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煜
(甘肅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甘肅 平?jīng)?744000)
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病率高,病情進展快,主要癥狀為胸悶、心前區(qū)疼痛,嚴重者可出現(xiàn)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臨床主要采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但術后易出現(xiàn)血管再狹窄。阿托伐汀為降脂藥物,同時具有抗氧化,增強心功能,抗凝等作用。氯吡格雷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能夠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二者單一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中效果不理想。此外,氯吡格雷劑量把握較困難,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時多于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本研究中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取得滿意效果。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甘肅省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26例,均符合《心血管病診斷治療學》[2]中相關診斷標準。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3例。觀察組男33 例,女 30 例,年齡 33-75 歲,平均(59.87±6.42)歲;平均病程(5.42±1.37)年;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IBM)(25.42±1.68)kg/m2;心絞痛類型:自發(fā)型 10 例,初發(fā)勞力型31例,惡化勞力型22例。對照組男36例,女 27 例,年齡 30-78 歲,平均(60.18±6.88)歲;平均病程(5.84±1.45)年;平均 IBM(25.71±1.73)kg/m2;心絞痛類型:自發(fā)型14例,初發(fā)勞力型29例,惡化勞力型2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擇期行手術;②女性患者均未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均未合并嚴重神經(jīng)官能癥、腎病綜合征;④患者均知曉本研究詳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類型心臟疾?。虎诤喜⒅囟刃姆喂δ懿蝗蛐穆适С?;③存在心臟外科手術史;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或精神性疾?。虎莺喜⒓甭愿腥净驉盒阅[瘤;⑤對研究中所用藥物存在過敏表現(xiàn)。
基礎治療:2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并給予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給予吸氧,同時指導患者臥床休息等。
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規(guī)格:10㎎(以C33H35FN2O5 計)),睡前服用,20㎎/次,1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83;規(guī)格:75mg*7s(波立維)),首次劑量為 300mg,而后調(diào)整為 75mg/次,1 次/d。
2組患者均連續(xù)服用12周。
心功能指標:治療前與治療后1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心功能恢復情況,記錄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臟指數(shù)(CI)進行檢查。
血清指標:治療前與治療后12周抽取患者靜脈血3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2組患者血清可溶性 CD40L(sCD40L)、單核細胞趨化因子 1(MCP-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
統(tǒng)計2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前,2組患者CO、LVEF、CI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2 組患者 CO、LVEF、CI值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 1。
表1 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CO(L/min) LVEF(%) CI(L·min-1·m-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63) 2.84±0.72 5.66±1.31 37.75±2.83 51.74±7.30 2.73±0.56 5.28±0.71對照組(n=63) 2.90±0.79 3.98±1.17 38.26±3.16 42.88±5.09 2.85±0.49 4.33±0.64 t 0.446 7.592 0.954 7.902 1.280 7.888 P 0.657 0.000 0.342 0.000 0.203 0.000
治療前,2 組患者血清 sCD40L、MCP-1、sICAM-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 sCD40L、MCP-1、sICAM-1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清指標比較(±s)
表2 2組患者血清指標比較(±s)
組別 sCD40L(ng/mL) MCP-1(ng/L) sICAM-1(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63) 7.86±1.54 3.25±0.87 140.62±19.55 65.59±11.73 188.79±36.56 85.59±19.48對照組(n=63) 7.61±1.48 5.14±1.34 138.84±17.49 89.86±14.46 190.62±34.41 109.74±26.35 t 0.929 9.390 0.539 10.346 0.289 5.824 P 0.355 0.000 0.591 0.000 0.773 0.000
觀察組患者心絞痛、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比較 例(%)
觀察組1例胃腸道反應,1例牙齦出血,發(fā)生率為3.17%。對照組1例皮下出血,2例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為4.76%。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08,P=0.648)。
冠心病心絞痛常見病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使心肌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等導致冠狀動脈痙攣、管腔狹窄甚至閉塞。有研究指出[3],疲勞過度、情緒激動會導致血流加快,促進血小板聚集,可引起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嚴重癥狀。冠心病心絞痛治療重點在于增強心功能,減輕血管內(nèi)皮炎癥反應,控制血小板聚集。
阿托伐他汀可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活性,阻斷內(nèi)源性膽固醇結(jié)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從而降低血脂水平。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減輕炎性反應,穩(wěn)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提高血管內(nèi)皮功能,有助于減少心血管事件[4]。有研究指出[5],阿托伐他汀有助于降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氯吡格雷為抗血小板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與其受體結(jié)合,刺激血小板內(nèi)部形成腺苷酸環(huán)化酶,并可與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體不可逆結(jié)合,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研究指出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可提高降脂、消炎的作用[6]。本研究中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心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心絞痛、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可提高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與臨床研究具有一致性[7]。原因可能在于,聯(lián)合用藥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管順應性,增強血管內(nèi)皮功能,從而減少血管事件。
臨床研究指出[8],多種炎癥因子與冠心病心絞痛進展及預后相關。MCP-1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呈高表達,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為內(nèi)皮細胞和心肌細胞等分泌的炎性因子。sCD40L可刺激血管內(nèi)皮細胞,能夠通過調(diào)節(jié)粥樣斑塊金屬蛋白酶的表達影響斑塊穩(wěn)定性。此外,sCD40L可促進炎性介質(zhì)釋放,如能夠促進sICAM-1高表達,可導致血小板與炎性細胞之間的黏附增強,從而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加劇心肌缺血缺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血清sCD40L、MCP-1、sICAM-1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表達。原因可能在于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癥反應,發(fā)揮抗氧化作用,與氯吡格雷聯(lián)合,效果可進一步增強。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聯(lián)合用藥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表明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可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功能,緩解臨床癥狀,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有效控制治療期間并發(fā)癥,且安全性較高,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