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常雪
“我以為護士都是身穿長裙,頭戴燕尾帽的呢,看見你穿成這樣還真是想不到?!边@是我身邊的人第一次看到我穿工作服時說的話。
沒錯,我是一名女護士,還是一名 ICU 女護士。話不多說,讓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工作。
ICU 的中文意思為重癥加強護理病房,通俗點說就是專門收治危重患者的醫(yī)療科室。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這類病房是不能讓病人家屬進去陪護病人的,這里的每個病人都是專人護理,護士需要做詳細的床旁交接班工作。因為 ICU 是無陪護病房,所以給外人營造了一種嚴肅感和神秘感。
從裝扮上看,ICU 的護士就與其他科室的護士不一樣,身穿墨綠色長袖長褲,頭戴一頂能完全罩住頭發(fā)的布帽子,還要戴上口罩,這就是我們工作時的樣子了。對于我們來說,化妝就是浪費,因為化了別人也看不到,就連同事之間都要靠看體型和走路姿勢來認人。
我一天的工作是從早上八點的晨會開始的,在晨會上我們會進行集體交接班,夜班護士向白班護士交代昨天夜里病人的病情動態(tài),然后護士長做總結(jié)發(fā)言,分配工作。交接完畢,夜班護士離開,我們就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今天我負責照顧一名顱腦外傷的病人,他因遭遇車禍受傷入院,來時意識模糊,由于顱內(nèi)出血過多達到手術(shù)指征,已進行顱內(nèi)血腫清除術(shù),手術(shù)非常成功?,F(xiàn)在病人病情已經(jīng)平穩(wěn),快符合 ICU 轉(zhuǎn)出指征。因為氣管被切開,他不能發(fā)出聲音,所以我們的交流就有點特殊。我把紙筆放在他的手邊,方便他隨時寫下自己的需求。雖然他看不見我的臉,但之后都是我負責他的護理,所以自我介紹還是要有的。
“陳伯伯,我是護士小劉,今天我來負責您的治療和護理,有什么不舒服或者有什么需要可以寫在紙上,我會盡快給您解決的,希望您今天能好好配合,我們一起戰(zhàn)勝疾病,早日出院,好嗎?”
我每天都在重復這同樣的一段話,因為它可以讓病人感到安心和溫暖。做好溝通以后,我開始了正常的護理工作,雖然都是些簡單的操作,但是一樣也不能馬虎。
護理的重點就是核對,每一步都要仔細核對,所以我們開玩笑時會說:“做了護士以后都會得一種職業(yè)病,叫強迫癥?!?/p>
我先給陳伯伯洗把臉,做好口腔護理,接下來配置藥物,為陳伯伯輸液,做霧化治療,處理新醫(yī)囑。在主管醫(yī)生來給陳伯伯的傷口換藥之前,我還要趕快備好換藥包,之后協(xié)助醫(yī)生給陳伯伯換藥。這還沒有結(jié)束,我還要為陳伯伯吸痰,讓他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給陳伯伯翻身拍背,防止壓瘡的發(fā)生;還要及時滿足陳伯伯的各種基本需求,比如喝水、上廁所等;中間的零碎時間用來寫護理單,準確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到了下班時間也不是說走就走的,我還要將病人的病情動態(tài)交接給下一班的護士,交接完畢后,才能結(jié)束一天緊張的工作。
回到家之后也不能放松,我還要復習《三基訓練題》,準備明天下午的月考。很多人會說,護士不就是打針輸液的嗎,怎么還干這么多事情呀?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護士是一個對專業(yè)性要求特別高的職業(yè),容不得半點馬虎,需要不斷學習并接受考核,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這份工作就是如此,在救治別人的同時也在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我覺得很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