叫“Fathla”,英語稱為“Threading”。從事“挽面”者,大多為四五十歲的中老年婦女,一般年近四旬才愿拜師學藝,并以此為副業(yè)掙點錢彌補家用。也有小部分人因對“挽面”感興趣,十幾歲時就已學會這一技藝[2]。人們習慣將那些替人“挽面”的婦人稱為“挽面姆”“挽面娘”“挽面嬸”“挽面姨”“挽面姐”“絞面婆”“絞面姨”“絞面娘”“絞面嬸”“挽面師”等。當然,也有極個別性格柔弱、女人味十足的男性從事“挽面”這一副業(yè)[3]。因此,“挽面”從產生之日起,修的不僅是民俗,也不僅是容顏,還有民生。從我們掌握的資料看,目前“挽面”已經被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興寧區(q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名錄。

    “挽面”習俗廣泛流傳于中國許多地區(qū),在漢、壯、瑤、滿、納西、白、土家、維吾爾、回、京、傈僳、高山等民族中均有流傳,以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香港、臺灣等省區(qū)最為興盛。然而,隨著新時代人們對于科技、效果、體驗、衛(wèi)生有了更多的要求,“挽面”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不過,在諸多城市老城區(qū)的街頭巷尾,仍有人以這種手藝為生,仍有女性享受著這種傳統(tǒng)的美容術。在國內部分地區(qū)以及國外有華人的地方,“挽面”美容技藝正悄然復興,被運用到現代女性的美容事業(yè)中。因此,“挽面”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

    一、“挽面”研究的現狀與動態(tài)

    “挽面”是學術研究中的新命題。雖然國內外學術界對這一領域給予了一定的關注與論述,但是由于文獻記載的缺失和田野調查資料的零散性導致目前的研究明顯不足,留下了較大的學術探討空間。我們以全國報刊索引、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臺灣博碩論文知識加值系統(tǒng)、社會科學資源(Social Science Premium Collection)、斯普林格電子期刊數據庫(Springer)等作為論文檢索的工具,以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聯機公共檢索目錄作為圖書檢索的渠道,采用系統(tǒng)檢索、追溯檢索和直接檢索相結合的檢索方法,檢索了歷年國內外有關“挽面”研究的文獻后發(fā)現:國內“挽面”的學術研究發(fā)韌于20世紀60年代,國外“挽面”的學術研究則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學術界對“挽面”研究給予了較高的關注。據不完全統(tǒng)計,1966—2019年公開發(fā)表、出版的探討“挽面”的專題性文章有28篇、著作1部,其中碩士學位論文4篇,博士學位論文1篇。這些成果主要從民俗學、文化學、文藝學、力學、醫(yī)學、美學、經濟學等視角,采用文獻考釋、田野調查、問卷調查、個人體驗、實驗研究等研究方法,探討“挽面”的文化價值、傳統(tǒng)習俗、傳統(tǒng)技術、技藝傳承、美容效果、顧客滿意度、“挽面”人個人生活史以及“挽面”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等問題。21世紀初對“挽面”傳統(tǒng)習俗與技藝的研究居多;21世紀10年代以后,研究主題與研究視角相對豐富和多元,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但也存在明顯的碎片化傾向。

    (一)國內“挽面”研究現狀

    “挽面”作為一種流傳廣泛的民間禮俗與美容技藝,被譽為“東方奇觀”,或多或少都曾經在早期的一些文章及著作中被介紹或提及。這些文章與著作雖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其中涉及的“挽面”不過是作為風俗的局部問題而被附帶提及,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探討。國內“挽面”研究肇始于20世紀60年代,興起于21世紀初。較早對“挽面”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者,首推臺灣施翠峰著《風土與生活》一書,詳細介紹了臺灣“挽面”的身體觀念、傳統(tǒng)技法、美容效果以及傳統(tǒng)習俗等方面的內容[4]45-48。之后,有關“挽面”的研究陸續(xù)問世。在以上學術傳統(tǒng)及知識發(fā)展態(tài)勢下,21世紀初以來有18篇文章、1部著作直接以“挽面”為研究對象,反映出“挽面”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這些著作及論文涉及面相當廣泛,或從宏觀上對“挽面”的歷史與現狀進行研究,或從某一學科的研究角度進行探討,反映出“挽面”在民俗學、民族學、文化學、人類學、文藝學、社會學、經濟學、醫(yī)學、工學、力學、美學等研究領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1.大陸“挽面”研究

    “挽面”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習俗與美容技藝,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以繪畫的形式見于《新民書報》[5]。不過,直至21世紀初內地才開始出現“挽面”的學術研究。較早探討“挽面”的是福建學者林長華,著有《“挽臉”美容法兩岸共相傳》[6]、《“挽臉”美容法兩岸共盛傳》[7]、《“挽臉”古風》[8]、《閩南姑娘的美顏秘方》[9]等多篇文章。上述4篇文章對閩、粵、臺等地的“挽臉”習俗與方法作了簡單介紹,可惜文章內容大同小異。類似文章還有涂明炎的《姑娘出嫁要開臉》[10]、陳紹龍的《開臉》[11],這兩篇文章簡單介紹了“開臉”的習俗與技法,但研究不夠具體、深入。另外,《傳統(tǒng)美容亮相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一文在介紹中國傳統(tǒng)美容技藝時,論及“挽面”美容術的操作手法[12],可惜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邵鈺淇的《略論婦女修面美容的審美價值及其技藝傳承》一文,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作了非常有價值的探討,論述了壯族婦女修面美容的歷史起源、審美價值與現實境遇,并針對修面美容技藝保護與傳承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對策[13]?!锻烀妫撼鄙堑膫鹘y(tǒng)美容術》一文,概述性地介紹了廣東潮汕地區(qū)“挽面”的歷史與現狀,內容包括“挽面”歷史、“挽面”習俗、“挽面”技藝以及“挽面”的興起衰落等方面[3],很有參考價值。鄒栒的《紀錄片〈別開生面〉導演闡述》一文,圍繞廣州“‘挽面人這一文化主體,以她們作為行動主體”對“挽面”文化的“闡釋和解讀作影像化的紀錄和呈現”[14]。上文是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其對所選擇對象進行了嘗試性的探討,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當然也存在不足。從我們檢索的資料來看,1980—2019年大陸僅有1篇有關“挽面”研究的碩士學位論文,尚無涉及“挽面”研究的博士學位論文?!冻鄙桥酝烀婷袼赚F狀的調查與研究》一文,對廣東省潮汕地區(qū)女性“挽面”民俗的現狀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其內容包括“挽面”的概念、方法、習俗和“挽面娘”的生存樣態(tài)以及“挽面”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等方面,同時“解讀挽面在女性生命歷程中的意義,揭示挽面民俗鮮明的女性文化色彩”,認為“挽面民俗的發(fā)展變遷史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社會地位的發(fā)展與變化”[1]。文章以作者在田野調查中取得的第一手資料見長,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與學術價值,可以說是“挽面”研究的同期代表作。

    除上述“挽面”專題性成果,還有一些著作和文章雖非以“挽面”為主要研究對象,卻有相當的篇幅涉及。雖然直接研究“挽面”的著作尚未看到,不過在一些著作中也有部分章節(jié)涉及,如《北京傳統(tǒng)文化便覽》[15]、《簡明中外民俗詞典》[16]、《河北方言詞匯編》[17]、《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東北、內蒙古地區(qū)卷》[18]、《中國民俗文化大觀》[19]、《江南味道》[20]、《中醫(yī)1 000問:美容篇》[21]、《江西是個好地方》[22]、《中國·老360行》[23]、《中國古代生活辭典》[24]、《漢族風俗史》[25]、《禮儀》[26]、《話說南疆》[27]、《湖南白族風情》[28]、《寧波方言詞語考釋》[29]、《中國風俗小辭典》[30]、《馬巷》[31]《那樣活這樣活》[32]、《細說中國民俗圖文版》[33]、《海韻東山》[34]、《美麗66計》[35]、《一口氣讀懂1 000個中國歷史常識》[36]、《多學科視野下的壯族女性民俗文化研究》[37]、《翔安民俗》[38]、《紅樓夢時序推演》[39]等。以上著作在部分章節(jié)中對“挽面”作了一定的論述,不足之處是相關分析不夠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另外,論文《“六禮”古今談——客家婚俗考略》[40]、《閩臺信仰、民俗與河洛》[41]、《客家傳統(tǒng)婚俗》[42]、《潮汕婚姻舊俗面面觀》[43]、《論潮州婚俗的文化特色》[44]、《欽州民間文化及其傳承的調查與思考——以坭興陶、采茶戲、絞臉、豬腳粉為例》[45]、《廣東普寧地區(qū)潮汕人葬禮的倫理特征》[46]、《恩施方言語匯中蘊含的土家族婚戀習俗》[47]、《廣西北部灣地區(qū)客家婚俗文化考究》[48]等,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討論中或多或少觸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族群的“挽面”習俗及其技藝,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可追蹤的線索。

    2.港臺“挽面”研究

    大陸“挽面”研究的興起與發(fā)展,與港臺地區(qū)學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施翠峰的《風土與生活》一書,在分述臺灣風土與生活時,對“挽面”的習俗與方法給予了極大關注[4]45-48。之后,有關“挽面”的一些研究成果陸續(xù)問世。例如,宜中的《挽面》[49]、黃盛璘的《喜逐顏開:談挽面習俗》[50]、侯宇明的《現代都會古老行業(yè)》[51]、郭姿伶的《別冊:傳統(tǒng)夕陽下的挽面手藝》[52]、林再復的《閩南人》[53]、黃金財的《挽面》[54]、林新欽的《古老的美容行業(yè):挽面》[55]等文章和著作,對臺灣“挽面”的習俗與技藝作了概述性介紹。這當是臺灣“挽面”研究的初始階段。21世紀以來,臺灣“挽面”研究得到一定的發(fā)展,相關著作及論文不斷問世,出現了1部“挽面”研究著作、8篇“挽面”研究文章,其中有4篇為碩士學位論文、1篇為博士學位論文。吳瑞玲的《面相開運——挽面術》一書當屬首部“挽面”專著,側重于“挽面”的美容效果以及如何借“挽面”改善面相與命運的研究[56]?!豆爬系拿廊菪g挽面》[57]和《美麗的過去式:挽面》[58]兩篇文章對“挽面”的習俗內容、傳統(tǒng)技藝及現存狀況進行了論述。張曉瑩的碩士學位論文《紀忠信的挽面人生》,以紀實報導影片及文化報導廣播節(jié)目兩種媒材,呈現了從事電玩業(yè)10余年的紀忠信,因政策轉變一夜之間出現經營危機,在事業(yè)瓦解、生活困頓之際,偶然機緣接觸中國古老的“挽面”美容術后,積極投身于過去純由女性從事的“挽面”美容業(yè),歷經7年努力后實現華麗轉身的奮斗歷程[59]?!豆爬厦廊菪g與現代美容之探討》一文,從力學角度探討“挽面”的原理,而且對20~45歲的女性做了問卷調查,分析了“挽面”在現今美容界的定義與角色[60],提供了一些較為翔實的數據。王明典的碩士學位論文《一個當代臺灣“挽面”文化再興起的研究》以田野調查和文獻分析為基礎,論述“挽面”產業(yè)在臺灣發(fā)展的歷史背景、組成要素、經營模式、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臺灣社會中傳承這種老輩留下來的傳統(tǒng)美容文化[61]。張君熒的碩士學位論文《“但求立錐之地”:士林挽面攤販的民族志研究》以臺北市士林區(qū)文林路的挽面攤販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文獻材料和田野訪談資料,詳細描述了“挽面街”的形成與運作、“挽面”攤販的社會關系與日常生活實踐,以此了解“挽面”攤販如何建立與謀求他們的營生空間[62]。尤秀惠的碩士學位論文《挽臉美容業(yè)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臺灣高雄地區(qū)到“挽臉”美容店面消費的顧客作為研究對象,以“探討挽臉美容業(yè)之顧客滿意度,并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挽臉美容業(yè)顧客滿意度在消費環(huán)境、服務品質、產品品質之相關及差異情形”[63]。林麗英的博士學位論文《以挽面文化為基礎之美膚設計研究》以臺灣“挽面”文化為基礎,運用歷史研究法、田野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實驗研究法,從審美文化、傳統(tǒng)挽面技藝以及現代科技三個面向建構美膚設計的議題[64]。臺灣學術界上述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應該是未來“挽面”研究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向縱深化、精細化研究的必然要求。同時,這一研究方法在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積極運用人類學、民俗學、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文藝學、經濟學、工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香港,“挽面”沒有引起太多學者的關注,研究成果從數量上來看似乎較少,目前僅見有DORIS TSANG 的Testing the extreme beauty treatment of threading(《測試極端美容法:挽面》)和TESSA CHAN、SHANSHAN KAO合著的Face threading: Chinas ancient beauty hack(《挽面:中國古代美容黑客》)兩篇文章,這與“挽面”在香港的廣泛流行是極不相稱的。前篇主要采用個人體驗研究法,以三個香港“挽面”從業(yè)人員為主要實驗研究對象,用以測試“挽面”這種古老而痛苦的中國脫毛方法究竟有多疼痛以及這份疼痛的代價[65]。后篇除了對香港“挽面”的具體操作手法、實際美容效果以及身體感知作簡單描述,還提出“挽面”是香港的傳統(tǒng)民間美容技藝,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且指出這種古老的民間美容方法在印度和中東地區(qū)已經踐行了數千年[66]

    (二)國外“挽面”研究動態(tài)

    國外“挽面”研究起步很晚,肇始于20世紀90年代。從目前可接觸的資料來看,直接探討“挽面”的文章僅有10篇,主要從醫(yī)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內容涉及“挽面”的歷史起源、操作技術、身體感知以及“挽面”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等方面。WALIA和NONA對刊物《印度時報》進行充分檢索后,提出專家們認為“挽面”習俗起源于印度和中亞地區(qū)[67]。ABDEL-Gawad等人合著的Khite: non-Western technique for temporary hair removal(《挽面:非西式的暫時性除毛技術》)一文,對非西方的脫毛術——“挽面”術進行詳細論述[68]。Li-YING LIN與SHANG-CHIA Chiou合著的Influence of facial threading o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skin: non-randomized trial involving adult women in Taiwan(《挽面對皮膚各種生理參數的影響:臺灣成年女性的非隨機試驗》)一文,以臺灣地區(qū)成年女性為主要試驗對象,通過她們對皮膚觸覺和皮膚顏色的主觀感受,評估“挽面”對人面部皮膚粗糙度、保濕度、黑色素指數和汗毛的影響[69]。LITAK J,KRUNIC A L等人合著的Eyebrow Epilation by Threading:An Increasingly Popular Procedure with Some Less-Popular Outcomes——A Comprehensive Review(《挽面修眉:一種越來越流行的程序與一些不太流行的結果——綜合回顧》)以皮膚醇含量為數據基礎,探討“挽面”的程序以及“挽面”對于眉毛修型的實際效果[70]。除此之外,BLOOM MW和CARTEREL合著的Bullous impetigo of the face after epilation by threading(《挽面后面部出現泡狀膿瘡》)[71],GUPTA S等合著的Eyebrow threading: a boon or a bane(《挽面修眉:恩惠或禍根》)[72],KUMAR R和 ZAWAR V合著的Threading warts: a beauty parlor dermatosis(《挽面疣:美容院皮膚病》)[73],VERMA SB的Eyebrow threading: A popular hair-removal procedure and its seldom-discussed complications(《挽面修眉:一種流行的脫毛程序與極少討論的并發(fā)癥》)[74],VERMA SB.撰寫的Vitiligo koebnerized by eyebrow plucking by threading(《拔眉白斑病》)[75]等文章,從醫(yī)學角度出發(fā)探討“挽面”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認為“挽面”會導致面部出現泡狀膿瘡、疣、白斑等多種皮膚病。

    二、“挽面”研究的不足與反思

    應當說,國內外學者對“挽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可喜的。這些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挽面”的認識與理解,包括歷史、變化與現狀等,同時也暴露了學術界在此研究領域中也有欠缺之處。這種研究狀況使得“挽面”研究極具吸引力,又富有挑戰(zhàn)性。

    (一)研究不足

    1.現有研究在地域上主要以潮汕、閩臺地區(qū)為核心,產生了一批值得關注的成果,但對其他地區(qū)的“挽面”關注明顯不足,出現研究中的區(qū)域不平衡。

    2.現有研究基本上是以論文的形式出現,雖然涉及的研究范圍相當廣泛,但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挽面”專著性研究,而且內容大同小異,資料多有重復。

    3.現有研究中雖然不乏精深力作,但多停留在對“挽面”傳統(tǒng)習俗和技藝的探討上,所以該領域仍然存在許多學術空白點,有很大的研究空間與前景。

    4.現有研究在視角上多采用民俗學、文化學、醫(yī)學,采取人類學角度者少,方法上多使用文獻法、觀察法,偶見田野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實驗研究法。

    (二)研究展望

    1.在積極借助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挽面”進行縱深化、精細化的持續(xù)性探討,擴大地域研究范圍,加強地區(qū)、個案的細化研究,拓寬研究內容。

    2.積極開展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利用文本資料挖掘出有價值的史料,同時開展“挽面”人生活史調查,為這一學術研究提供充足的“糧秣”。

    3.綜合民俗學、人類學、文化學、醫(yī)學、女性學、統(tǒng)計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質性研究與量化分析交叉運用,努力實現研究論點的科學化。

    4.加強對“挽面”民俗文化意義的解讀,探究“挽面”這一民俗事項背后蘊含的身體觀念、社會意義以及“挽面”民俗變遷所反映的女性社會地位的發(fā)展與變化。

    5.在積極收集資料與微觀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文化學、經濟學等學科理論及方法對“挽面”進行多視角的分析,這將是今后“挽面”研究發(fā)展的重點方向。

    以上是對“挽面”研究相關資料及學術界對其研究概況的評述。由此可知,目前關于“挽面”的研究只是一個起步階段,雖然最近幾年來相關成果(主要是單篇論文)不斷增多,但從整體上看還十分薄弱,甚至成為民俗文化研究遺忘的一隅。這方面的關鍵問題在于從事“挽面”研究的學者實屬鳳毛麟角,因此亟待更多學術資源的投入,使其得以推進和深入。

    參考文獻:

    [1] 劉文菊.潮汕女性挽面民俗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8(2):56-61.

    [2] 林長華.挽面的民俗[N].揭陽日報,2015-7-27(8).

    [3] 陳友義,楊萍.挽面:潮汕的傳統(tǒng)美容術[J].尋根,2015(1):44-48.

    [4] 施翠峰.風土與生活[M].臺北:“中央”書局,1966.

    [5] 佚名.女子三百六十行·絞面婆[N].新民書報,民國十八年(1929)六月十八日.

    [6] 林長華.“挽臉”美容法兩岸共相傳[J].兩岸關系,2002(2):48.

    [7] 林長華.“挽臉”美容法兩岸共盛傳[J].福建鄉(xiāng)土,2002(1):7-8.

    [8] 林長華.“挽臉”古風[J].閩南風,2013(12):36.

    [9] 林長華.閩南姑娘的美顏秘方[J].文史博覽,2016(1):66.

    [10] 涂明炎.姑娘出嫁要開臉[J].民間傳奇故事(A卷),2005(7):19.

    [11] 陳紹龍.開臉[J].中國老區(qū)建設,2006(4):63.

    [12] 楊萍.傳統(tǒng)美容亮相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J].醫(yī)學美學美容:美容財智,2007(8):8-9.

    [13] 邵鈺淇.略論婦女修面美容的審美價值及其技藝傳承——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問題研究之

    一[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6):44-46.

    [14] 鄒栒.紀錄片《別開生面》導演闡述[D].廣州:暨南大學,2017.

    [15] 陳文良.北京傳統(tǒng)文化便覽[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450,493.

    [16] 張定亞.簡明中外民俗詞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238.

    [17] 李行健.河北方言詞匯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519.

    [18] 鐵木爾·達瓦買提.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東北、內蒙古地區(qū)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99.

    [19] 汪玢玲,張志立.中國民俗文化大觀: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456.

    [20] 沈敏特,方國榮.江南味道:上[M].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9:150.

    [21] 潘祥龍.中醫(yī)1 000問:美容篇[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03.

    [22] 李國強,吳文峰.江西是個好地方[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287.

    [23] 藍翔,馮懿.中國·老360行:下[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598.

    [24] 何本方.中國古代生活辭典[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3:41,246.

    [25] 周耀明,萬建中,陳華文.漢族風俗史:第2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94.

    [26] 朱正昌.禮儀[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4:96.

    [27] 程萬里.話說南疆[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158.

    [28] 谷中山.湖南白族風情[M].長沙:岳麓書社,2006:94.

    [29] 崔山佳.寧波方言詞語考釋[M].成都:巴蜀書社,2007:55,282,301.

    [30] 陳勤建.中國風俗小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151.

    [31] 蘇文田.馬巷[M].福州:福建電子音像出版社,2008:356.

    [32] 陳露.那樣活這樣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55.

    [33] 佘志超.細說中國民俗圖文版[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24.

    [34] 黃江輝.海韻東山[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9:138.

    [35] 曾興隆,魏麗婷.美麗66計[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110.

    [36] 孫旭宏.一口氣讀懂1 000個中國歷史常識[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2:201.

    [37] 陳麗琴.多學科視野下的壯族女性民俗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55.

    [38] 洪水乾.翔安民俗[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187.

    [39] 步應華.紅樓夢時序推演[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5:73.

    [40] 嚴恩萱.“六禮”古今談——客家婚俗考略[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7(1):70-74.

    [41] 蕭河.閩臺信仰、民俗與河洛[J].中州統(tǒng)戰(zhàn),1999(2):42-43.

    [42] 陳靖云.客家傳統(tǒng)婚俗[J].客家文博,2013(1):73-81.

    [43] 陳漢初.潮汕婚姻舊俗面面觀[J].廣東史志,2001(4):42-48.

    [44] 楊梓彬.論潮州婚俗的文化特色[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4):141-142.

    [45] 盧瑾鈺,唐天勇.欽州民間文化及其傳承的調查與思考——以坭興陶、采茶戲、絞臉、豬腳粉為例[J].傳承,2012(16):62-63.

    [46] 陳愛麗,陳堅偉.廣東普寧地區(qū)潮汕人葬禮的倫理特征[J].云南社會科學,2012(4):24-28.

    [47] 江佳慧.恩施方言語匯中蘊含的土家族婚戀習俗[J].民族論壇,2013(8):68-71.

    [48] 韋干鵬,廖靈靈.廣西北部灣地區(qū)客家婚俗文化考究[J].欽州學院學報,2017(9):1-6.

    [49] 宜中.挽面[J].家庭月刊,1978:80-81.

    [50] 黃盛璘.喜逐顏開:談挽面習俗[J].漢聲,1980(7):46-48.

    [51] 侯宇明.現代都會 古老行業(yè)[J].臺北書刊,1992(297):36-37.

    [52] 郭姿伶.別冊:傳統(tǒng)夕陽下的挽面手藝[J].紀錄生活雜志,1995(71):86-87.

    [53] 林再復.閩南人[M].臺北:三民書局,1996.

    [54] 黃金財.挽面[J].臺灣月刊,1998(185):66-67.

    [55] 林新欽.古老的美容行業(yè):挽面[J].豐年,1999(23):58-60.

    [56] 吳瑞玲.面相開運——挽面術[M].臺北:威森出版社,2000.

    [57] 李曉喬.古老的美容術挽面[J].中華文化變遷報,2004(創(chuàng)刊號):92-93.

    [58] 李鳴盛.美麗的過去式:挽面[J].農訓雜志,2007(212):60-61.

    [59] 張曉瑩.紀忠信的挽面人生[D].新北:臺灣藝術大學,2007.

    [60] 楊行中,蕭麗華.古老美容術與現代美容之探討[J].美容科技學刊,2009(1):188-196.

    [61] 王明典.一個當代臺灣“挽面”文化再興起的研究[D].臺北:臺灣師范大學,2010.

    [62] 張君熒.但求立錐之地:士林挽面攤販的民族志研究[D].新竹:臺灣清華大學,2012.

    [63] 尤秀惠.挽臉美容業(yè)顧客滿意度之研究[D].屏東:臺灣屏東科技大學,2016.

    [64] 林麗英.以挽面文化為基礎之美膚設計研究[D].云林:臺灣云林科技大學,2017.

    [65] DORIS TSANG.Testing the extreme beauty treatment of threading[N].CNN Travel:6 October, 2010.

    [66] TESSA CHAN, SHANSHAN KAO.Face threading: Chinas ancient beauty hack[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June 6,2017.

    [67] WALIA, NONA.Threading, say experts, has its origins in India and Central Asia[N].Times of India Publications, 2012.

    [68] ABDEL-Gawad M, ABDEL-HAMID I, WAGNER R.Khite: non-Western technique for temporary hair remov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997(3):217.

    [69] Li-YING LIN, SHANG-CHIA Chiou.Influence of facial threading o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skin: non-randomized trial involving adult women in Taiwan[J].Anais Brasileiros de Dermatologia, 2018 (5):659–664.

    [70] LITAK J, KRUNIC A L, ANTONIJEVIC S, POURYAZDANPARAST P, GERAMI P.Eyebrow Epilation by Threading: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Procedure with Some Less-Popular Outcomes——A Comprehensive Review[J].Ermatologic Surgery, 2011(37):1051–1054.

    [71] BLOOM MW, CARTER EL.Bullous impetigo of the face after epilation by threading[J].Arch Dermatol, 2005(141):1174–1175.

    [72] GUPTA S, CHAUDHRY M, MAHENDRA ?A, KAUR S.Eyebrow threading: a boon or a bane[J].Indian J Dermatol, 2011(56):715–717.

    [73] KUMAR R, ZAWAR V.Threading warts: a beauty parlor dermatosis[J].J Cosmet Dermatol, 2007(6):279–282.

    [74] VERMA SB.Eyebrow threading: A popular hair-removal procedure and its seldom-discussed complication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09 (3):363–365.

    [75] VERMA SB.Vitiligo koebnerized by eyebrow plucking by threading[J].J Cosmet Dermatol, 2002(1):214–215.

    (責任編輯:李 虎)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Facial Threading

    LUO Zongzhi1? WANG Sentian2? HUANG Chunhong3

    1.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20, China; 2. School of Liberal Arts,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3. 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

    Abstract: Facial threading is an ancient cosmetic technique to remove facial hair by stranding. It is also a traditional custom to modify womens faces at critical moments in their lives. It has been spread in East Asia,West Asia,South Asia and Central Asia. Nowadays,this technique has been spread to many parts of Europe,America and Australia. Since the 1960s,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fruitful discussions on facial threading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personal experience,field investig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Up to now, there are a few research finding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published papers over the years, the academic attention and research are on the rise year by year. Through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new trend of the facial threading research.

    Keywords: facial threading; progress; prospect

    猜你喜歡
    美容研究
    透視環(huán)保美容熱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2:00:28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美容
    故事大王(2021年2期)2021-02-04 07:36:01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漢字美容
    挽臉美容在臺重獲青睞
    海峽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48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拉萨市| 定兴县| 昭觉县| 海口市| 东平县| 左权县| 交口县| 新宾| 新密市| 莒南县| 巴林右旗| 桃园县| 公安县| 和政县| 漳平市| 白银市| 湖北省| 渭源县| 黎平县| 彭水| 北票市| 马鞍山市| 龙门县| 泸定县| 佛山市| 三江| 南木林县| 文安县| 漾濞| 栾城县| 安新县| 长葛市| 长乐市| 辰溪县| 桂阳县| 济宁市| 苏州市| 武功县| 溧水县| 腾冲县|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