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云
當年,魯迅先生說“救救孩子”,大家都沒意見。看來,孩子是弱勢群體,很容易博得同情。打個比方,大灰狼靠近小山羊,你說救救小山羊,大家不會有意見;你說救救大灰狼,大家會說你瘋了。大灰狼是強勢的一方,救什么救。
父母跟孩子,誰是強勢的一方?慣性思維,應該是父母??晌移f:“救救父母!”
網(wǎng)上新聞講某領導罵大學,說宿舍像狗窩,學生群魔亂舞。
關于大學生的頹廢,時有耳聞。一個重點大學的畢業(yè)生,在網(wǎng)上痛斥大學生活:學生普遍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早飯與午飯合在一起吃;男生迷游戲,女生迷肥皂劇,正經(jīng)學習的沒幾個。更可恨的例子是,一個男生整天打游戲,掛科掛得厲害,學校勸退,該同學的父母聞訊,匆匆趕來給學校領導下跪,說:“俺們在家是撿菜葉吃供他上的大學,不容易啊,求你們再給他一次機會吧?!睂W校領導心軟同意了。可那男生還是繼續(xù)打游戲,還是繼續(xù)掛科,最后還是退學了事。說說看,你見過這種混賬孩子嗎?心有多硬,父母都下跪了,他竟然不為所動,他把父母當成了什么?
上面的例子說的是大孩子,下面再說說小孩子。
我參加一個活動,途中,聽兩位女士聊天,談論小孩子。一個九歲的小女孩,某天,她媽媽對她說:“你想不想要個妹妹?”女孩愣了一會兒,說:“不想。我已經(jīng)有妹妹了?!眿寢屨f:“那是你老姨的女兒,不是你親妹妹?!迸⒄f:“要親妹妹有啥用?”媽媽說:“親妹妹是自家人啊,有什么事能一起商量。”女孩說:“不要!我把老姨的女兒當親妹妹?!眿寢尷^續(xù)說:“還是有個親妹妹好?!迸⒉荒蜔┝耍瑳_媽媽大叫:“你是不是已經(jīng)懷孕了?是不是想再生一個,將來好跟我分財產(chǎn)?”說完這個,兩位女士轉移話題,說一個九歲男孩的爸爸,領養(yǎng)了一個男嬰。從男嬰進門的那天起,男孩就悶悶不樂,不跟爸爸說話。三天后,男孩對爸爸說:“咱們得好好談談?!蹦泻⒌谋砬閲烂C極了,嚇了他爸爸一跳,爸爸問他:“怎么了這是?”男孩指指那個男嬰說:“有件事你得跟我交代清楚,將來家里的房子什么的,我跟他怎么分?”說到這里,兩位女士哈哈大笑,說:“你看現(xiàn)在的孩子,都成精了?!?/p>
我笑不出來。作為當事人的父母,肯定也笑不出來。都說,這是物化時代,我還真沒想到,已經(jīng)物化到這種程度,才九歲就盯著家里的財產(chǎn)了。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大灰狼?更重要的是誰把他們變成大灰狼?
叫一聲孩子很沉重!
我知道,父母面對孩子的這些尷尬境遇,是父母親手制造的。我們講孝順,古時是指孩子孝順父母,當下卻是指父母“孝順”孩子。不光是父母,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也都爭先恐后去“孝順”孩子。這樣“孝順”的結果,無異于制造“暴君”和“昏君”。
街上,兩個老頭對話,一個問另一個:“你兒媳生了是不是?生了個啥?”答:“生了一個爺!”這話明顯是帶有情緒的。
【原載《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