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冰
摘要:我校將“故事文化”作為育人文化,讓故事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獨立閱讀故事時,運用科學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花費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閱讀效果,從而在課外閱讀故事中獲得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針對學生對故事的喜愛及易于接受的特點,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巧用故事文化,達成“立德樹人”的教學理想。
關(guān)鍵詞:“故事”育人;文化德育;故事文化
廣州市番禺區(qū)石樓鎮(zhèn)聯(lián)圍小學在這十年來以“故事文化”為辦學的育人文化,貫徹落實“把學校開在圖書館里,把故事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這一理念,這也是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提高課外閱讀有效性,是學校文化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環(huán)境、學校教育、學生成長的需要。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苯處煵恢皇呛唵蔚慕虝?,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zhì)。
一、用故事“傳道”,助力學生品德養(yǎng)成
“傳道”,要求教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教師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進行激勵、鼓舞,在平時的教學與生活中,用自己的良好品質(zhì)與精神氣質(zhì)去感化學生。我們學校把對學生的教育寓于故事文化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如新學年一年級學生的開筆禮,學校開展主題為“承開筆之禮,揚聯(lián)圍之風”新生開筆禮活動。莊重的“開筆禮”儀式上,講述偉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學生參與開筆禮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包含故事典故及活動背后的意義,讓即將升入小學的幼兒感受到入學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步入知識殿堂、走向成才的起點,以此激勵學生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
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組織了“奮進新時代,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國慶專題故事文化活動。每天一故事以“愛黨愛國愛人民”為主題,全校師生分享了愛國將領(lǐng)鄧世昌、愛國畫家徐悲鴻、可敬的“傻子”雷鋒、身殘志堅張海迪等英雄人物故事,動員學生閱讀鄧稼先、錢學森、孫中山、毛澤東等名人故事,并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故事實踐,組織全校師生一起在綠油油的足球場上井然有序地擺出了“中國70”的隊形。學生深情演講《祖國在我心中》,朗誦詩歌《歌頌祖國》,全校師生共同唱響《歌唱祖國》。大家把心中對祖國的滿腔熱愛齊聲呼出——“我愛你,中國!”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更激發(fā)了學生滿腔的愛國之情,他們從小愛黨、愛祖國、愛人民,堅定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決心。
二、用故事“授業(yè)”,助力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及提升閱讀能力
“授業(yè)”,傳授基礎(chǔ)知識與基本技能,這是教師與家長最關(guān)心的主題。身為教師,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采用恰當?shù)姆椒▊魇诮o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吸收與利用。如果內(nèi)容有點枯燥,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如故事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任務(wù)更好地進行下去。
以規(guī)制行,堅持不懈做好德育常規(guī)工作。學校以德育為首,把德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個人習慣。樹立了文明校園形象,道德文明禮貌建設(shè)進一步加強。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每天一故事”,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誠信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二是堅持每周國旗下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校、愛家、愛集體的思想。三是班級陣地規(guī)范,以故事文化美化教室,故事墻報內(nèi)容健康新穎,育人氛圍積極向上。把學校德育常規(guī)工作與故事文化融合一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升華成自身能力。
我們還通過全校性活動“書香飄溢校園,經(jīng)典浸潤人生——經(jīng)典故事展演”傳遞故事文化,植根文化德育。為再現(xiàn)經(jīng)典故事的魅力,引導學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鍛煉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題材類型豐富有趣,并蘊含了深刻的教育意義。學生的表演形式新穎、多樣,有的幽默風趣,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悲壯,有的感人,配以飽滿的情緒、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豐富多樣的道具,聲情并茂地將一個個故事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
三、用故事“解惑”,助力學生思考及辨別能力的提升
“解惑”,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提出他們的疑惑,教師要有效解決他們的困惑。采用恰當?shù)姆椒ㄕ{(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發(fā)掘、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zhì)疑的精神。也要注意觀察他們生活中的問題,必要的時候給出自己的建議,使他們很好地走出困惑。解惑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解惑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人格并使他們掌握一定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幫助的時候要留有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誦讀經(jīng)典故事,傾聽最美之聲——開展“我是小小朗讀者”誦讀比賽。為推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校園,營造“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良好氛圍,朗讀者通過層層選拔,精心準備,在優(yōu)美、激昂的配樂聲中,各參賽選手把自己最真摯細膩的情感融入故事中,用自己最美的聲音以積極向上、自信大方的姿態(tài)為觀眾朗誦。讓學生在誦讀故事經(jīng)典中,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感受文學的魅力,領(lǐng)悟朗讀的真諦及感悟故事的深刻含義。
《每天一故事》,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豐富文化德育內(nèi)涵,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演講能力,為學生的讀書活動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臺。學生所分享的故事內(nèi)容健康,取材以中外名著、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或創(chuàng)編故事等為題材。每天講故事的選手要儀表大方、自然得體,語言標準、生動,表達流暢。聯(lián)圍小學校園內(nèi),故事成了學生心中永遠的七彩殿堂,成了師生眼中美麗的知識樂園。它像一支描繪絢麗生活的畫筆,將激情幻想懸浮于廣闊腦海.將勇氣智慧碰撞于幼小心靈。
學校利用“作家進校園”、語文教師的“我是講故者”、優(yōu)秀學生的“我是講故小明星”等形式,把生活及日常中智慧故事、安全故事、愛國故事、誠信故事、紀念日故事、孝親故事、科學故事、勤學故事等運用“寓教于樂”的故事形式,以童年趣事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如何把故事說得生動有趣。如《子路借米》古代孝親故事,告訴學生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愿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青蛙爬塔》勵志故事,告訴學生要記住你聽到的充滿力量的話語,因為所有你聽到的或讀到的話語都會影響你的行為。不要聽信那些習慣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因為他們會粉碎你內(nèi)心最美好的夢想與期望。《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的勤學故事,告訴學生司馬光這種“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的精神,生動地闡發(fā)了“勤能補拙”“天道酬勤”的道理,成為宋代以來勤學勵志的典范。《車上認了個新媽媽》的安全自護故事,告訴學生一個人坐車是很危險的,因為有很多壞人老把眼睛盯在那些單獨出門的學生身上。所以,小學生出門一定要和大人在一起。萬一遇見了壞人,就要想辦法甩掉他們,這個故事里的小姑娘很聰明,在車上認了個新媽媽,甩掉了這個壞男人?!讹L雷雨交加》科學常識故事,告訴學生當雷電發(fā)生時如果我們在戶外,不能躲在大樹底下,不要打金屬骨架的雨傘,要遠離煙囪、鐵塔、電線桿,最好就近進入有避雷裝置的建筑物內(nèi)。通過一系列主題故事,為學生成長、學習的過程解惑。
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十年故事文化育德、育人、育英才。我們只愿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為他們在品德修養(yǎng)、書香閱讀上助力揚帆,我們在努力做,學生在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