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瑤
【摘? 要】綜合材料本身作為產品構成設計中物質的重要組成因素所呈現出的特點是一種審美情感,材料自身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而且每一種材料都隨著自身的材質、肌理、色澤以及材料自身的屬性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氣質。陶瓷材料本身具有不同的肌理、質感、色澤、釉色,會讓人產生不同的視覺感。我們這里所說的綜合材料包括玻璃材料、金屬類材料、木竹類材料等。這些綜合材料都有自己不同的藝術特性,如玻璃給人以純凈無瑕和神秘、木材紋理給人以自然清新的意味、金屬類給人以強勁挺拔的感覺、石材給人以穩(wěn)重大方、貝殼給人以高貴感覺、塑料給人以精致細膩、麻布給人的粗獷豪放等。在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者如果能充分利用材料獨特的語言來加入陶瓷創(chuàng)作中,必然可以讓想要表達的情感更加充分和到位。
【關鍵詞】綜合材料;陶藝設計;陶瓷
引言
陶藝通常指的是現代陶藝, 它是相對于傳統(tǒng)陶瓷藝術而言的新型陶瓷藝術體系, 發(fā)端于上世紀 40年代的歐洲,并在上世紀 50 年代于美國興起。 中國現代陶藝于上世紀 80 年代萌芽, 進入上世紀 90 年代以后加速發(fā)展, 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陶藝。 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中國現代陶藝創(chuàng)作者不再拘泥于陶瓷材料的運用, 而是致力于將其他非陶瓷材料綜合運用到陶藝創(chuàng)作當中, 從而形成了綜合材料陶藝。 綜合材料陶藝指的是綜合運用陶瓷材料及非陶瓷材料的陶藝形式, 當然其中陶瓷材料占據主體地位,非陶瓷材料占據次要地位。
綜合材料在現代陶藝中運用,是現代陶藝在體現我們這個時代的開放思維方式和綜合交叉的多向思維方式的一種表達形式,在這個材料極盛的科技時代,人們的思維觀念呈現變化與多樣的格局,反映在現代陶藝領域中,便是藝術家極盡所能地利用材料媒介來進行情感的釋放。在作品中引進其它材料媒介并組合在一起,則可籍不同材料之間的材料特性,相互對應,造成觀賞者在視覺上的特殊效果,而完成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1.硬朗與細膩———陶瓷與金屬的綜合
在綜合材料陶藝中, 陶瓷與金屬的綜合運用是非常普遍的。 金屬種類繁多,具有不同的特性,鋼鐵、青銅等材質給人以一種堅硬的感受,金、銀等貴金屬則質地較軟,并常輔以紋飾雕刻而產生細致的感受,因此,將金屬與陶瓷融合運用,能夠使陶藝作品產生堅強、硬朗、粗獷,或細膩、精致、典雅的精神面貌。
馮澍的作品《后昆蟲時代一吮》由陶瓷材料作為主體,昆蟲表面飾以傳統(tǒng)的青花紋樣,而昆蟲的觸角和腿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然后將傳統(tǒng)的中式家具作為底座。幾種有明顯區(qū)別的材質碰撞在一起,既巧妙處理了陶瓷材料難以達到的支撐效果,而且陶瓷部分的柔美細膩與堅硬冰冷的不銹鋼材料、質樸古拙的木質家具產生了強烈對比,給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2.純潔與神秘———陶瓷與玻璃的綜合
玻璃是一種與陶瓷非常相近的材料, 其在成型手法上非常靈活, 并形成晶瑩剔透、 光怪陸離的質感。 陶藝家通過將玻璃融入到陶藝作品中,也將玻璃的材料特性融入其中, 而玻璃更加純凈無瑕的質感使人感受到的是純潔感, 而其變化多端的色澤又使作品充滿了神秘感, 從而使作品體現出具有純潔與神秘意味的精神氣質。
作為中國玻璃藝術的傳播者的戴舒豐先生,他的創(chuàng)作一直沒有局限在玻璃藝術這個單層領域。他曾學習過專業(yè)的陶瓷知識并且具有扎實的雕塑基礎,隨后在國外又學習了現代玻璃藝術,在他的身上有著多種藝術門類共融的優(yōu)勢。他創(chuàng)作《青青的山》系列就是一個實例的證明。作品是以陶瓷與玻璃的疊加的簡單幾何形體出現的,在光影的照射下翠綠玻璃材質純凈無暇,一塊上了花釉的平整陶瓷疊放在一塊翠綠的玻璃上,二者相連之處形成了一條具有韻律又波瀾起伏的線,與其外源平整而具有穿梭性的直線形成對比、反差。作者獨出心裁,對線的功能性和裝飾性有很好地把握,并通過材料的收縮程度和后期打磨達到到玻璃與陶瓷在造型上嚴絲合縫。塊古樸的陶瓷,一塊純凈的玻璃,質地和屬性完全不同的兩種材料通過他的手和他豐富的藝術造詣,卻能有機結合、相互溝通,好似渾然一體,其藝術內涵得到完美的提升。
3.古樸與自然——陶瓷與木材的綜合
木材料是取自自然界中的材料, 具有與生俱來的自然特性,并散發(fā)出古樸清新的氣息,綜合材料陶藝創(chuàng)作者將其與陶瓷材料綜合運用, 從而帶給作品一種格外的質樸自然的感受,能夠帶給人以平靜、安寧、遠離塵世喧囂的內心感受,傳達與體現出獨特的自然和生命精神。
何鎮(zhèn)海的《陶木結構系列》以木、陶、鐵材料組合,這件作品從外型上看四個又似古城堡的陶瓷制品被帶有很濃古樸語言的條狀木所串聯,這不正是一個歷經時間摧殘的古堡寫照嗎。陶瓷是以盤泥條形式出現,陶瓷被四周被打上歷史烙印的方木條所串連起來。中間四個塔狀的陶藝制品氣勢恢宏與周邊的環(huán)境協調統(tǒng)一,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結晶——榫卯結構,體現了陶瓷材料特定的形式感。
臺灣陶藝家陳正勛的《陶木》系列,作品是木材與陶瓷結合,自然純樸、清新寧靜、簡潔大氣,強有力的幾何造型,沒有瑣碎的裝飾,沒有附加物體,對是兩種材質本體語言很好的詮釋,其中間方塊形體的穿透或有實木塊的鑲嵌都在反映生命對物質介入后的包容、清新、寧靜與理想;復數的幾何體則呈現二元交匯的扭轉力量;而三元以上的型體更是互滲物質相遇撞擊后的無限寧靜,量體的存在轉化為天地與人的一切。作品深邃、平和、極具東方神韻。
通過以上列舉,可以看到不同材料的介入現代陶藝產生的新語境,同時材料之間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這為豐富現代陶藝的語言,挖掘、展示材料的另一面,開發(fā)材料的新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4.綜合材料陶藝的精神性特點
在綜合材料陶藝的精神性體現中, 非陶瓷材料固然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但是陶瓷材料在其中仍然是占據著主導地位的,是精神性體現的基礎。綜合材料陶藝中的陶瓷材料與非陶瓷材料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同質化和異質化兩種,同質化關系下,陶瓷材料與非陶瓷材料呈現出相通的材質特點, 為同一的精神性體現而服務,在異質化關系下,陶瓷材料與非陶瓷材料形成鮮明的對比與反差, 形成多樣化的精神性體現,而無論是哪一種關系,陶瓷材料在其中都是主要的,非陶瓷材料則是輔助性的。
綜合材料陶藝形成于上世紀 90 年代以后,其所處的大環(huán)境是中國陶瓷藝術由傳統(tǒng)向現代轉變,而綜合材料陶藝正是中國陶瓷藝術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產物,是中國現代陶藝的一個分支,因而,現代性是其與生俱來的品質,不僅體現在形式上,更體現在精神性訴求上。 綜合材料陶藝所呈現的精神特質充滿了現代感契合于當前中國民眾的流行審美趨勢,具有時尚、前衛(wèi)的鮮明特點,充分體現著當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精神面貌和時代旋律。
我國綜合材料陶藝雖然受到西方綜合材料陶藝的深刻影響,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綜合材料陶藝早已擺脫了單純的模仿與照搬階段, 而是致力于構建本土化表現語言, 不僅是在形式上重構中國民族文化元素,更在思想內涵上體現中國本土文化精神。因此, 我們看到我國綜合材料陶藝近年來已經出現了回歸本土文化的潮流,充滿了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美學的深層思考和對傳統(tǒng)歷史文化精神的再現與挖掘。
參考文獻
[1]白明 . 世界著名陶藝家工作室[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5.
[2]李澤厚 . 美學三書[M].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3]杭間 . 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M]. 北京文藝出版社,1994.