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芬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追求優(yōu)質、高效語文課堂是廣大教師的共識?!靶〗M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要求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課堂上改變過去“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而倡導行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要制訂激勵機制,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優(yōu)質;高效課堂;更新觀念;合作學習;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2-0167-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追求課堂的優(yōu)質、高效,已經(jīng)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應該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為核心。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高效的目的呢?“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應運而生,它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傳授者的角色;要支持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開展,還要倡導“小組合作”的課堂學習模式,制訂有效的激勵機制。下面筆者就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合作學習”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的角色應從“傳授者”向“促進者”轉變
新課程理念背景下,教師要抓住課堂主陣地,通過轉變自身角色,與學生融合,在教學實踐中,成為學習的促進者和研究者。當前,學生的學習正在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向探究式、研究式學習轉變,這就決定了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需要從過去的單向的獨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進而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對話者。為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把課堂變成與學生平等交往的場所[1]。
二、“小組合作”課堂學習模式實施策略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它有力地挑戰(zhàn)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和競爭意識,發(fā)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diào)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教師在組織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應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分配小組
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應對全班學生進行適當?shù)姆纸M。為保證組內(nèi)成員的互補和組間的公平競爭,在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成績、能力、興趣、性別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般應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來分配小組成員。組內(nèi)異質為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創(chuàng)設了公平競爭的寬松環(huán)境。這樣能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開展合作學習,學生在競爭中也會有“旗鼓相當”的感覺,會增加合作的動力,增強取勝的信心,進而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筆者在教學班中以前后桌4—6人為一小組,將全班分為8個小組。小組成員按成績,綜合能力A、B、C、D排位組合,內(nèi)設小組長一人,記錄員一人,匯報員一人,資料員一人。分組時強調(diào),各小組要選組織能力強、學習態(tài)度好、樂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長的主要任務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全體組員一起合作學習,組織組員動手操作,開展討論,完成小組學習任務。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nèi)容記錄下來,包括合作學習的結論、組織討論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小組成員遇到的學習困難及解決過程等,因此,記錄員應選擇學習態(tài)度好、對工作認真負責,同時筆頭快的學生擔任。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向全班或教師進行匯報,所以應選擇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資料員應選精通電腦、搜集資料能力強的同學擔任。這樣組內(nèi)各成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泛泛而談,又避免了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的“搭車”現(xiàn)象。當然,過一段時間后,在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組內(nèi)成員間還可以互換角色。
(二)布置難易適當?shù)娜蝿?/p>
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難易要適當,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他人協(xié)助也能完成,合作學習的意義就會喪失,學生也會失去合作的動力;如果太難,小組通過一定的努力仍不能達到目標,便會嘗到失敗的苦果,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教師設計的討論題既要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內(nèi)容的難易應確定在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層次[2]。這樣才具有挑戰(zhàn)性,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個體的主動性以及小組合作的積極性,才能發(fā)揮小組這一“學習共同體”的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戰(zhàn)性的、有一定難度的、值得探索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三)靈活組織課堂討論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討論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小組討論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多交往、互動的機會。教學實踐證明,課堂討論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重要措施,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表現(xiàn)的有效途徑。
三、制訂有效的激勵機制
作為教師,激勵學生的方式和途徑非常多。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掌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承認差異,因材施教,隨時用表揚﹑贊許的言辭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鞭策他們的上進心。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能正確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就可以用“好”“真棒”等言辭予以肯定。十分精彩的,還可以全班鼓掌對他表示贊揚,讓他嘗到成功的甜頭。在學生答不上來或回答錯誤時,教師要給他們充分的時間思考,或降低問題的難度,以幫助他們獲得成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用激勵評價機制:給課堂上表現(xiàn)出色、課外積極背誦課文的小組加分;每兩周一小結,給予表現(xiàn)出色的小組精神或物質獎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課堂上學生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課后能抓緊時間背書,每個小組都急著把課文背好,以得到老師的加分或是從中獲得成就感。
或許筆者對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理解還是比較淺顯,但在其指導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嘗到了不少甜頭。今后,筆者還會繼續(xù)努力探究,讓“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充滿生機!
【參考文獻】
[1]朱玉翠.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科普童話,2014(33).
[2]敖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時代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