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瑪麗·艾倫·布特(Mary Ellen Bute)研究如何將抽象圖像與音樂節(jié)奏變化相結合。在布特整個職業(yè)生涯中,與不同的藝術家合作,嘗試研發(fā)制作絕對電影不同運動的技術和形式。布特使用不同的材料(抽象圖形、顏色的變換、光的運動)和技術(實拍、手繪、示波器)制作了9部以上的絕對電影。布特通過運用抽象形式,簡單的幾何形狀以及顏色的變化與音樂節(jié)奏進行同步,來激發(fā)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如今,抽象的形式與音樂的同步,已廣泛用于現今動態(tài)媒體設計,通常用字體和插圖配合,使用以詮釋藝術家的想法。通過分析瑪麗·艾倫·布特絕對電影的四個時期。為動態(tài)媒體設計創(chuàng)造了一個開端,當今動態(tài)媒體設計就是從視覺音樂和絕對電影所開始。
關鍵詞:絕對電影;動態(tài)媒體;視覺音樂.
1.引言
在布特職業(yè)生涯的不同時期,布特制作了許多絕對電影,絕對電影是一種實驗電影。它不同于特定的人物角色和文學敘述的形式制作實拍電影。相反,絕對電影試圖刺激觀看者的視覺和聽覺,用視覺的形式表達圖形,光、顏色和聲音之間的關系。在動力空間內保持一種視覺平衡,直接用顏色,幾何圖形,光和音樂節(jié)奏同步所表達藝術的情感。當觀眾觀看絕對電影時,必須以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解釋,而不是通過特定的文學敘事或角色去理解。絕對的電影給觀眾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1]
2.布特絕對電影四個時期
2.1布特絕對電影第一時期
布特第一時期絕對電影運用三維立體物體(乒乓球、手鐲、天鵝絨和煙火),幾何圖形與古典音樂相結合,制作了三部黑白高對比度的電影:《光的節(jié)奏》(Rhythm in Light,1934),《同步二》(Synchromy No.2,1935)和《拋物線》(Parabola,1937)。[2]
《同步二》是布特初期導演的絕對電影。布特使用抽象動態(tài)形式和光來創(chuàng)建電影的黑白空間。在整個攝像機拍攝過程中,光線都會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產生變化,從而導致原始物體圖像變?yōu)槌橄髨D像(如圖1所示)。盡管布特在以后的電影中并不經常使用這種技術,但這是她開始制作絕對電影時的第一次嘗試。
2.2布特絕對電影第二時期
電影《逃離》(Escape)和《幽靈體育》(Spook Sport)是布特第二時期電影的一部分。這些電影使用豐富的色彩,文學敘述和夸張性抽象圖形所繪制。與第一時期布特黑白抽象的絕對電影有很大不同。
布特于1937年制作了電影《逃離》。這是她第一次使用色彩和簡單的幾何形式來產生動人的敘述故事:
《逃離》也被稱為《同步四》,最初是一個“文學構想”,是一個帶有故事情節(jié)和音樂背景的小故事(Beachs Toccata from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使用了幾何圖形為角色。[3]
《逃離》主要角色是一個橙色三角形,試圖通過一系列體型變化逃離網格背景。綠藍色背景就像一張嚴密的網,不停的隨著音樂發(fā)生變換,試圖鎖住橙色的三角形;橙色三角形也通過音樂的節(jié)奏不斷的旋轉和變換,試圖逃離著嚴密的網格。(如圖2所示)
我們通過《逃離》能明顯的發(fā)現布特在第二時期所運用的技術和形式,是不同于他第一時期的絕對電影?!短与x》運用了“文學敘事”和顏色的變換,讓觀眾對這部影片,有了敘事上的理解。從黑白電影到彩色和敘事電影,對布特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布特后期電影中,她使用了手繪方法。這個技術在她第三時期經常運用。
2.3布特絕對電影第三時期
在第三時期,布特用手繪圖形動態(tài)運動制作她的電影?!端m黛拉》(Tarantella)是布特在1940年與音樂家埃德溫·格舍夫斯基(Edwin Gerschefski)合作制作的電影。布特用對比顏色的幾何和抽象圖形畫了整部電影,總共繪制了七千多幅圖像。[3]
在《塔蘭黛拉》中,布特主要使用了幾何形狀(例如點、矩形、Z字形、波浪線和箭頭)來測試幾何運動和音樂節(jié)奏之間的關系。圖3說明音樂的節(jié)奏直接影響了圖形的變化,例如顏色的對比度,形狀的大小和正負空間的使用。
《塔蘭黛拉》(Tarantella)和《色彩狂想曲》(Color Rhapsodie),在這兩部電影中,布特專注于視覺形式上的色彩沖擊,其運動與音樂節(jié)奏的同步。后來,布特停止使用手繪圖形,而是使用示波器等新技術來制作她的后期電影,這標志著她進入了絕對電影的第四時期。
2.4布特絕對電影第四時期
布特和貝爾電話實驗室的拉爾夫·波特博士共同研究示波器。布特曾告訴波特博士,她感到疲憊,在紙上繪圖,并想使用新技術來制作電影。貝爾電話實驗室告訴布特示波器產生的抽象圖形,并能幫助布特創(chuàng)作新電影的可能性。
布特在1952年第一次使用示波器制作絕對電影《速成》(Abstronic)?!端俪伞返慕Y構和主題與她的早期電影相似。即使示波器給出了更精確的節(jié)奏,來將圖形與音樂匹配,但它限制了前景中抽象圖形的可視范圍:
的確,布特自己建議,在第一部基于示波器的電影中,她尋求更精準的音樂節(jié)奏和視覺圖形的變化來突顯該技術:我想要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影像……我在尋找適合示波器所產生的清晰圖樣。[1](如圖4所示)
《速成》是布特在研究絕對電影關鍵一步。布特通過使用示波器控制圖形和燈光,觀看者可以對音樂的節(jié)奏和燈光、圖像、顏色產生更多想象空間。她是第一個使用示波器制作絕對電影的人。后來,她用示波器制作了名為《情緒波動》(Mood Contrasts,1953)的影片。布特大膽嘗試,為絕對電影做出了巨大貢獻。隨后很多著名的藝術家開始嘗試用新的科技技術來制作動態(tài)媒體運動。
3.結語
根據對布特絕對電影的分析,有四個代表她絕對電影的時期。在每個時期,都會擴展新技術來制作絕對電影,把音樂節(jié)奏和抽象圖形完美的相結合。第一種技術是拍攝黑白電影,拍攝真實物體移動和光線變化的情況,這是她的第一個時期,在后來的電影中并不經常使用。在第二和第三時期,布特使用了更多的手繪圖形來處理抽象形式和顏色變化,但是在第二時期,抽象具有敘述性。在她的第四時期中,她使用示波器控制燈光和形式,并與音樂同步,并使用新技術制作了絕對的電影。每部電影上映的日期代表早期的抽象動畫,呈現了光和色彩的交響曲。后來,在她的電影中,她專注于電子生成圖像的技術,以產生與音樂匹配的抽象形式。使用簡單的幾何形狀和抽象形式以及與音樂同步的色彩,來激發(fā)觀看者的視覺和聽覺,是當今仍在使用的一種技術,所以抽象圖形和音樂節(jié)奏的同步在現代動態(tài)媒體設計中很常用。
參考文獻:
[1]Centerforvisualmusic.“Mary Ellen Bute”.Accesses November 14th,2015.www.centerforvisualmusic.org/Bute.htm
[2]Faber,Liz.Animation Unlimited:Innovative Short Films Since.London:Laurence King,2003.
[3]Horak,Jan-Christopher.Lovers of Cinema:The First American Film Avant-garde 1919-1945.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5.
[4]Krasner,Jon S.Motion Graphic Design:Applied History and Aesthetics.England:Focal Press,2008.
[5]Lund,Cornelia,and Lund Holger.Audio Visual:On Visual Music and Related Media.Stuttgart:Arnoldsche Art Publishers,2009.
[6]Pilling,Jayne.Women and Animation:A Compendium.London:British Film Institute,1992.
[7]Phoca,Sophia.“Mary Ellen Bute.”Art Monthly,Sept.1,2008,37.
[8]Zinman,Gregory.“Analog Circuit Palettes,Cathode Ray Canvases:Digital's Analog,Experimental Past.”Film Histor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4,no.2(2012):135-157
作者簡介:葛勢淼(1989.3-)女,漢族,北京市人,北京胖魚金蟬數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絕對電影,動態(tài)媒體,視覺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