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如今的散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這是應有之義,是文學發(fā)展與時代前行所交織而成的一種必然。散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在我國的文學傳統(tǒng)中,小說戲劇一直被認為是“小道”,而集部的詩和文才向來是文學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或者說是文學的“正宗”。
就詩與文相比,按照布羅茨基所說:“藝術(shù)就其天性,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有等級劃分的。在這個等級之中,詩歌是高于散文的?!钡凑赵娙税⒑宅斖型匏f,散文則是高于詩的,她說:“走進散文時似乎有一種褻瀆感,或者對于我意味著少有的內(nèi)心平衡?!彼€說,散文對于她“永遠是一種誘惑與秘密”。在我們的作家與詩人中,似乎少有她這種對于散文創(chuàng)作的虔誠與敬畏之感。
曾經(jīng),散文寫作中出現(xiàn)了抒情散文一說,并大行其道。其實,在我國的文學傳統(tǒng)中,散文寫作一直是以敘事為主的,所謂抒情散文難見其影。如果真的有抒情,也只會蘊含在敘事之中,如蕭紅的散文;或在敘事之中含有人生哲思,如孫犁的散文;或在敘事之中浸透生活情趣,如汪曾祺的散文。這三位作家,都是我喜愛的。
我的散文是以敘事為主的。我渴望能夠?qū)⑸鲜鋈蛔骷业娘L格與品質(zhì),相互滲透,融合一體。因此,在《肖復興散文》的四輯里,無論寫親情,還是寫友情,或是食之雜憶,或是懷人念遠,都是在司空見慣的敘事中,關(guān)于庸常生活瑣事或綿長回憶的一些拾穗小札。
能夠在平常素樸的敘事中,將這些瑣碎的人與事,景與物,娓娓道來,一一寫好,串連成珠,化蛹為蝶,并非容易。郁達夫在論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散文創(chuàng)作時曾經(jīng)說:“原來小品文文字的所以可愛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清、細、真三點。細密的描寫,若不慎加選擇,巨細兼收,則清就談不上了?!?/p>
我重視郁達夫所強調(diào)的散文寫作的“清、細、真”這三點,并期冀自己能夠做到這三點,起碼應該向著這三點的方向努力,所謂“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真,不用去說了。真情實感,應該是一切文學寫作之要義。但是,對于和小說等虛構(gòu)文體相對應的散文而言,真,這一點和現(xiàn)實有著別一樣密切的關(guān)系。真,便不止于面對真切逼真的生活,還在于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
細,郁達夫說得很明確,細不是巨細兼收,不是絮絮叨叨,不是老太太的裹腳布越寫越長。細,便涉及文章的剪裁,乃至構(gòu)思的角度。細,便不只是對生活的透視和態(tài)度,更是對藝術(shù)把控的能力。
郁達夫是把清放在首位的,他沒有具體解釋如何才能做到清。清,便最難以做到。在我的理解中,我國傳統(tǒng)散文中一向講究含蓄,講究余味。清,應該指向文字和文氣以及心地。以前讀冰心的《往事》,記得有一句是“濾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懷”,想那該就是清的最好寫照了。能寫好散文的人,心地一定不會如亂麻那么復雜,心機也一定不會如蜂巢那么千瘡百孔。所以,阿赫瑪托娃能寫那么好的詩,然而對于散文,她說自己害怕寫。散文確實是一種易寫難工的文體,所有人都能寫,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寫好。能寫好散文的人,一定首先都是善良的人,前面說的蕭紅、孫犁、汪曾祺,都是寫一手漂亮散文的人,都是這樣善良的人。
“著墨無聲,墨沉煙起?!边@是張岱《陶庵夢憶》里的一句話。這應該也是散文寫作的一種境界,或者說是郁達夫所說的“清、細、真”的一種寫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